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親安康?……您於院中應多加留意,謹防傳染。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一個14歲的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這個女孩叫孫婉清,她是一名中學生,成績優異,聰明伶俐。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她沒有因為見不到爸爸而焦慮、消沉,也沒有哭喊著讓爸爸留在家裡“多愛我一點”,反而用一封文言文家書來鼓勵爸爸,用樂觀的心境去溫暖家人。

相信婉清的爸爸看到這封家書後,也一定備受鼓舞。艱難時刻,一個孩子的樂觀,可以成為父母堅實的鎧甲,抵擋世間的鋒利,勝過萬馬千軍

1

樂觀是孩子面對艱難的通行證

羅曼羅蘭曾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不得不承認,一個樂觀的孩子,更容易在未來克服艱難險阻。

湖南衛視有一檔訪談類節目,叫《兒行千里》。其中有一期採訪的是有著“西政的太陽”之稱的獨腿女孩謝仁慈。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謝仁慈在四歲時因為意外不幸失去左腿,起初,她因為這件事而自卑、恐懼。她不敢與小朋友們交談,甚至不敢見人。

到了小學校園裡,有一次在學校,她的假肢不慎掉了下來,周圍的孩子見狀都嚇得跑開了,只剩下她一個人孤零零呆坐在那裡。

從那以後,她更加封閉自己。在她小小的心靈裡,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徹底完了。但媽媽的悉心鼓勵,給予她信念和希望,讓她重拾起生活的勇氣。

漸漸地,在媽媽的鼓勵下,她開始變得樂觀向上,她不再懼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而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讀書、考上了名校,拿到了獎學金,成為人人羨慕的“人間小太陽”。她用自己的樂觀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謝媽媽將自己的樂觀播種到女兒身上,也讓女兒樂觀生活,破繭成蝶。

2

樂觀的孩子更強大

此前,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很多網友被傅園慧的樂觀以及她爸爸的家庭教育圈粉了。

節目中,傅爸爸會一大早起來就為傅園慧製作營養早餐,但又不忍心叫醒還沒起床的女兒,於是自己就把快要冷掉的早餐吃掉。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傅園慧去訓練之前,傅爸爸開車去送;訓練回來了,他還為女兒做按摩。父女倆的相處日常,完全不像是父女,更像是朋友,輕鬆快樂。

他的教育方式區別於傳統的父愛,他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嚴肅內斂,不是擁有深沉的愛不懂得表達,而是徹底顛覆了“嚴父”的形象,給身為父母的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這樣獨特的教育方式之下,培養出傅園慧這樣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兒。節目中的她大大咧咧、幽默樂觀,彷彿天生就能屏蔽痛苦,自帶嘻嘻哈哈模式;到了訓練場上,嚴酷的集訓過程已從未打倒她;到了賽場上,就算面臨世界級的各種競爭,高手面前,她也從不退縮,而是一次次迎難而上取得好成績。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傅爸爸的日常,就是吃飯睡覺誇女兒,女兒也回饋給大家向陽花一樣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讓她成為一個身心都極為強大的運動員。

3

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只需這四點

孫婉清的樂觀,是大難面前的沉穩;謝仁慈的樂觀,是刻在骨子裡的堅強;傅園慧的樂觀,是時刻保持自信的能量。

樂觀的孩子們,各有各的不同,但卻終能收穫幸福,溫暖周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樂觀,是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後天培養的。它不需要多麼複雜的過程,做到這四點就夠了。

1.不破壞孩子的好奇心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教授曾說過:真正的樂觀,源於孩子認識自己。讓孩子永遠保持對自己、對世界的好奇,是樂觀性格的基石。

童心最可貴的便是那份好奇。因為好奇,所以去學習、去發掘、去體驗,一切的內驅力都源於好奇。而守護孩子的好奇心,最恰當的方式,莫過於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美好的、值得去探索的世界。

曾經看過一個泰國公益廣告《豆芽引發夢想》。

它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只有小學四年級學歷、在菜市場以賣菜為生的母親,用樂觀和信心點燃孩子探究精神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女孩對豆芽產生興趣,於是就想讓媽媽種豆芽。雖然不知道怎麼種,但母親鼓勵她說:“我們來試試吧!”

雖然一次次嘗試失敗,小女孩一次次灰心喪氣。然而母親總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說“我們來試試吧。”

一次家裡“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女孩一臉愁容。母親卻從中聯想到了種豆芽的方法,再一次跟女兒說“我們來試試吧。”終於這一次,豆芽種成功了。

成年後的女兒回憶:“媽媽的那句‘我們來試試吧’,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讓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

現實中“女兒”的原型,長大後一直保持著這份樂觀的好奇,攻克好多科學難題,現在在瑞典的科研機構工作。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我們試試吧”簡簡單單的5個字,折射出樂觀的真諦,蘊含著改變命運的力量。

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不需要多麼優越的家庭環境,不需要父母多麼深厚的知識功底,更不需要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保持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就夠了。

2.先養成輕鬆快樂的家庭氛圍

心理學上講:“一個壓力大、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往往憂心忡忡、感情脆弱,容易出現抑鬱和逆反心理;而一個輕鬆快樂、愉悅和諧的家庭範圍,才能造就性格豁達、樂觀開朗的孩子。”

前段時間,《爸爸去哪兒6》改名為《一起出發吧》後悄悄開播了。在第5季中受到大家喜歡的陳小春和兒子Jasper此次作為返場嘉賓再次加盟,看得人姨母心爆棚。

節目中Jasper性格好,人緣好,被大家稱作“高情商小暖男”。爸爸在節目中比賽失利,按理說是一件比較低落的事情,但是Jasper能夠反過來擁抱爸爸,告訴他比賽真的無所謂。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眾所周知,Jasper的父母——陳小春和應採兒都是娛樂圈內出了名的脾氣暴躁,但是Jasper卻甜得可愛。

因為在Jasper的家裡,爸爸媽媽就是輕鬆愉快地過日子。兩個脾氣不太好的人,在一起竟然很少吵架,而且動不動就秀恩愛。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14歲女孩文言文家書鼓勵抗疫父親:樂觀,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因為爸爸媽媽的和諧,其實是把“愛”這種無形的感情進行了具象地表達,它讓懵懂的孩子能夠更加清楚地懂得什麼是“愛”。

Jasper在生活中看見並享受著來自爸爸媽媽間的愛,並且跟爸爸媽媽學會了表達,這讓他變得更加樂觀自信。

3.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知心寶寶”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踢貓效應”。老闆因故心情不好,把壞情緒發洩給了職員,做職員的爸爸回到家中,把心中的苦悶講給孩子聽,而兒子因為心情不好,狠狠地踢了一腳家裡的貓。

每個孩子,都會接收到來自於父母傳遞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直接決定著孩子建立起怎樣對待世界的方式,甚至決定著他周圍世界的能量場。

有時,我們的身上裹挾著成人世界中的不開心,回到家中,不自覺的把孩子當做一個傾訴或宣洩的“知心寶寶”,將負面情緒、抱怨、慍怒都傾瀉到孩子身上。

殊不知,孩子的內心比大人更要敏感脆弱,而且孩子都有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傑克蘇情節,如果長期接受父母的負面情緒,他會覺得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如果想讓孩子樂觀積極地成長,就要停止負面情緒的外洩。成年人疏導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孩子的情緒出口卻很窄。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發洩的途徑。

4.掌握正確的歸因方法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把原因歸結為延續性的、難以改變的因素。

我們常常聽到有有的家長對孩子這樣說:

“你這道題怎麼總是錯?是不是永遠都做不好了?”

“這孩子就是嘴太笨,不會表達……”

“你怎麼每次考試語文都考不好?是不是天生就沒有文學思維?”


這種延續的、難以改變的歸因方式,最容易使孩子的自卑心理蔓延,他潛意識中會覺得自己深陷困局,並且難以走出去。

當孩子考試失利時,可以說:“你看這道題,錯誤頻率比較高,可能是你一直忽略了”;當他做得不夠好時,你可以說:“你這次演講沒說好,是練習次數不夠多,要勤加練習啊”……

無論何時,記得給孩子留一線希望,他的心靈就少一分絕望。

4

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心境,面對的是不同的結局。多一分樂觀的積極處世,也便給人生多了一分更加美好的可能。

告訴孩子,人一定會慢慢成熟,時間會結構很多東西,包括最初的熱情、積極的情緒、對事物的理解。

很多時候,我知道你會難過,所以更要開心地去過;我知道你會想要哭,所以更要寬心地隱忍。

樂觀的意義,不在於你要在未來成為一個多麼偉大的人,而是那些平凡的日子裡,你要對生活多一點從容與鎮靜,要有更多的力氣去保護你喜歡的東西,要對一切美好的願景抱有期待。

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樂觀的人,才能讓你在最美的韶光裡,成就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