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祕訣?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錢穆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俗語有云:真情不怕高山阻隔。意思便為,真正的相愛足以跨越時間的長河,讓那個人趕到你的身旁。近代的錢穆先生的一生便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早年間的錢穆,家族三代難以同堂,父、祖壯年均已早逝,到了錢穆這一代卻也暗含隱憂,因而錢穆先生一生恪守靜心養氣之道,奇蹟般與父、祖的命運不同,長壽高達95歲。並在花甲之年,遇到了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摯愛賢妻,美滿的度過了這一生。

治學如養生靜氣度日

錢穆生於1895年江蘇無錫的一個宅院當中。到他這一輩,家道中落。父親錢承沛考中了秀才,卻常年患病體弱,仕途難進。錢承沛將自己未竟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希望他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景。於是,錢穆七歲時便就讀於私塾,自此以後,一生醉心潛讀學術研究當中。

然而,在他12歲時不幸毫無徵兆的降臨,父親錢承沛去世了,其母堅定的遵從著丈夫遺願,供錢穆於學堂就學,此後漫漫的求學之路,錢穆先是南京私立鍾英中學就讀,可當時因時代混亂、社會動盪,學校驟然停辦,錢穆為了求於生計,只好轉而進行他的教學生涯。即便是不再做學生,他仍不捨晝夜的一心向學。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上天總是眷顧那些做好準備的人,深厚的學術修養與堅實的知識儲備,讓錢穆有十足把握去面對這個時代的考驗,1930年,錢穆發表文章《劉向歆父子年譜》,在當時的史學界引起一定的反響,也得到了顧頡剛的欣賞,親自推薦錢穆去燕京大學做國文講師,在此已擁有20多年教齡的錢穆,面對講臺和學生早已能做到輕鬆應對,在大學課堂上如魚得水,都源於他精彩絕倫的課堂藝術與淵博的學識底蘊,在次以後,錢穆先轉任幾大名校教書就任。

有此文才,錢穆足以有所成就,但仍舊有一件事始終困擾在他心頭,錢穆自幼遺傳家族病因,所導致其體弱多病。錢家父祖的“三世不壽”的魔障一直讓他深感不安,祖父早年去世,父親錢承沛也在自己年幼的時候逝去,父祖竟連半百之歲都未達到。更有甚之,當時錢穆的髮妻鄒氏和剛出生的兒子也相繼離世,導致錢穆在專注學習之餘,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霧,於是便另闢蹊徑潛心鑽研養生之道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平心靜氣終調和得真諦

然而,破除生命週期的規律又談何容易,錢穆自研學之道中不斷的汲取以往養生長壽之法,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修養的方式。在日常的生活中遵循自然規律,一舉一動隨性率真而動,讓身心自然順暢無憂。就拿他的長久纏身的胃疾來說,逐步開始約束自我生活節律,飲食清淡雅緻,毅然決然的戒絕了纏繞的

煙癮,往後數十年之間不再碰煙。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錢穆之所以成為一代養生大師,還由於他在生活細節上調控,幾十年如一日的打太極,閒暇時間自由漫步在山河大自然之間。在山水天然之間,洞悉瞭解四季、時景之間變化,清晨劃破黎明的晨光鋪灑在身上,錢穆舉動之間吸收來自大自然的偉力,做到了真正的融於自然。更重要的是錢穆還熱衷於靜坐,從二十歲年紀輕輕開始,便長時間的進行

精心打坐。並且養成習慣在寧靜休閒的環境中排除生活中帶來雜念,全身心的審視自我思維,讓身心時刻保持在豁達、恣意盎然的境界當中。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當然,錢穆的養生長壽秘訣更來源於自己開闊的心態視角,熟讀文史知識淵博的他,以高雅的意趣來培育自己的情感世界,在

筆墨之間盡情揮灑自己的文才;在浩瀚煙雨中抒情詠懷;在行走打坐中領悟人生的奧秘,使得困擾錢穆“三世不壽”的孤寂且煎熬的日子也逐漸在時光當中飛逝而去。錢穆由內自外地調養身心,沒有屈從命運擺弄,虔誠、自由地生活,生活終究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獲得了生命的延伸。

度過半生只為等到你

錢穆始終秉持優良的生活習慣,打破了家族“三世不壽”的命理魔障。但由於戰爭的緣故,錢穆被迫逃往香港,到了香港之後與友人一同舉辦了新亞書院,可在動盪的時局之下,經費指出有限。面對艱難處境,錢穆前往臺北進行募捐活動,在一場演講中險些丟了性命,遭遇了禮堂塌方,當場被擊昏受傷。萬幸在這次意外當中沒有傷及性命,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錢穆也因這次事件遇見了陪伴他後半生的女人胡美琦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胡美琦之前就讀於廈門大學,受困於時局動亂到來到了香港,進入新亞學院就讀心理學,但她反而對中國文化史異常有興趣,燃起了她對於民族復興的信心,讓她對於國家崛起找到了新的期望。有著共同的愛好與抱負,錢穆與胡美琦因此互相欣賞上了對方,開始暢談人生抱負與民族理想。在錢穆醫院養傷期間,胡美琦特意每天下班之後就到醫院探視他病情,並陪伴著錢穆解悶。

錢穆與胡美琦的相互陪伴一直持續了四個月,但無奈生活上和學術上的追求,胡美琦並沒有打算在香港久留,後來她又遷往臺灣,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畢業後的胡美琦懷念起以往與錢穆暢聊文史的記憶,便決定跨越山河,去見錢穆。這時的錢穆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他已經61歲了,胡美琦反而不顧一切的幫助錢穆的工作與生活,錢穆也終究下定決心給胡美琦一個交代,也為自己找一個歸宿。錢穆與胡美琦於1956年1月,在香港結為夫婦

妻子兒子相繼離世,20歲開始打坐,61歲還能大婚,究竟有何秘訣?

婚後,錢穆與胡美琦的感情生活日益增溫,時常漫步海岸邊吹風賞月,暢談人生過往。胡美琦就這樣靜靜地陪著他,好讓他一心投入到中華文化的研究中。1990年,95歲高齡的錢穆在家中逝世。胡美琦含淚暫別一生摯愛的離去,為了完成錢穆的遺志,她用餘生22年整理出錢穆全集,為傳播推廣國學教育,立下不朽的豐功偉績。

錢穆先生一生不屈從命運的安排,於年少時便開始悉心鑽研養生之道,破除了一直困擾在他背後的陰影枷鎖,而在此期間,長久的治學養生之路的付出,讓他等來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摯愛,胡美琦。兩人因“治學”生緣,年齡之間的差距足足有三十多歲的一對夫婦,打破了世人眼中阻礙情感相成的鴻溝,並得以善終,究其原因還在於對彼此深刻而又無私的愛情,才鑄就了這樣一段美好的姻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