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點,人生才更美

“昨日收到來信,反覆讀了好幾遍,輾轉難以入眠,思念在心頭,你卻在那頭;夢想在那頭,心卻在另一頭。今夜,星光璀璨,我在星空下思念你,卻不知該如何回信。有一種感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曾經有無數思念的語言在心頭湧動,但是輪到我要記下來的時候,卻都忘了,無從下筆......”

從前的書信,那麼慢,那麼美。連思念都可以變成一首詩,還可以化成一輪明月,變成一縷清風。當思念匯聚成文字的時候,用筆寫好,裝入信封,輕輕地放入郵筒。一封信,經過好幾座城市,走了好遠的路,才送到收件人手中。

收到來信,那是最美的時刻,拆開信封,心都懸起來了。他是愛我的嗎?他是如何思念著?他過得還好嗎?他什麼時候回來......萬般滋味,在拆開信封的那一刻,湧上了心頭。打開信封,一次次讀誦他寫的文字,每一句,都那麼暖心,都那麼美好。

其實,最美的時光,是等待來信的時光。一封信,有時候一個月都收不到,等得越久,心中的思念越深。有時候,他去征戰四方,去他鄉謀生,這一去,就是好幾年,甚至一輩子那麼久。等他的人,心都碎了,但依舊在等待,歲歲年年,翹首以盼。

李清照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愛一個人,是一輩子的事情,慢一點,才美。就像一封書信,慢慢等,才能撥動發思念的心絃;才能夠讓心被他帶走;才能夠有讀信的柔情,才有一遍又一遍讀信的執著。

慢一點,人生才更美

朋友說:“等到春色滿園的時候,我就來看你。”你說:“那好啊,我在草屋等你,不見不散。”每一次和朋友相聚,都要走很遠的路,翻山越嶺,用腳步去丈量路的長度。

從前,沒有車,連板車都很少,拖拉機也是稀奇的東西。朋友相聚,需要特意花幾天時間,在一起煮雪烹茶,在一起溫酒聊天,還可以在一起勞動,感受朋友的真實生活。

朋友家有喜事,需要提前一兩個月捎口信轉告他。只要口信捎出去了,朋友就一定回來,即便當日不來,過幾天也會來。

從前的友情,那麼慢,慢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甚至好幾代人都忘不了。從友情,轉變成親情,從親情變成“左膀右臂”。不管多苦多難,我們一起走過;風風雨雨,見證了友誼地久天長。

歐陽修寫道:“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來了,好酒好菜,窖藏了幾年的老酒,都可以拿出來,一起分享;家裡最好的菜,也端上了桌。即便家裡很窮,但朋友在的那些日子,一定不窮,一定開心的日子。

蘇軾寫道:“人間有味是清歡。”朋友之間的感情,粗茶淡飯才最真實。沒有地位的爭執,沒有錢財的算計,坦坦蕩蕩的。因為平淡,友情才更加實在,一杯酒,一生情;一疊小菜,一生牢記。

慢一點,人生才更美

小時候,睡覺睡到自然醒。醒來了,還要賴床,日上三竿了,才伸個懶腰,哈一口氣,慢慢吞吞爬起來。

村裡有貨郎搖著撥浪鼓,一路叫賣。他走了很遠的路,甚至有幾個縣那麼遠,還挑著擔子。他走得很慢,但走到哪裡都很受人喜歡。一點點火柴,一點點花生糖,一點點香菸,一點點氣球,一點點毛線......他的擔子,就是一個百寶箱,應有盡有,怎麼也賣不完。

為了等貨郎來,你都等了很久很久,家裡的舊涼鞋、幾張皺巴巴的分幣,放在一個只有自己找得到的地方。貨郎來了,舊涼鞋可以換糖吃,分幣可以買玩具。其實,最美的不是買東西的時刻,而是等貨郎來的時光。

常常在村口,翹首以盼,想象著貨郎來的樣子,期望他帶來的東西,都是自己最喜歡的。其實,等待也是一道風景。村口,有人等家人歸來,有人等陌生人,有人等放學的孩子,有人等時光慢慢老去......這樣一來,可以等待,就是希望,就是美好。

有人說:“小時候做過最後悔的事,就是希望快點長大。”

長大了,發現生活變快了,就不那麼美了。不再天真浪漫,不再為得到一點點東西而感覺到驚喜,不再有時間可以任性地浪費掉。

慢一點,人生才更美

慢一點,人生才更美:慢慢長大,慢慢變老,慢慢賺錢,慢慢談戀愛,慢慢牽手同行......

當你煩惱的時候,一個人獨處,慢慢思考人生,感悟人生,你總會發現生活的美,忘記生活的苦。煩惱是因為你慾望太多,想要得到的,都沒有得到,得到了的,也不盡人意。放下吧,慢慢活,得到的就珍惜,得不到的就放棄。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慢慢來,一輩子都要在一起。分別的時候,就一起思念,別讓心與心分開了;在一起的時候,就牽手同行,別讓時光從愛情的世界流逝太快。你還可以和心愛的人靜坐、依靠、擁抱、凝視......所有的慢時光,都會變成你最美的回憶。

當你努力創業的時候,別急,慢慢來。誰都不能“一夜暴富”。相信自己,用十年磨一劍的功夫,一定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沒什麼,跌倒了,大不了重新來過,失敗了,才是真正的開始。

古印度有句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你走那麼快,會弄丟靈魂,會錯過太多的美。

一次錯過,一生錯過,就是找回來,都不會如初美麗。因此,你要慢慢來,別錯過人生的美。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