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板凳一塊門板,4個習水孩子有了一個露天課堂

兩張板凳,一塊門板,再鋪上一塊紅毯子,便成了一張大大的課桌。找一個能接收信號的地方,通過新買的手機,四個孩子在大山深處開始學習。這樣一處特別的課堂,是家長對教育的重視,更是孩子對學習的渴望。



兩張板凳一塊門板,4個習水孩子有了一個露天課堂

四個孩子在露天“課桌”上寫作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教學秩序受到衝擊。貴州省教育部門陸續組織各中小學教師開展“陽光校園·空中黔課”遠程網絡課程,通過線上直播、錄播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在家就能通過電視、手機、電腦等遠程上課,讓學生“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


但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可能因為沒有合適的手機,或者受信號等影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影響。為了克服這些困難,貴州遵義習水縣杉王街道天鵝池村桂花組,村民王亮超專門買了一臺新手機,並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連上了信號,給四個孩子搭建了一個露天學堂。


兩張板凳一塊門板,4個習水孩子有了一個露天課堂

王聰霞正在利用手機接收課程


為了學習,1250元買了臺新手機
村民王亮超今年45歲,為了供四個孩子上學,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今年過年回家,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再次出門務工的步伐便被拖延了。自己辛苦掙錢就是為了四個孩子學習,眼看孩子們因受病情影響而無法上學,他更加著急了。
老師在電話裡告訴他,為了把疫情對學習的影響降到最低,全省將陸續組織各中小學教師開展“陽光校園·空中黔課”遠程網絡課程。前提是,得有一臺能夠正常上網的手機。王亮超倒是有一臺手機,但那是他用的老人機,根本無法上網。
這意味著,買一臺新手機勢在必行。
王亮超是村裡的貧困戶,妻子常年在外,家裡四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据。這兩年,他又和村裡合資修路,並新建了房子,所欠的一些賬都尚未還清。
但只有小學文化的他深諳一個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樣,他在一週前前往習水縣城,特地花了1250元,買了一臺可以上網的華為手機。


“這下好了,幾個娃娃,終於可以正常學習了。”回來的路上,王亮超欣慰地想。
家裡沒信號,野外搭建露天課堂


兩張板凳一塊門板,4個習水孩子有了一個露天課堂

為了避雨,王亮超搭建了個臨時雨棚


看到爸爸買來了電話,幾個孩子高興極了。大家迫不及待地等著裝卡聯網,然後開始學習。但奇怪的是,手機要麼連不上網,要麼信號微弱得不行。


“糟了!”見此情景,王亮超有些失落。
但很快,他又振作起來,開始嘗試家裡各個角落的信號。家裡不行,就往門外走,一點一點地嘗試。終於,在離家近百米的地方,手機有了良好的信號。
信號是有了,但面對光禿禿的土地,該怎麼辦呢?稍微思索後,他決定自己搭建一張課桌。搬來兩張板凳,拆來一塊門板,就成了一張大課桌。為了孩子們能舒適一些,他還特地在門板上鋪了一塊紅色床單。
下雨了,給課桌搭個棚子
這些天來,王亮超的四個孩子,就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課程學習。
每天早上,他們會早早地起來準備好,然後到露天課桌處等待開課。因為只有一臺手機,大家決定播放大姐王聰霞的課程。三個弟弟妹妹看書做作業,之後由大姐講解,並通過微信把作業傳給老師。
早上的課程結束後,四個孩子到家裡吃飯,中午休息,也讓手機充電,然後下午再開始。王聰霞對記者說,這樣的方式雖然沒在學校好,但總比沒有強多了。



兩張板凳一塊門板,4個習水孩子有了一個露天課堂

另一個村裡孩子也來參加


進入三月,貴州的氣溫突然驟降,這讓王家四子妹有些發抖,嚴重影響了學習。為了給孩子們取暖,王奶奶不得不在旁邊燒了一堆柴火。


但問題又來了,近日天上開始落雨,這讓學習沒法繼續。為此,王亮超又行動起來,藉助山勢和旁邊的電線杆,用塑料搭建了一個避雨的棚子。
令王亮超沒想到的是,把孩子們學習的圖片發到朋友圈後,一下子引來了許多關注。不僅如此,村裡的另一個孩子,也加入到學習中來。
何以如此重視教育呢?王亮超通過微信對記者說,是“為以後有一個美好又成功的旅途”。略微思考後,他改成:“為以後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