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除了催淚,還能排毒療傷

起初,因為片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太過悲傷,導演在拍攝前找投資時遇到了很大麻煩,投資人每次都會因為片名太多悲傷而不願意投資。導演只好留了個心眼,說這只是暫定片名,之後還會再改。沒想到,就是這麼帶有兩個“悲傷” 的電影,成為2018年臺灣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這部電影確實給華語電影爭回了些許顏面。影片不僅衝破各種好萊塢大片的壓制,獲得不俗票房,在口碑方面也是收穫了很多觀眾的肯定,片中陳意涵與劉以豪的虐心愛情猶如一記重磅催淚彈,引無數觀眾淚奔,真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連歌手林俊杰在看完電影之後都忍不住抹眼淚,直呼:“不是一般的催淚!”

這部電影除了催淚,還能排毒療傷

準備好紙巾,好好在電影院裡哭一場,成為很多觀眾觀影前的溫馨提示。很多觀眾都不記得,有多久沒在電影院這麼痛快的哭一場了。當然,能不能把觀眾看哭並非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但這卻說明電影在情感上確實打動了觀眾,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這部電影除了催淚,還能排毒療傷

電影在催淚效果上確實非同一般,導演在敘事過程中用了一種欲揚先抑的方式。影片開頭,K(劉以豪 飾)和Cream(陳意涵 飾)在操場相識,Cream吸了一口香菸吐在K的嘴裡,相識以一種很浪漫的方式開場,然後兩人便開啟了秀恩愛模式,一起上學,吃泡麵,做功課,然後同居。影片在開始就為觀眾營造了一種十分溫馨浪漫的愛情模式,讓觀眾覺得兩人的愛情多麼甜蜜浪漫,然而,開始有多甜,結局就有多催淚,導演特意營造了一種反差感,讓觀眾最後都哭成了狗。

這部電影除了催淚,還能排毒療傷

兩人同居十年,明明彼此相互依賴,卻不能說出“我愛你”,把每天都過成世界末日來相愛,這無疑是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但往往愛情悲劇卻最能夠打動觀眾,《大話西遊》中至尊寶和紫霞仙子最終也沒有走到一起,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尾,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的愛情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有時候,遺憾往往能夠讓愛情流傳的更遠,也更能夠成為經典。因為帶有遺憾的愛情能夠讓觀眾更有念頭,在觀眾心中種下種子,等待著某一時刻再生根發芽。

這部電影除了催淚,還能排毒療傷

其實,觀眾可以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作是一部排毒療傷的電影,每一個有過情感經歷的觀眾在電影中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淚點。觀眾看電影,就是在別人的愛情裡,為自己的故事流淚,觀眾之所以看這部電影能夠看哭,一般都是想到了自己過去的情感經歷,從而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而當觀眾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取得了情感上的認同,並且隨著劇情發展將自己內心的情感發洩出來之後,就相當於把過往的情感一下子宣洩出來,排出毒素,一身輕鬆。很多觀眾都說喜劇可以解壓,觀眾在電影院裡開懷大笑之後能夠釋放壓力。其實,悲傷電影更容易讓觀眾解壓,當觀眾內心壓抑已久的情感通過眼淚發洩出來之後,整個人一下子就灑脫好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