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她把請戰書當做“生日禮物”送給了老公

“親愛的老公,我現在很好,所有的防護都是按照標準和規範做的,你不用擔心。很抱歉在你30歲生日的時候,我把一份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當成了生日禮物送給了你。認識你這麼多年,你總說堂堂七尺男兒從來不會流淚,但當我出發的時候,你還是紅了雙眼,這回終於戳到你的軟肋了。你啊,在家要照顧好兒子、女兒啊。”

2月27日深夜,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遠在湖北武漢的河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臨時團支部書記王閣在微信上給自己的家人寫下了一封長長的家書。在這封信中,她向她的愛人表示“抱歉”,因為當她決定在水電十一局黃河三門峽醫院抗擊疫情請戰書上摁下自己鮮紅手印的日子——1月26日——剛好是她愛人的生日。

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她把請戰書當做“生日禮物”送給了老公

請戰書

特殊的“生日禮物”

“本來應該開開心心給他過個生日,送個小禮物什麼的,但是和他一說我即將去武漢救援,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王閣理解家人的擔心,但又覺得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正當國家需要的時候,自己是義不容辭的。同時,她告訴愛人:“我一直在臨床的護理崗位上工作,經驗比較豐富,我對自己的專業技術還是很有信心的。”

王閣的愛人後來給她發送信息說:“老婆,家裡有我,一定安好!望你在武漢前線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盡己所能,救援患者。勝利終將屬於你們。”

和王閣一起在請戰書上摁下手印的還有黃河三門峽醫院的其他22名醫生和護士,他們中很多都是青年團員,平均年齡只有26歲。在疫情肆虐的時刻,他們挺身而出,用行動踐行著團旗下的錚錚誓言。

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她把請戰書當做“生日禮物”送給了老公

隊員付豔婷在入選醫療隊後,為了不影響培訓,大年初三凌晨3點,由哥哥驅車500公里送回醫院;趙萍告訴媽媽要到盧氏下鄉1個月,母親至今都不知道她在武漢;楊雯麗的母親是在她到達武漢3天后才知道女兒去了一線;蘇瓊瓊,為參加醫療隊推遲了原定2月份的婚期……

1月26日,黃河三門峽醫院的應急救援隊成員名單確定之後,隊員們每天都要抓緊時間進行專業培訓,隨時準備奔赴前線。

2月15號上午9點多,王閣的手機突然接收到緊急通知:上午11點馬上出發。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王閣和其他隊員簡單收拾了行李,集合出發。他們先來到鄭州,在和其他車隊匯合之後,當天晚上就到達了武漢。

奮戰在武漢“疫”線 窘境頻出

河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03名醫務人員對接的是武漢協和醫院及其託管的江漢方艙醫院。一開始,王閣和其他3名隊員分配在協和醫院檢驗科,負責幫助處理江漢方艙醫院內所有患者的化驗工作。

剛到達協和醫院時,之前駐場的吉林醫科大學的醫生已經轉移到其他方艙醫院,現場留下的醫護人員忙得團團轉,沒有時間詳細講解工作流程和方艙環境,王閣和隊友多方聯繫上吉林醫科大學的同事,在電話裡事無鉅細的反覆請教,直到把問題問得清楚明白。

1500多名病人,2000多份標本,王閣和隊友每天都要進行條碼打印、試管粘貼、分區域包裝,然後運送到方艙醫院、等待採集標本、送回協和醫院檢驗科、核對標本、等待檢驗結果、最後分類分區、標註床號、運回方艙醫院……

檢驗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軌,王閣忽然聽到有一位前輩穿戴防護服後常常出現頭暈噁心的情況,作為臨時團支部書記的她馬上主動找到領隊說:“檢驗組這邊的工作強度相對小一些,張捍忠老師已經年過五十,精力、體力比不過我們年輕人,讓我進艙吧,我和她對調一下!”

於是,王閣從檢驗科進入到了方艙醫院內的綜合協調組。“這個相當於相當於醫院裡的護士站,需要統籌照看醫療、生活物資以及病人藥物的核對和發放,還要進行入院、出院病人的手續辦理。”

與檢驗科不同,進入方艙醫院就會更加接近感染病毒的患者,入倉的醫護人員需要在進艙之前做到三級防護。“我們需要穿上三層防護衣服,手套、鞋套、帽子和口罩要穿兩到三層”,每個人穿戴完之後,王閣和隊員之間要互相檢查,查看是否有破損和密封不嚴的地方。一次穿戴往往需要三四十分鐘。

防護衣服的層數比較多,而且質地細密不透氣,白天非常容易悶出汗,王閣和隊友不敢在裡面穿太多自己的衣服,但是因為方艙醫院裡面不開空調,到了晚上他們又會覺得渾身發冷。

“最難受的是護目鏡,雖然事先塗上了防止起霧的噴劑,但是堅持兩三個小時之後,仍然會蒙上霧氣,看東西不順暢,特別影響工作和情緒。”

除此之外,王閣還需要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每天從穿上防護服開始,她和隊友就要連續六個小時在艙內忙碌,因此她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保持精力,支撐工作。但由於防護衣服的密閉性特別好,她在進艙之前又不能吃得太多,否則就容易反胃噁心。同時,為了節約時間和珍貴的醫療物資,她還要儘量少喝水。

王閣還記得最開始因為缺少經驗在她的隊員中出現的窘境:“第一次穿防護服,穿上了尿不溼又尿不出來了,尿出來後褲子又溼了,感覺我們就像犯了錯的孩子,不敢告訴別人也不能告訴別人,只能堅持到下班。”

雖然王閣已經有八年時間的臨床工作經驗,但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也從來沒有穿過防護等級這樣高的防護服。一開始,王閣覺得這些防護服穿和脫都很麻煩,工作的時候躡手躡腳、慎之又慎,生怕出現疏漏和錯誤,行動起來遲鈍緩慢。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王閣越來越熟悉艙裡的環境,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醫療隊員和患者之間的對話,有不少讓她印象深刻:

“小姑娘,你是從三門峽來的醫生?”(防護服上寫有醫護人員的姓名和單位)

“對呀,阿姨。”

“咱是老鄉啊,我從漯河來看女兒,出門買菜的時候感染了。”

“阿姨,您不要太擔心,只要好好休息,好好吃飯,適當鍛鍊,遵醫囑按時吃藥,一定會好轉的。”

“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們現在都快康復了,真的,特別特別感謝你們。”

“阿姨,你康復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我們一起加油!”

3月6日,王閣成為河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的一員,開始直接接觸江漢方艙醫院的病人。王閣要對患者進行血樣和咽拭子採集、監測並記錄病人各項生命體徵,還要對病人情緒進行疏導,以及做好病人與醫生之間的溝通協調。其中,採取咽拭子的過程會讓醫護人員更接近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傳染的風險也會因此大幅提高。

王閣告訴河南青年時報記者,她對她們的團隊很有信心,“只要按照嚴格的制度進行規範的操作,就會很安全。”

在武漢寫下的家書,有道歉,也有誓言

剃光的頭、臉上深深的勒痕、凍得通紅的雙手、溼透的內衣、疲憊的眼睛,這是一群年輕姑娘們在武漢“疫”線奮戰的日常……

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她把請戰書當做“生日禮物”送給了老公

“我們的隊員都特別好,他們中很多雖然很年輕,但同樣勇敢堅強”,王閣說,“我們還有三位50多歲的老師,他們每天都要努力克服體力上的困難,堅持在一線,讓我很敬佩”。

最初抵達武漢的五六天,怕家裡會太過於擔心,王閣不敢和家人聯繫 。後來情況逐漸穩定 ,王閣才開始和愛人、父母通電話。“我的父母都很樸實,平常也不善於表達感情,他們聽到我在這邊也很安全,才慢慢放心些。”

2月27日,王閣寫下一封長長的書信,其中除了對愛人誠懇的“道歉”,還有對父母親充滿豪情的誓言。

“今天,我也是以一名戰士的身份衝上我的戰場,和我的戰友一起與病魔做殊死搏鬥。戰鬥還在繼續,女兒一定會擔起責任與使命,打贏戰鬥,平安歸來。爸爸媽媽,15年前參加維和任務的哥哥是你們的驕傲,今天我想和哥哥一樣,也成為你們的自豪!等我歸來。順祝健康、平安!”

河南青年時報記者 趙墨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