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現今,信息技術的發展裹挾著信息數據大潮向我們湧來,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我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滿足之外,追求精神世界的質與量也成為生活需求的一部分。

正是因為文化獨特的價值與作用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塑造,對心靈的充實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立足現實、具有深刻價值底蘊的文化產品才能引發共鳴,激起反響,這正是文化傳承與構建的意義。良好的信息文化不僅可以激發民族的創新創造能力,更能成為興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支撐。

國人創造文化,文化反哺並塑造國人。我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開始向質提升,而需求的升級要求供給側也要進行相應改革,這樣才能為人們提供豐富而又營養的精神食糧。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給經濟增添豐富內涵

文化+商品,文化與其相結合,賦予商品思想的內核和精神的重量,滿足的不僅是人們對文化的興趣還有文化的需求,促進物質產品生產和分配;文化+經濟,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催生出“互聯網+”新業態,使文化滲入人們生活,更為市場打造強勁引擎;

文化+給生活增添高質量的休閒時光

文化傳播的在於通過文化的裂變,使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文化沉澱,使人們不僅在物質上得以滿足,也使人們精神文化也得以擴充,文化經濟中高質量的文化服務與產品是當前人們迫切需要的;

文化+為國家凝聚力量

文化的傳播可以使人類社會智慧能動、有機有序並不斷進步,且良好的文化能量傳播可以為民族凝聚力量,注入活力,推動中國強大凝聚力的;

文化產業自身的特點:

①.文化產業實際是向公眾傳播某種思想觀念,其核心是內容,文化產業不僅追求經濟效益,更強調社會效益,這是文化產品區別於其他商品的最大特點;②.文化產業的豐富性使文化產業必須立足新意,著眼創新,點與面都要有深度,複製粘貼低趣味內容只會被淘汰;③.文化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其具有傳播再教育的特殊性要求除資金技術的支持外,國家政策扶持也是至關重要的。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創新

①.產品創新。文化產業發展不在企業數量規模,而在於企業自身創新能力、文化價值、品牌價值。要知道,文化產品是審美、情感和文化內涵三者結合的產物,只有不斷推進文化產品的創新,表達其蘊含的價值理念,親和大眾,才能實現經濟跟社會效益;②.技術創新。得益於市場文化產業日趨活躍,產品不僅需要內容創意,還需要技術上的創新,才能保持企業在眾多文化行業有所特色,打造自己的鮮明特徵,技術創新可以使創意內容完美呈現;③.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效能,建立良好管理制度這是企業發展的必備條件,優化管理機構,組建專業文化產業諮詢委員會為文化產業提供有效幫助,

文化產業相關數據

2015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7235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97%,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0萬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0314億元,比上年增長7.5%。文化及相關產業持續保持增長,其中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休閒娛樂服務實現兩位數增長。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5萬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速提高3.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有四個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文化用品,文化信息傳輸服務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率。


精神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



2018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9萬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22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9%。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有四個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新聞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內容創作生產、文化傳播渠道。新聞信息服務是始終保持較高增長率。

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服務業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賦予事物文化內涵,併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強我國經濟文化力量。文化產業近年來呈穩步提升態勢,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文化的需求正以高速的發展勢頭推進,未來,文化發展空間仍將不斷擴大,在國家文化產業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呈投資多樣化趨勢發展。另外,居民文化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是有力的拉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和對多層次的精神需求更是為文化消費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必須充分考慮文化產業的特殊性,進而採取科學有效的舉措,文化產業未與實現建設文化強國密不可分,為實現這一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