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前言: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距離二戰結束已過去三十年,但是二戰帶來的教訓卻並不能掩蓋現實利益的分歧。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就是英國和阿根廷上演的現代領土爭奪戰。按理說馬爾維納斯群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里,但是距離阿根廷就在家門口應該屬於阿根廷的領土。這塊由兩百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總面積1.19萬平方海里,還是距離地球南極比較近的島嶼兩國都宣示擁有主權。

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為了這塊戰略要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魯王子都駕駛直升機參戰。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該群島上演了海陸空大戰,尤其是反艦導彈等導彈的運用,掀起了人類立體作戰的新紀元。它的借鑑意義給1990年的海灣戰爭提供了先例,擁有精確制導武器成為大國軍事科研的重頭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老牌帝國原先的海洋霸主英國贏回了榮耀,但是英阿戰爭暴露了英國的短板。垂直起降的鷂式飛機後來還想賣給中國,到現在早已被淘汰的無影無蹤。

戰爭的第一階段以阿根廷利用地利全面佔島結束

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被國內連續的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和視線,決定利用快速收復馬島迫使英國在事實面前承認其有馬島的主權。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為此制定了收復馬島的羅莎里奧計劃,作戰總指揮為陸軍第五軍軍長兼戰區司令加西亞中將。

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阿根廷當時也是擁有航母的國家,成立了航母1艘、驅逐艦4艘及其他艦艇20艘的第40特混艦隊。第40特混艦隊在4月2號零時派出海軍陸戰隊偵查小隊在彭克角登陸,主力在龍克灣登陸,隨即佔領了機場和港口。8點30分時候阿根廷的空軍7架C130運輸機直接運來3000名後援軍隊。此時島上英國200名守軍面對4000名阿根廷陸軍,進行了一定的抵抗之後就在總督雷克斯亨特的率領下全軍投降。

此次登陸戰阿根廷付出了陣亡4人的代價,英國無人傷亡,不過馬島被阿根廷佔領。4月3號阿根廷海軍輸送登陸兵200人佔領了南喬治亞島。島上的英國守軍22人這次比較硬氣,全程抵抗但是最後被俘虜。

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兩個大群島入手使得阿根廷實現了戰役目標,宣佈成立南大西洋戰區,任命海軍作戰司令胡安阿賽隆巴多為戰區司令。阿根廷海陸空聯合收復馬島的消息傳回阿根廷國內,數十萬人聚集在總統府前的五月二十五日廣場高唱國歌歡慶勝利。此時的總統加爾鐵裡威望如日中天,沒人在關心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了。

阿根廷對於英國接下來的報復,做好了準備。馬島駐軍由之前的4000人增加到1萬3000人。在馬島上擴建了阿根廷港機場,部署雷達站和防空部隊,同時輸送武器彈藥補給做全面對抗的準備。

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英國方面在得悉馬島被阿根廷佔領之後,立即採取強硬措施宣佈與阿根廷斷交。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成立了戰時內閣,直接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迫使阿根廷撤軍。因為英國是北約國家,自然拜訪了美國、法國、德國等盟友形成了利益聯盟,斷絕了阿根廷的軍火供應。阿根廷只能憑藉自身的軍事實力去迎接英國聯合艦隊。

史評論道:

阿根廷作為建國之後一百多年都沒有發生戰爭的福地,在一次和二次大戰中也很少出頭。作為新興經濟體的阿根廷經濟還是依靠農牧業和輕工業,並且沒有做重工業和科技的升級。使用的武器也是進口西方國家,這使得雖然取得戰爭的初期勝利和優勢,但是後期被卡脖子的現象多次發生,尤其是飛魚導彈等高科技兵器被斷供。


英阿馬島之戰首戰:阿根廷快速收復全島舉國歡慶,撒切爾氣的斷交

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另外阿根廷沒有想到兵者國之大事,用收復島嶼的做法來轉移國內矛盾,忽略了外交的作用,尤其是將南美洲視為後院的美國在背後捅了一刀,最終兵敗如山倒人財兩空。戰後阿根廷成立了法庭將發動軍事行動的將領送上了監獄。感謝閱讀關注作者的文章,歡迎文末進行評論、點贊。

參考文獻:美洲戰史 現代軍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