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中國經歷最艱難的14年抗戰歷史中,其中有無數的心酸,除了中國國力不濟,由於工業能力的不足,使得前線將士的槍支彈藥也十分的匱乏,物資短缺,民不聊生,但即便如此我們中國仍然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最偉大的勝利。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算起來在抗戰年間,除了日寇的燒殺掠奪以外,更為艱難的其實是天災,1938年日軍沿隴海線進犯,當時徐州已經丟失,由於在蘭封會戰中,孤軍作戰不利,致使15萬大軍沒有能夠阻攔土肥原賢二的14師團兩萬多人,當時鄭州危機,一旦丟失,武漢也將有可能不保,因此國民政府在經過商討以後,想出來一個“以水代兵”的法子。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蔣介石下令掘開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滾滾的洪水一下子形成了波及五個省份的洪災,除了在水災中喪生的人意外,由於淹沒了大批的良田,加上隨後幾年的乾旱,河南地區進入史無前例的大饑荒之中。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其實大饑荒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由於北方淪陷災民湧入以外,國軍與日軍在河南等地對峙無形中消耗了大量的糧食,是以民間物資匱乏,加上連續兩年的乾旱,引發饑荒問題,電影《溫故1942》中講述的就是河南大饑荒的時候,當時國民政府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反而是淪陷區的日軍拿出糧食來救濟災民,甚至有部分的災民為了換取口糧而給日軍帶路,“寧可做不餓死的亡國奴,也不做活著的中國鬼”。成為了很多人熱議的話題。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難道說日軍真的曾經拿出糧食來救濟災民,而國民政府當時卻無動於衷嗎?或許翻開歷史的一頁,我們能夠發現不一樣的真相,恰恰想相反的就是,由於日寇的侵略,政府下令救災的措施也因為戰爭的緣故而進展緩慢,尤其是河南地區四面的鐵路都被日軍佔據,就算是想要運輸糧食,都不可能運送進去。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搜刮大量的糧食、煤炭等資源,源源不斷的運輸回國,尤其是在災情極為嚴重的四十年代更是如此,河南大饑荒出現以後,當時負責的偽河南省政府也根本就沒有拿出有效的措施,甚至反而驅趕超過300萬的災民進入國統區,而軍是不肯將掠奪來的糧食放給饑民呢!岡村寧次主政的山西偶爾有過幾次放糧的情況,但也幾乎是意思意思而已,山西各地爆發多次的搶糧運動,發動向日軍要糧的運動。

1942年河南大饑荒國民政府置之不理是日軍拿糧食救濟百姓都是謠言

相反的國民政府雖然在抗戰艱難的時期,但仍然儘量努力的下令救災,並在沿隴海線,在重要地點設立粥廠,救濟西去逃荒的災民。後擇定廣武、洛陽、靈寶、常家灣、閿底鎮等5處各設一廠,而各省地方政府也都陸續設立了很多的粥場,這才挽救了一大部分災民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