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如果一場災難來了,是該躲藏在家還是向外逃亡?

必有人問,什麼樣的災難?背景信息太少無從判斷。

可能有一種現實就是沒有更多信息,尤其對於普通人而言,即使有,等到知道時已沒了時間。


桌椅在晃動,你可能以為是錯覺,或者警覺是否地震?

海浪起高了,你可能以為是普通漲潮,或者警覺是否海嘯?

在覺察到危險時,人的生物本能會閃、躲、跑。

然後呢?躲向哪裡?跑向哪裡?決策需要調整嗎?如何調整?

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新冠疫情漸漸穩定下來,過往的日常也慢慢恢復。

冬去春來,傷口結痂換新肉,哀和痛終會化作一道記憶。

然,此番“無常體驗”後,可會多一些“居安思危”?

既是世事無常,便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準備。那該聽天由命嗎?


在看《2012》山崩地裂、樓塌物毀人將亡的場景時,

在看《獨立日》外星人飛船懸停城市上空準備襲擊人類時,

便想,換作自己是某街角人群中的一個,當下會做些什麼?

跟著人群四下逃串?停下來祈禱?回家跟親人匯合?還能做什麼?

如若疫情爆發時身陷疫情中心,自己又是何番心境?那個當下會如何決定,如何行動?

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當一切突如其來時,所有人一樣毫無準備,而不同的或許就在於每個人本身——此刻的你是所有過去的你的總和。

你的健康狀態、知識儲備、人脈資源、社會地位等都將是下一步決策和行動不同於他人的地方。

所以,我們似乎也不是任由“無常”擺佈,無計可施。


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盡人事”便是可做的準備。

那如何“盡人事”?

我想,大概要做一些加法的事情。

知識學不盡也不可能都記住,所以要增強檢索搜尋知識的能力;

信息如洪流,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會分辨真偽、有用或無用;

要會點統計思維,能判斷事情發生的概率,還要有點策略思維用於決策和行動指導;

要學點演講技能,必要時能帶領群體行動.......

最好偶爾也能來點哲思或沾點信仰,在絕境中動彈不得時,或許還可以為自己的靈魂找到某種救贖。

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曾今,面對“人終有一死,活著的意義為何?”會沉湎其中。

是啊,人一生究竟有何意義?不解。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


曾今,對於“把每一天當作生命最後一天”,頗覺誇張。

今日想來,每一天都向死而生的人,是何等的勇氣。

在那每一日裡,

給未來做最壞的打算,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三省吾身,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於疫情之下無常中尋一處寧靜

或許只這樣,

在無常世事中,

在生老病死、榮辱成敗前,

人,終能獲得一些內心的寧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