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鬆~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August 22, 1908 Chanteloup-en-Brie, France– August 3, 2004 Montjustin, France)法國人。他作為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

著名攝影家阮義忠曾評價攝影家佈列松是攝影史上的一道門,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只要想走這條路,就會打他的門下經過。當然,你有能力的話,也可以撐杆跳從門上跨過。毫不誇張地說,攝影界沒有人不知道佈列松,但卻少有人對他有深入的瞭解。

佈列松之"謎"

說到佈列松的一生,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1908年,佈列松出生在法國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沒有繼承父業而是選擇了學習繪畫。22歲時,佈列松遠去東非旅行並開始接觸和使用萊卡相機,也正是這時,他漸漸的迷上了攝影。

佈列松也嘗試"試驗電影",於1937年製成第一部紀錄片,記錄西班牙內戰時期外國醫藥援助實況。他的電影作品還有《野餐》 ,《比賽規則》和《電影》等。

佈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說是新聞攝影的經典之作,他拓展了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多種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機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樂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以及上個世紀中一些最具象徵意義的時刻和人物:從西班牙內戰到二次大戰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後來的柏林牆倒塌。

他曾親歷1948年甘地被暗殺事件和甘地的葬禮;也曾記錄過西班牙內戰、巴黎解放;1949年,他還來到中國,親自記錄了毛澤東的軍隊和平解放北平(現在的北京)這一歷史性事件;1954年,他作為首位西方攝影師在斯大林去世後一年獲准進入蘇聯。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他於1947年同別人合夥建立了世界最具影響力、受到廣泛尊敬的馬格南圖片社,馬格南圖片社分別在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建立了總部,該圖片社的圖片大量刊載在美國主要的圖片雜誌《生活》以及《時代》 、《新聞週刊》 、 《紐約時報》等。"馬格南攝影師"這個稱號是攝影師們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攝影團體",是個"神聖的群體"。該圖片社在二次大戰之後真正引人注目。戰爭時期,卡帕在前線與死亡鬥爭,創作出許多震驚世界的名作。二次大戰開始,佈列松從軍後成為德軍的俘虜。三年中,他兩次試圖逃走,第三次終於成功。他返回巴黎,參加了抵抗組織。這一時期,他拍下了許多文化界、藝術界人士的肖像。畢加索 、馬蒂斯 、布拉克 、魯歐、撒爾托爾等人的肖像都收集在他的《決定性瞬間》中。

佈列松之"看"

事實並不見得有趣,看事實的觀點才重要。佈列松很強調攝影中的"看"。夢境就是生活中用另一種視覺看到的事件。他在現實世界也有妙趣天成的慧見。"構圖"是攝影的空間,"快門機會"是攝影的時間,佈列松看事情,是同時注意這兩件東西的,缺少其一,他會站在一旁等下去,直到"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狀態",他才比誰都洞悉先機地抓住它。

如果瞭解佈列松的話,你會發現他所用的鏡頭主要都是50mm的標準鏡頭,其原因就是全畫幅下50mm的視野與人眼所見相同。秉承真實性與瞬間決定性的佈列松,當然會去選擇最真實最自然的拍攝焦段了。而偶爾在拍風景的時候,他也會用長焦的鏡頭。

為了更近距離的接近人群,佈列松經常將照相機隱蔽起來。他的拍攝理念富創造性,非常善於用鏡頭捕捉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畫面。他曾這樣描述自己對攝影的迷戀:"我整日在街頭尋找,隨時準備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記錄下來。"他用黑膠帶遮住照相機的閃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堅持攝影師必須僅僅使用現有的光,不要在暗房裡剪輯,而更應該在"照相機"裡現場剪輯。 佈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間,不僅是當下發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後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波峰。他的作品集《決定性瞬間》成為無數攝影愛好者的教科書,"決定性瞬間"攝影理念也為廣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這張照片的題材並不重大,但卻是佈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一個男孩:兩隻手裡,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佈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抓拍是佈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幹涉他的拍攝對象。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這張照片是佈列松抓拍藝術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躍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後招貼廣告中跳躍女郎相似,一前一後,互相呼應,相應成趣。這個拍攝瞬間,也就是佈列松心目中的“決定性的瞬間”。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此照片攝於四十年代的上海。劇照的通貨膨脹使百姓手中的紙幣幾乎成為廢紙。為此人們瘋狂地擠在銀行門口,企圖兌換一點較可靠的黃金。上海人稱之為“軋金子”。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最後,我們不得不說的是佈列松與徠卡相機的關係。在眾多的攝影大師中,佈列松是使用的照相器材最少的一位大師。這與他秉承現實主義的風格有關,佈列松不希望拍攝引人注意,他希望自己的拍攝不會打擾到被攝事物的發生和發展。其照片不依賴於專門的設備和技術,最純粹最自然是他所注重的。佈列鬆通常使用35mm平視取景小型相機,使用50mm f2的鏡頭拍攝,拍攝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實為宗旨。他從不使用閃光燈等附加光源。當光線不足時,他寧可使用高速膠片。他總是力圖最大限度減少主觀性,把客觀存在的瞬間展現給人們。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佈列松

佈列松之"等"

等待機會來臨與事件發生,等待著闖入。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事件的優秀狀態都會被佈列松碰到或看出來。同樣的事情對這個人有意義,對於別人可能視而不見,沒有感覺。

佈列松的作品是任何一個細節都要在決定性的情況下才行,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萬萬不能切割的。佈列松等的是怎麼使現實世界更接近夢境。佈列松的"等"就是他捕捉意象、實現意念的優秀利器,"等"是一種預期,是一種希望事情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樣貌展現出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也正"等"你來加以詮釋,也正"等"你按下快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佈列松之"心"

要擁有一顆與現實世界隨時都在談戀愛的心。

佈列松受禪宗影響頗深,他的話也盡是充滿玄思的禪機。比如他最擅長髮表"並不是我在拍照,而是照片在拍我"之類的說辭。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奧根·赫立格爾的《箭術與禪心》。而該書的序言,也是佈列松最喜歡拿來抒發自己創作觀的禪機:"就拿射箭來說好了,射手與箭靶並非對立的兩件事,而是同一個現實。"用射箭來比喻藝術創作,尤其是攝影,是相當傳神的。全神貫注,一點也不能分神,甚至要屏住呼吸,才有可能射中紅心,是每一位有射擊經驗的人都能體會的事。這裡頭的技術訓練要領,還包含了"心"是不是也和"箭"同在,以及朝紅心點飛射而出的功夫如何。

佈列松在創作時,"心"是隨時拉滿弓的。他這麼說自己:"我這個人非常衝動,真的。對於這點我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十分頭痛。我是一根筋,但我卻能把它應用在攝影上面。我從不思考,我行動,求快!我橫衝直撞!"佈列松的箭隨時都在弦上,就等事件的擊發讓他放手出矢。看過他工作的人都曉得,他拍得很多,卻只挑選極少部分交給別人放大。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皮埃爾與保羅堡壘,列寧格勒,前蘇聯,1973年。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畫家, 雕塑家,巴黎,法國,1961年。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拉奎拉,意大利,1951年。

在佈列松的作品中,是很少見人物肖像攝影的,佈列松只拍攝那些他欣賞的人,而這些人往往是畫家、雕塑家、甚至作家和詩人,作為在20世紀最為重要的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當然也逃不過他的鏡頭,培根用一隻手遮住了面部,或許佈列松認為他在思考。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弗朗西斯·培根,英國著名畫家,1971年。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亨利· 馬蒂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佈列松此張照片拍攝於特里亞德的家中。在1951年,馬蒂斯仍保持這豐富的創造力,佈列松也是闖入馬蒂斯繪畫及生活中的少有幾位攝影家之一。

攝影大師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攝影史上的一道門

賈科梅蒂,瑞士超存在主義雕塑大師,著名畫家。

在這張照片拍攝後的5年,戰後歐洲最偉大亦最富於表現力的雕塑家首推同為油畫家、素描家和詩人的阿爾貝託·賈科梅蒂便離開了人世,此畫面正是賈科梅蒂的工作場景,這張照片也被看做是賈科梅蒂的經典瞬間之一。

如同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樣,佈列松也有平凡的作品,而且他的平凡之作比例大得驚人。這種現象在別種藝術創作中是很難見到的,但在攝影方面,一百次快門機會,甚至一千次,都可能只有一張永垂不朽的影像。偉大如佈列松者也不例外。因為攝影一方面是那麼容易,另一方面它又是那麼難。它的容易,由今天家家戶戶必備相機的狀況可見一斑;它的難就在於:如果你沒有一顆與現實世界隨時都在談戀愛的"心",那就和不拍照而只在一旁觀看沒什麼差別,甚至還要更差。

佈列松認為,攝影作品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每個攝影師都應深具尊嚴感,都應意識到:無論一幅攝影作品畫面多麼輝煌、技術多麼到位,如果它遠離了愛,遠離了對人類的理解,遠離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那麼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佈列松的立意是高遠的,但他選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因而,他的相機對準的都是我們現實中可見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讓我們發現,在這習以為常中有美和感動。

佈列松的作品,每一幅都可以成為一個歷史的凝固點。因為其所在年代的關係,佈列松的新聞攝影作品非常具有歷史感,可以從照片上看到一個時期的烙印。無論是人,是物,還是別的什麼,他視角的延展性可以讓你看到更多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