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向东街


向东街老了,历经宋朝的风明朝的雨,饱经岁月沧桑。依然青砖黛瓦座落于资江码头一侧,几百年见证了多少兴衰荣败,梅山汉子打天下的波澜壮阔。

县城到处都是钢筋森林了,生活在里面的人们蚂蚁般的忙碌着。只有向东街偏安一隅,古朴自然,曾避免了城区的改造,与世无争,给了人们周末闲暇时一片净土。

新化向东街


但世间就是这样,你偏不争,偏要给你盛名。向东街就是这样久负盛名,央视 《味道》在过新年前拍摄了五天,古老的向东街张灯结彩,四方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向东街的美食,雪花丸子,三合汤,糁子粑蒸鸡,号称三大碗,让人垂涎欲滴。向东街的招牌红汤牛肉面,更是一绝,牛肉劲道,原汤鲜美。

新化向东街


古老的向东街的热闹仿如又回到了明、清朝民国时的盛况,资江大码头船来帆往,号声震天。那时向东街上人山人海,商贾云集,沿街酒家店面幡旗猎猎,小二穿梭不停,梅山汉子在饭店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送别亲友去宝庆码头打天下,亦或是庆祝荣归故里。夜里,暗黄的街灯下,是谁唱响了宋词元曲,乐声在向东街上飘扬。

新化向东街


周末时光我总喜欢到向东街走一走,听斑驳的古墙讲述历史的厚重感,看层叠错落有致的屋顶,牌坊,无不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踩在青石板上,慢悠悠的走着,有时店里会播放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向东街是县城唯一的古街了,何其有幸,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能把保存下来。让我们还能有机会在县城看到江南特色的街道,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总比书本上来得真实吧。

遗憾的是,向东街还是要拆了重建。因为她的古老,她的破旧,衰败?有长者微躬着身子,拄着拐杖在青石板上来回走动,一脸茫然,这可是载着他多少欢声笑语,多少回忆的街道啊。

新化向东街


我看到已拆了好几处,原地新建的木房子漂亮,舒适?泛着亮光,散发着桐油味,发出胜利者狰狞的笑。老房子木材堆集在一起,上面雕刻的花鸟似乎想飞出来,痛骂他们制造了向东街的惨案。工人打着电话要人拿去烧火,我不知道烧火的人会不会感叹一下,这可烧的是向东街厚重的历史。

新化向东街


在这里不由提到一个人,民国1938年的一个湘潭人王秉丞,在县城当县长,整修了向东街的青石板和排水系统,至今向东街雨停而水止,不湿布鞋。如果王秉丞有知,不知会不会气得跳出来阻止。

我想到了民国才女林微因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把真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向东街是涅槃了,但没有重生。

我也不知道周庄,乌镇那样衰败的老房子,为什么不拆了重建,而只是不断的修缮,保持她原来的古朴与灵性。向东街的老房子和周庄乌镇的房子是没有区别的,不同的是周庄乌镇房子中间多了一条窄窄的河流。

新化向东街


向东街的红油牛肉面,油炸粑,曾是异乡游子思念的美食,一到过年过节返乡,总是约去向东街吃牛肉面。到青石板上走一走。呵呵,等他们下次回来时,已不是熟悉的街道了,还有约会向东街的兴奋与激情吗,还能吃出那红汤牛肉面的味道吗?我不知道!

在没有老屋的古街,你只是故乡的异客。如何才能留住乡愁,留住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