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據《中國地名辭源》所載,因境內廣水河得名;河因境內的河床又寬又淺,每遇山洪,河面廣闊,故名;另說以鄂北重鎮廣水鎮而改名,鎮因廣水河得名。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這裡自古為南北交通要衝,是鄂豫物資重要聚散地,也是荊楚咽喉之處,自春秋以來均為戰略要地,因有中國八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而名揚四海,素有鄂北門戶之稱。

這裡有楚文化的曠偉與中原文化的靈秀;歷史遺蹟眾多,曾出圖吉祥物鳳鶴禽,延伸出市標火鳳,又被譽為鳳凰之城。南北朝時達摩祖師曾在三潭大貴寺面壁修禪;唐朝詩人李白仗劍出川漫遊,開元十五年(727年)在壽山隱居三年,寫了千古名篇《靜夜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在寶林寺剃度出家。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廣水市地處湖北省北部隨州市東部,她是武漢城市圈觀察員,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狀元之鄉之稱,四周分別與大悟縣、孝昌縣、安陸市、隨州市曾都區以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為鄰。原名應山,以城東應台山(印臺山)而得名;據《水經注》魯陽縣有應山、應城,此之名應,或殷時應國所在。1988年改現名,據《中國地名辭源》所載,因境內廣水河得名;河因境內的河床又寬又淺,每遇山洪,河面廣闊,故名;另說以鄂北重鎮廣水鎮而改名,鎮因廣水河得名。

下轄3個街道、12個鎮、2個鄉:應山街道、十里街道、廣水街道、城郊街道,武勝關鎮、楊寨鎮、陳巷鎮、長嶺鎮、馬坪鎮、餘店鎮、關廟鎮、吳店鎮、郝店鎮、蔡河鎮、太平鎮、李店鎮、駱店鎮;市政府駐應山街道,總面積為2675平方公里,人口104萬。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據考證距今五千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為貳國,後屬楚國。西漢屬江夏郡黽縣,東漢至西晉分屬黽縣、平春縣。東晉平春縣更名平陽縣。南北朝梁大同二年(536)析隨縣置永陽縣,同年在應濃山(今印臺山)置應州,又置平靖郡、平靖縣,郡領永陽縣。

隋開皇三年(583)省平靖郡,應州領平靖縣、永陽縣;十八年(598)永陽更名應山縣。大業二年(606)廢應州,平靖縣併入應山縣,屬安陸郡。唐武德四年(621)復應州,領應山縣、禮山縣;八年(625)廢應州,禮山縣併入應山縣,屬淮南道安州。北宋屬荊湖北路德安府,開寶年間吉陽縣吉陽山以北併入,疆域自此基本固定。元明清三代屬隨州,並屬德安府;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應山縣併入隨縣,十三年五月復縣;雍正七年(1729)直屬德安府。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民國初屬湖北省江漢道,十五年(1927)直屬湖北省;二十年(1932)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後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十九年(1931)起,境內先後建有阪孝北縣、應山縣、應北縣、應南縣、安應縣、應隨縣、羅禮應縣、禮應縣、信應縣(信南縣)、禮南縣、隨南縣、信應隨縣等革命政權。民國三十八年(1949)5月恢復應山縣,屬孝感專區。

1988年12月應山縣改設縣級廣水市,不久平靖關鎮併入蔡河鎮,撤銷漿溪店鄉及花山鄉分別併入吳店鎮、郝店鎮。1993年4月地級孝感市成立,代管廣水市。2000年7月地級隨州市設立,由之代管至今。2005年2月撤銷寶林鄉,分別併入蔡河鎮、十里街道;興隆鄉劃入餘店鎮;李店鄉劃入太平鄉;平林鎮劃入長嶺鎮。2014年太平鄉、李店鄉、駱店鄉撤鄉設鎮,城郊鄉改為城郊街道。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市境內分屬桐柏山和大別山,地勢南低北高,有山地、丘陵、沿河平原等地貌。境內有二妹山、四望山、興旺寨、大貴山、中華山、光頭山、香爐峰等山峰;最高峰大貴山海撥907.8米;河流屬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有飛沙河、小河、櫻水(吳店河)、徐家河、應山河、廣水河等河流;有徐家河水庫、花山水庫、許家沖水庫、高峰寺水庫等。她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

境內有柳杉、翼榆、桂竹等樹種;有牛鼻栓、川桂、毛才味、大血藤等國家保護植物;有大規、水獗等國家保護動物;有生地、毛植、絞股蘭等藥材;有香菇、木耳、平松菌等食用菌類;有水稻、小麥、油菜籽、薯類等農產;有耐火材料、白雲石、礦泉水等礦產等;有夔面(銀絲貢面)、應山蒜砣、花山蓴菜、徐家河銀魚等特產,這裡是世界銀魚的起源地和主要分佈地區。



因一條寬闊的河流得名,靜夜思的誕生地,鳳凰之城廣水市

這裡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境內有王子山、玉皇頂、黑洞灣古墓群等遺址;吳店鎮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鄂豫遊擊支隊舊址、李先念舊居等;有三潭風景區、徐家河、黑龍潭、 中華山森林公園、大貴寺森林公園、龍泉寺、楊漣故居等景點。

武勝關又名直轅、禮山關、武陽關;她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號稱中南第一關。她位於鄂豫交界處,桐柏山、大別山在此交匯,古來為南北交通咽喉,歷為兵家用武之地;與平靖關、九里關並稱鄂北三關(古稱義陽三關),關南有狄將軍寨 , 相傳宋將狄青曾屯兵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