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宋太宗微服殺惡丐

  宋太平興和年間,京都汴梁。

  冬日,天剛矇矇亮,大戶郭孝慈便將管家郭苟吆喝起來,讓其繼續煮粥賑民。郭苟帶著幾個家人在宅前搭起的臨時賑粥棚裡,就忙活開了,先將支起的十幾口大鐵鍋涮洗乾淨,然後淘米下鍋,放柴火煮粥。一時間,棚裡熱氣直冒,沒等粥煮沸,四周已經聚攏來了一大幫乞丐和難民。

  經過多年戰亂,再加上遭遇一場百年未遇的旱災,到處是莊稼荒蕪,路有餓殍。光汴梁城一處,就聚集著成千乞丐。郭孝慈一向慈悲為懷,便仗著家境殷實,做起放賑的善事。半個月下來,門前的鐵鍋從最初的兩三口變成十來口,雖虧空無數,但卻也救濟了不少的乞丐和難民,一時間,京城裡四處傳誦著郭大善人的美名。

  粥煮熟了,郭苟讓大家排好隊,按慣例,一人一瓢粥,家人開始分開了粥。可一會,郭苟卻聽到了一陣吵鬧聲,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個相貌猥瑣,但體格健碩的中年乞丐居然提著個木桶來打粥,家人跟他說得很清楚,一人一瓢粥,不能多打。那乞丐便惡言惡語起來:"不就是一點米粥,如此吝嗇,還做什麼善事,裝什麼善人?"郭苟一看此人是個渾人,便吩咐家人,不與他計較,將其木桶裝滿了事。

  哪知那乞丐將桶裝滿後,竟又提出想見郭善人,他說:"家裡上有老母,體弱多病;下有妻兒,幾近餓死;求郭善人施捨些銀兩救急。"家人勸其離開,但此人不依不饒,便在粥棚前罵罵咧咧起來,一時間引來近百人圍觀。

  郭苟只得將此事稟報主人,郭孝慈一聽,便心裡一擰,知道此人有備而來。一向息事寧人的他本想給那乞丐幾兩紋銀,打發了事,但出門一看,見難民越聚越多,又怕其他人跟著後面起鬨,正在一籌莫展之時,那乞丐已經生起事來,他將手中的木桶橫扔出去,桶裡的粥濺得四處都是,接著他又從地上揀起幾塊磚頭,分別扔進幾口粥鍋裡,一時間好端端的一個賑粥現場被他攪得烏七八糟。幾個家人慾上前制止,但見此丐身體強悍,不敢動粗。郭孝慈見此人撒潑,便讓家人退回屋裡,將大門關上。那乞丐見此情景,更撒起威來,他將現場的粥鍋掀翻之後,又在門前破口大罵。

  就在這時,看熱鬧的人群后面,衝出一人,此人一身習武行頭,手提佩刀,身手矯健,他三步並做兩步,來到那乞丐面前,喝道:"好一個不識好歹的惡丐!"沒等乞丐反應過來,此人的手中刀已經插進他的胸膛。眾人一片驚呼:"殺人了,不得了,快報官府!"只見此人拔出刀,環顧四周,見沒人敢上前,便將刀扔在地上,揚長而去。

  等當差的趕到,現場眾人早已作鳥獸散。人命關天,差人便將郭善人和郭苟等幾位家人捉拿,帶到官府。汴梁城府尹吳師正聞聽此事,便下令關閉城門,捉拿兇犯,但幾經搜查,沒有任何結果。

  因事起賑粥,吳師正懷疑此案郭孝慈難逃干係,便嚴審郭孝慈。郭孝慈此刻欲哭無淚,只說自已和那惡丐素不相識,也不知那殺人兇犯來自何方。吳師正喝道:"此丐得你救濟,本應感恩戴德,豈能無故生事?那青年當眾殺人,又從容脫逃,定是早有準備。作為當事之人,你豈能一概不知?"於是吩咐手下人用刑,一通大刑用畢,吳師正命人將現場所留佩刀遞到郭孝慈面前,問:"可識得此刀?"郭孝慈搖搖頭,表示並不識得。

  吳師正又將管家郭苟押進來,單獨訊問。沒等用刑,那郭苟就從實招來,說:只因惡丐鬧事,主人氣憤難平,便叫一新來的護院持其佩刀從後門出去,混入人群中殺人。殺人後,那護院慌忙之中將佩刀丟落現場,後又在主人的幫助下混出城逃之夭夭。

  吳師正拿得郭苟的口供,再來訊問郭孝慈,郭孝慈還是拒不招供,並且大罵郭苟無良陷主,不得好死。吳師正見郭孝慈還是鐵嘴鋼牙,不由大怒,便吩吩咐手下大刑伺候,直到其招供為止。

  幾番嚴刑拷打之下,郭孝慈終於承認是他指使護院殺死了惡丐,此案由此審結。吳師正一方面畫影圖形,捉拿脫逃的殺人兇犯,一方面判郭孝慈死刑並上報刑部核查。

  恰逢郭孝慈有一遠房外甥在朝為官,聞聽此案,無論如何也不信一向仁慈的舅舅會主使殺人,於是上書刑部,替郭孝慈鳴冤。

  刑部尚書匡義對此案也很鄭重,他調來案卷,仔細察看,卻發現案情清楚,一目瞭然,且有郭孝慈的口供,佩刀和郭苟的證言互為映證,可謂物證、人證俱在,查不出絲毫的疏漏。正不知如何定論之時,突接太宗皇上聖旨,說此案判決暫緩,隔日皇上要親臨刑部徹查此案。皇上要親查此案,足以說明此案非同小可。匡義不敢有絲毫怠慢,將案卷和一干人犯一併提齊候審。

  次日,宋太宗率一干官員親臨刑部,一時大家皆不解其意,只得面面相覷來到刑部大堂。

  太宗當堂訊問郭孝慈:"那惡丐賑粥之時,尋畔滋事,可是你氣不平,指使護院所殺?"郭孝慈答曰:"是我指使人所殺!"太宗又拿出佩刀,"此刀可是你平日所佩?"郭孝慈答曰:"是我平日所佩。"聞聽到此,太宗皇上站起來,近前問郭孝慈:"既是你所佩之刀,上面刻有何字?"郭孝慈答:"無字。"太宗拿起佩刀,遞與匡義面前,笑問:"匡大人,請看這是什麼?"匡義伸頭去看,只見太宗所指刀身之處隱隱約約刻有"真開"兩字。太宗回到座位,問身邊護衛:"此刀刀鞘何在?"護衛遞上刀鞘一把,太宗接過,一反手,熟練地將刀插入鞘內,兩者合二為一,不差分毫。

  太宗笑著說:"此為我所佩之刀,上刻真開兩字,意為:真龍天子,開創基業。沒想到,竟有民間之人敢冒認此刀,難道想造反不成?"說罷哈哈大笑。

  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時,太宗揭開了謎底:原來那一日太宗微服私訪,聽說郭孝慈賑粥濟民一事,一方面為民不聊生而內懷愧意,另一方面又為郭孝慈的善舉而深懷感激。於是便帶著護衛來賑粥棚前察看民情,哪知正遇上惡丐尋事。太宗義憤填膺,怒不可遏,遂從護衛手中抽出佩刀,上前殺了惡丐。

  為了考察當地官吏的辦案能力,皇上故意將此刀丟於現場。等從刑部瞭解此案審結情況後,太宗深感情況嚴重,才親自過問此案。

  惡丐原為皇上所殺,郭孝慈殺人案竟是一起冤案!這使匡義和吳師正當場冷汗直下,連呼失職,請求處分。可是郭苟指認主人殺人卻是什麼回事?當堂傳上郭苟之後,他的招供更是讓大家哭笑不得。

  原來,郭苟負責賑粥之事,每天要早早起來,可謂日不得閒,夜不得安,時間一長,便對這勞命傷財之事頗有怨言。於是他便從乞丐中尋得一人,給了他一點散碎銀兩,讓他尋畔鬧事。只盼鬧上一回後,郭孝慈心灰意冷,放棄此善舉,從此大家都睡個好覺。哪知中途起了波折,惡丐被人所殺,郭苟見官府懷疑主人殺人,便想主人死後,可以謀其家財,所以故出偽證,欲置主人於死地。

  但郭孝慈原本清白,卻為何簽字畫押,承認自己是殺人主使呢?太宗一言道破端倪:"大刑之下,何而不得?"一句話說得大傢俱露羞慚之色。

  為了提醒刑部辦案不再濫施刑罰,太宗皇上將那殺人佩刀贈與刑部,並讓人在"真開"兩字左右各添筆畫,改為"慎刑",懸掛於刑部大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