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大竹縣隸屬四川省達州市,總面積2076平方公里,總人口113萬。素有“中國苧麻之鄉” 、“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中國糯米之鄉”之稱。連續12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先後被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四川省文明城市等稱號。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大竹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一、歷史沿革

1、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置潾山縣,治今縣東南。為潾州、潾山郡治。隋開皇初廢州、郡、縣。武周久視元年(700年)析宕渠縣置大竹縣。唐寶曆元年(825年)省大竹入潾山縣。五代前蜀復置,仍屬渠州。北宋改“潾”為“鄰”,景祐三年(1036年)省大竹入流江縣。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復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鄰山、鄰水兩縣省入大竹縣,縣治徙不門鎮(今竹陽鎮)。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廣安州。清屬綏定府。

2、1913年屬川東道,1914年屬東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50年屬川東行署區大竹專區,1952年屬四川省大竹專區。1953年劃屬達縣專區,1968年屬達縣地區,1993年屬達川地區,1999年屬達州市。

二、地名來歷

《寰宇記》卷138大竹縣:“以邑界多產大竹為名。”

三、風景名勝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1、清河古鎮。位於四川東北部,巴山南麓渠江之濱,兩條河流穿境而過,故得“清河”之名。範紹增將軍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籌劃出資在其故鄉四川省大竹縣清河場修建的故居“哈兒街”。此街全長385 米,整個建築群均為磚木結構,一樓一底兩層樓房。是西南難尋的仿古建築群,專家鑑定為:“國內少有,國外沒有”獨具特色的大型建築群。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2、雲霧山景區。雲霧山景區內有云霧寺、三國古驛道、茶園溫泉等人文景觀。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3、五峰山森林公園。位於大竹縣東部,又稱“竹海公園”。景區距縣城22公里,景區總面積達876公頃,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600米,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2.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夏涼。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4、淨土寺。位於大竹縣城東郊,其前身為唐武則天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興建的復興寺,後復興寺因年久失修及文革時期的嚴重損毀,已蕩然無存。2002年9月,高僧釋德道雲遊至此,見此處地勢獨特,便在此重建廟宇,取名淨土寺。

四川省大竹縣,唐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5、百島湖水利風景區。依託烏木灘水庫而建,景區面積70平方公里,屬於水庫型水利風景區。 烏木灘水庫地處嘉陵江水系上游,是一座集防洪、農田灌溉、城鎮供水為一體的中型水利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