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學生也是38歲當選科學院院士


他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學生也是38歲當選科學院院士

支志明1957年9月7日出生於香港佐敦道的貧苦家庭,共有6個兄弟姐妹,其父親是做買辦的。中學時,支志明數次轉學,初中三年級時選讀了理科,為了能夠賺取些生活費和學費,支志明高一開始當補習教師。努力學習的支志明在1975年考入了香港大學化學系,1978年,本科畢業獲得一級榮譽學士學位。1978年,繼續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化學家潘宗光教授,1982年獲該校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加州理工學院跟隨Harry B. Gray進行博士後工作,研究光化學和生物無機化學。1983年,從美國回到香港,進入香港大學化學系任教。

他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學生也是38歲當選科學院院士

支志明長期從事無機化學基礎研究,在無機和有機金屬合成,高價金屬配體多重鍵配合物,發光無機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光誘導電子和原子轉移反應,不對稱烯烴環氧化和碳氫鍵氫氧化的金屬催化有機氧化反應,生物系統中的電子轉移以及分子裝置和DNA辨認中的發光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1995年,年僅38歲的支志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支志明院士是一個既嚴格又善解人意的好老師,在教學方面,支志明非常重視教導課題概念,把相關的課題串聯起來,再作解釋,確保學生徹底明白當中的理論。

他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學生也是38歲當選科學院院士

支志明院士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僅僅博士生就已經超過了160個,任詠華則是支志明的得意門生。

他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學生也是38歲當選科學院院士

1963年出生的任詠華在2001年38歲的時候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且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長江後浪推前浪。支志明出生於貧困的家庭,但是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38歲的時候當選了科學院院士,而且自己的學生也是38歲當選院士,可謂是有什麼樣的老師也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