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直播很可能會成為房產交易重要一環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韋玥朱小喬

因疫情影響,一時間出現了“萬物皆可直播”的現象。但直播真的能“既賺吆喝又賺錢”?哪些行業更適合通過直播銷售?隨著線下陸續復工,直播不再是剛需,商家們還會繼續嗎?

真訂單有品牌直播15分鐘賣12萬

各行各業的商家湧入直播間,有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鞋企紅蜻蜓就是其中之一,疫情期間,旗下5000名新零售武裝的導購拿起手機在家工作,即便不包括3000家經銷商的業績在內,日營業額超百萬元。

紅蜻蜓集團副董事長錢帆表示,“連我們的財務、文員團隊也都開始賣貨,這些職能部門的同事也能賣個100多萬。”

早在上月底,夢潔家紡就動員全國200多個實體店導購開通直播賬號,共享線上“雲倉”商品,協調物流支撐。夢潔集團副總裁何曉霞說:“夢潔家紡線上旗艦店每天進店人數仍保持在3萬至4萬人次,其中直播帶來的到店人數正成倍地增長。”

直播不僅賺了人氣,還轉化為了真金白銀。

夢潔家紡單一個官方旗艦店直播引導成交金額就達到夢潔社區單店一個月的成交。夢潔集團CEO李菁直播15分,引導成交金額達12萬。

圖熱鬧車企、房產直播轉化訂單少

“萬物皆可直播”,有直播轉化為真金白銀,有人只是圖個熱鬧。

一名重慶保時捷經銷商在抖音已開了一個月直播,記者問起直播效果時,他哈哈一笑:“我們這個車,(直播)主要是宣傳,訂車幾乎沒有。”

另一知名汽車品牌經銷商也表示,近一個月他們一週開3次直播,轉化成訂單極少,主要是圖個熱鬧。

寶馬、奧迪等23個全球汽車品牌開播賣車,每天100場汽車直播。但記者發現,這些直播極少能轉化為真訂單,寶馬官方旗艦店的各類新車定金銷售數量絕大多數都是零。

疫情之下,原本在線下發生的看房場景搬到了線上。“一天能帶四五個客戶,但成交率非常低。”重慶房產經紀人小劉告訴記者,他們有同事一天帶看十幾人,成交的也很少很少,“客戶都等到線下再看一次,然後決定買不買。”

這樣的方式在業內人士看來,營銷意義大於實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因房產交易涉及數額較大,買賣雙方都非常謹慎,要想將整個交易過程完全搬到線上,在短期內很難實現。

屬性決定百貨類更適合直播銷售

有品牌直播銷售火爆,有品牌直播“假熱鬧”,到底哪類產品更適合直播帶貨?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時尚單品是直播帶貨容易實現變現的商品品類,通過平臺KOL吸引用戶進行搜索觀看並實現流量轉換。

專家表示,從直播的屬性來看,與百貨商場相關的,例如服裝、化妝品等產品,通過直播更容易轉化為訂單。電商的導購方式從“以商品為中心”到“商品+人為中心”,再演變為“以人為中心”。直播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導購方式之一。直播帶貨的作用相當於導購,對比傳統銷售渠道,服裝等行業更適合直播帶貨。

一位網店運營商向記者透露,服裝、化妝品是直播帶貨熱門類目,食品行業直播容易出單(銷量暴增)。

未來發展直播可成房產交易一環

這波直播熱會如何發展?

專家認為,此前以線下為主的行業通過此次疫情轉戰線上,例如家居建材、傳統百貨等利於其線上線下融合,以直播賣房為例,此前幾乎都在線下進行,但線下看房費時費力。現在通過直播,用戶看房方便。雖然用戶很難通過看直播就下單,但未來直播很可能會成為房產交易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嚴躍進稱,從產業規劃角度而言,線上化是趨勢,疫情期間出現的線上新模式,未來能夠對線下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另一方面,直播也幫助這類商家篩選用戶。通過直播,商家可以判斷該用戶是否有望轉化為訂單,以便後續定製化服務,節省商家、用戶雙方成本。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