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我的淘寶小店,笨驢戶外,歡迎大家關注並收藏。本文文字和照片,都轉自李家莊美篇。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古時報警的烽火臺,又稱烽燧臺,後人亦稱墩臺、訊墩等。烽火臺南北走向與秦晉古道相呼應,從秦漢前,傳遞軍情戰事信息的功能一直延續到明清。我們由軍人、教師、公務員等文史愛好者組成李家莊考察小分隊,於2016年10月、2017年4月,分兩次進行實地調查,值得研究和探討。

   明靈石縣誌萬曆版記:五墩相連,在縣北;六墩相連,在縣南。(以下簡稱明記)

   清靈石縣誌嘉慶版記:訊墩駐防十一處,分設守兵五十五名。城南六墩,城北五墩。(以下簡稱清記)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縣城南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田家莊烽火臺。明記“胡家嶺二墩,在縣東山上”。清記“五里至裴家峪墩”。胡家嶺是主村,女媧廟左右可能還有一墩,未見。田家莊村民宋德生老人講述,田家莊村落是守墩臺的人最初定居而後形成。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夫妻嶺烽火臺。明記“大泉嶺墩,在竹竿鋪”。清記“十里至夫妻廟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高壁烽火臺。高壁即韓侯嶺,明記“在韓侯嶺上 ”。清未記。東經111度45分,北緯36度47分。海拔1200米。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西原烽火臺。明記“常家山墩,在郭家溝南山上 ”。清記“十里至郭家溝墩 ”。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山神廟烽火臺。明未記。清記“十里至山神廟墩 ”。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仁義烽火臺。明、清記“五里至仁義鎮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烽火臺

  南河閒人

  

夕照北山蛤蟆嶺

  墩臺蒼涼飛鳥驚。

  承平日久多文儈

  烽煙起時少將軍。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郝家鋪烽火臺。郝家鋪即古大會頭鋪,現村已廢。明記“逍遙墩,在大會頭鋪”。清記“十里至逍遙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老張灣烽火臺。平陽府志記“霍州白道鋪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縣城北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水頭烽火臺。在南井溝北山上,明記“河州墩,在河州鋪 ”。清記“二十五里至張家峪墩 ”。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房家莊烽火臺,張家峪村民田雨亭先生說,當地人叫“狼煙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位於下房家莊村西,現村已廢。明記“索州墩,在索州鎮”。清記“十里至吳家墳墩”。是否和北王中高圪梁堡下的吳家墳重名或一地,當存疑。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參照地標東有紅泥土崖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兩渡烽火臺。明記“兩渡墩,在兩渡鎮”。清記“十里至崔家溝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冷泉烽火臺。明記“在冷泉鎮”。清記“十里至冷泉關墩”。

   桑平峪烽火臺。未見到,是否在介休地界。明記“桑平墩在桑平峪”。清記“五里至桑平峪墩”。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縣城東北,有證實的兩處烽火臺明、清都未記,大概是以當時駐軍為依據。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帥家山烽火臺。位於帥家山村東,現村已廢,近路極便利,臺底點火口基本完好。據張百仟先生說,此臺專家看過,有明代修補過的痕跡。往西北可見椒仲烽火臺,西南可見北王中天險堡。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帥家山,村東兀立的烽火臺,有一股狼煙驟起、刀兵逼人的氣息。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椒仲烽火臺。在椒仲村西,現村已廢,往北應該能看到冷泉堡。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參照地標東有村中的“九鳳朝陽堡”。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縣城東有一處,即北王中天險堡,當地人稱高圪梁堡,仍有倒塌的近代軍事設施。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堡下的吳家墳又和清代記載的吳家墳墩同名,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地方。(詳見考察後記)

  

靈石峰炎臺集錦(作者李家莊)

   今天拾起這個話題,不是重回昨天的戰爭,更不是展現戰爭有什麼美,不論什麼時代,都要存有憂患意識,絕對不能受張伯倫式的高調蠱惑、讓和平失去基石。考察烽火臺,讓我們看到一個古老的中華大地,想起一部不屈的民族史詩。大概,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至今一字不改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