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不不:

為什麼你有那麼多的時間寫作?不僅能常常寫,而且寫的言之有物,我還很愛看。

而我報了很多寫作班,總是立了flag不到三天就倒,看著垃圾桶一張又一張的草稿紙,總是大腦一片空白。就是這樣反反覆覆失敗,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想拿起筆的小學生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想拿起筆的小學生:

願意拿起筆去嘗試,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但是幾次下來覺得,自己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定義為失敗,這違背了客觀規律。


一開始的樣子,註定不夠完美。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循序漸進,不斷練習中變得完美。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另外,每個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沒有人的時間更多。

同時,很多技能,都是一個熟練工種,就是做得越多,把該走的彎路都走了,把該吃的苦頭都吃了,慢慢地就會變得完美熟練。寫作,也剛好屬於這個熟練工種。

寫作班,我也報過。對我最大的幫助,認識了幾個一起討論寫作的朋友。畢竟報班的朋友,還是很有可能擁有對於寫作的熱情的。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至於課程所宣傳的文案,什麼速成,什麼稿費月薪過萬的,不是不可能,要有概率常識,要尊重規律。

有這樣出色的同學,總是被拿來營銷。

但是,人人期待自己月薪過萬,要明白這樣的人總是鳳毛麟角。同樣那鳳毛麟角的同學,你多瞭解就會發現,要麼她有很紮實的寫作基礎,要麼她的輸入素材很優質。換句話說,人家的努力和練習,遠在上課之前。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找做一件事的捷徑。找的多了,你會發現:很多捷徑因為違背了客觀規律,最後都變成了繞彎路。

寫作這件事對於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想要拿起筆桿子,要先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假使找不到意義,也不要讓別人左右你的意義,可以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對我來說,寫作變成我生活裡很自然的事,她對我很重要,很有意義。

她是我幼時的夥伴,是我的樹洞。她見證了我的心路歷程,誰沒在白紙上寫過別人的壞話呢;誰沒在深夜流過淚呢;誰沒有過崩潰發狂的時候,誰又理所應當成為你的發洩桶呢?

這些,都是我和寫作的故事。有的本子,淚水浸溼了本脊變得歪歪扭扭;有的本子上有過歡笑,看那要飄起來的字就知道。

匆匆前行,會有回望的時候,而那些留在白紙上的字,變成承載我過去的珍貴證明,她讓我看清自己的幼稚和狹隘,也讓我欣喜自己的成長和風景。這些,就是寫作於我的意義。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我還會一直寫下去,從歪歪扭扭,到人和字都變得更好。我也在寫作中練習這個過程。

寫作,是一個自我整理的過程,在完成了記錄後,再重新翻看,就會擁有新的視角,會自己反思到很多沒必要,很多不值得,在寫的時候完成梳理,在看的時候完成優化。

我也在寫作中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就好像書上看的總是別人的,自己複述在本子上,就變成了自己的。也常常,在書上看見別人寫出自己寫過的話,心中有一種平靜的堅定。

這世界上,讓人生活變好的策略,總是相似的,並沒有什麼抄襲和搬運,而在於不斷內化人生智慧,讓自己變成更想要的樣子罷了。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至於靠寫作賺錢,雖然也是有套路的,但更是有契機的。能寫出爆文的人,不僅是筆桿子握的時間長,同時能夠運用好自媒體的規律,這一定不是初階技能。太急功近利的目標,可能更早玩完。

踏踏實實地,從寫幾句話開始,天天寫,先面對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別人的評價。

祝開心呢。

不不


為什麼有的人靠寫作月入過萬,有的人卻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