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彬:跳舞的文藝女青年

“哪怕你是一個七尺鬚眉,只要你投了青衣的胎,你的骨頭就再也不能是泥捏的,只能是水做的,飄到任何一個碼頭你都是一朵雨做的雲。”這是畢飛宇在小說《青衣》裡面寫的一句話。

王亞彬的舞劇《青衣》在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學院的新劇場聯排,現場就連過道都站滿了前來目睹學姐風采的師弟師妹們。北京大學教授、法國文學專家董強的觀後感頗為有趣:“畢飛宇敘事流暢自然,文采上卻略輸。這臺華麗的舞劇,竟讓他成了與蘇童的合體。”


王亞彬:跳舞的文藝女青年


《青衣》是王亞彬自己的品牌項目“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七季。在這部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舞劇中,王亞彬化身成為舞臺上的“青衣”,和觀眾一起追問“生命該如何寄託”。

舞劇《青衣》是“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的第七季演出,卻是王亞彬第一次親自擔任導演、編舞及主演。在王亞彬25歲時,她想去嘗試一些不同的、新鮮的創作。她叫上當時舞蹈學院的一些同學,一起做了“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一季。叫“朋友們”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臺前幕後和我合作的這些夥伴們,還有一個是進到劇場看演出的這些觀眾們。”王亞彬解釋。如今很多年過去了,演出從最初的朝陽9劇場演到了國家大劇院,王亞彬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吸收、慢慢成長,她渴望自己發聲,去做自己真正想表達的藝術創作,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全新的創作。


王亞彬:跳舞的文藝女青年


2012年,王亞彬拍電視劇《推拿》,由畢飛宇的小說改編。拍攝期間她反覆讀了畢飛宇的書。大學剛畢業時,王亞彬也讀過《青衣》,但當時的年紀讓她還對小說和小說中的人物不甚理解。這一次,再把《青衣》讀到一半時,王亞彬突然萌發了要把它改編成舞劇的想法。“我覺得畢飛宇老師的小說文字比較有溫度,裡面有很多描述性的文字情感性是非常強的,和舞蹈善於抒情的特點非常吻合,他的小說裡面對於女性人物描寫是非常專注和深入的。打個比喻, 他的描寫就像中國的針灸,非常深,非常集中,點到穴位很透徹。”王亞彬說。在《推拿》中,王亞彬飾演的是金嫣,一個性情直率的女孩,而《青衣》中的筱豔秋也是非常極致的性格。《青衣》的小說結尾,在十字路口,燈光輝煌,飄著雪花,看到這裡,舞蹈的畫面一下就在王亞彬的腦海中迸發出來。她跑去跟畢飛宇說自己的想法,畢飛宇眼睛一亮。


王亞彬:跳舞的文藝女青年


即使有過多次反響不錯的影視經歷,王亞彬卻仍選擇堅守她的舞蹈夢想,每一年,她都有舞蹈作品問世。王亞彬把這種堅守總結為“太愛”:“我從小就跟舞蹈在一起,如果說讓我突然中斷這個我很捨不得。其他轉型做演員的人,他們可能覺得在做演員方面比較有發揮的空間。但是對我來講分不清是舞蹈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舞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