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近日,浙江省再次公佈了省級特色小鎮降格警告名單,並且找來名單上的小鎮單位進行約談。省級特色小鎮對於投入資金和建成年限有硬性要求,其中不乏因為資金週轉問題被刷下來的小鎮,但是許多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存在。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之前國家發改委公佈419個“問題小鎮”的時候,編輯研整理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有的小鎮完全是借名在搞房地產開發,這次被降級的安吉天使小鎮也是如此:網上全都是賣房信息,還只有建築設計圖,售樓部居然成為規劃重點之一……


特色小鎮為什麼“屢建屢敗”?這次問題又出在哪裡?這次我們扒一扒通告中提到的六個問題:“目標責任不實、前期謀劃不夠、特色產業不強、產出效率不高、融合程度不深、政策理解不透”。一起來看看,到底這些小鎮做錯了什麼。


1 目標責任不實

“特色”二字,是任何一個想要躋身特色小鎮行列的地方的“終極目標”。哪怕沒有歷史或者行業上的過往優勢,也應該獨立創新,達到特色的標準。 浙江為省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出資10億元,帶動市縣以及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形成了總規模100億元的省特色小鎮基金,極大地促進了各地搞特色小鎮的熱情。 但是有很多地方掏空心思想要分一杯羹,反倒忽略了打造特色小鎮的目標和責任到底是什麼。就拿本次被降格的青田千峽小鎮為例,除了有千峽湖旅遊區這麼一個長處之外,從規劃到建設,都難以讓人有“特色”之感。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千峽湖

千峽小鎮的項目定位是“依託千峽湖特有的‘峽灣風光’優勢,融合‘僑鄉文化、畲鄉文化、劉基文化、農耕文化’等特色,打造以旅遊休閒、會議會展、健康服務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這本來與普通的旅遊景點就難以找出差別,把最後的“特色小鎮”換成“旅遊度假區”也毫無違和感。


而實際上,千峽小鎮在遊客眼中也不過是個“完整的旅遊度假區”,裡面的西餐廳、咖啡廳、音樂餐吧在別處也比比皆是。真正和千峽湖本身有關的內容,就是在船上聽首山歌,看看魚鷹捕魚。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千峽小鎮

就這點“特色”程度而言,甚至比不上宜昌的三峽人家,可別忘了,三峽人家是景點,和特色小鎮根本不沾邊。


建造特色小鎮,是為了充分發揮某個地點的資源、產業、人文等等優勢,打造一個高端的產業生活綜合體,這是目標,也是拿著投資的人的責任。用最精華的內容達到高質量的發展,這和“建鎮”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如果沒做到這一點,特色小鎮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


2 前期謀劃不足

規劃上的失敗,是許多小鎮失敗的原因之一。規劃失敗除了前述的特色不足以外,還有一種情況——理想很美好,想象力很放飛,但是卻誤把“目標”當成了“做法”。 從2017年簽約之後就悄無聲息的浦江水晶小鎮,就是這個問題的典型代表。水晶小鎮立志成為“國內最大的水晶產品研發設計與展銷集散中心”,把近60億的資金按照示範區、科研中心、接待區等不同區域“畫餅”一樣分配好,這裡用28億,那裡用3億,那裡用5億……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水晶小鎮效果圖


接下來就是展望美好的未來:預計年總營運收入130億元、年接待旅遊人數達60萬人次、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帶動小鎮內80%以上農民增收、固廢資源化利用率100%……


這不禁讓我想起最近網上的一個段子:距離我在那家健身房辦卡已經七個月了,我一點都沒瘦,或許我是時候過去一趟,看看到底哪出了問題。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水晶小鎮主建築如同空殼


特色小鎮前期謀劃中,目標當然要有,但是更重要的是為了達到每個目標,想好做法藍圖,

沒有錢也許建不成特色小鎮,但是光砸錢是絕對建不成特色小鎮的。


打造特色小鎮,不只是產業的問題,還是徵用土地、解決民生、複雜財政的問題。如果不提前為這些障礙想好解決辦法,難免像濱江智造小鎮一樣,萬事俱備,卻卡在了拆遷這個難題之上……


3 特色產業不強

特色小鎮的“特色”二字是不可替代的。現在很多小鎮以所謂的互聯網產業、智能產品和電商為“特色”,背後卻往往只是一些建網站,搞聲控小家電的創業公司聚集體,這些零星的小企業自身都難保,更不可能支撐起一整個小鎮的“特色產業”。 本次被降格的慈溪小家電智造小鎮、濱江智造供給小鎮等以“製造業”為發展特色的小鎮,在約談會上就被指出面臨“入駐項目體量普遍較小”“缺乏行業標杆企業引領帶動”的困境。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慈溪小家電智造小鎮效果圖

“智造”二字看起來門檻低,要幹出特色卻是需要產業和技術的沉澱的,小公司小企業,哪裡來的錢搞真正的智能技術研發?沒有技術核心,除了把那些低端到可以無條件公開的技術放到舊的電器上,打造一些諸如“聲控冰箱”、“定時洗衣機”等等的產品之外,基本別無出路。


這也是行業標杆企業對於特色小鎮的必要性所在,搞產業容易,搞特色產業難,不是門檻低,公司數量多就能堆積出來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為什麼連地理信息這種看起來如此冷門的行業都能搞得風風火火?正是因為產業的“特色”有了支撐: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在這裡簽約,亞洲最大微波測量實驗室落地於此,還發射了高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德清一號”。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過了招商這個門檻,德清小鎮為了培育龍頭企業還出臺了《地理信息企業培大育強三年行動計劃》,一年已有兩家“億千”企業。


花時間、花精力、有規劃地培養一批重點企業,是促進一個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手法,只可惜有的地方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簡單的搞個有主題的商鋪街,更別談做到了。


4 產出效率不高

蕭山湘湖金融小鎮的警告原因裡,提到了其“市場活力不足,入駐機構、從業人員以及持牌金融機構數量等指標,均遠低於同行業同批次特色小鎮水平”;

秀洲智慧物流小鎮降格原因裡,提到了其“高端要素少,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僅19人,‘新四軍’僅33人。”


這已經不是入駐機構數量的問題,而是質量的問題,這也直接影響了產出效率和投資的不成正比。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秀洲智慧物流小鎮效果圖

就拿浙江的省級特色小鎮評選標準而言,信息經濟、旅遊、金融、歷史景點產業特色小鎮完成總投資需要達到30億元,環保、健康、時尚、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特色小鎮,完成總投資要達到50億元,這已經成為硬性要求。


而這樣的投入也有相應的回報,2018年省級特色小鎮畝均產出高達781.3萬元,總產出8741.9億元,稅收就已經達到582.1億元。


在這樣的投入與回報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鎮的產業效率必須遠高於城市裡的任何一處產業園或者商業聚集體。如果小鎮裡的商鋪宛如廣州老街區的五金店一條街一樣,用最沒有創意的方式賣著最常見的產品,卻和其他特色小鎮一樣消耗著如此巨大的資金,註定會被淘汰。


5 融合程度不深

產鎮融合是建設特色鮮明、產業發達、綠色宜居特色小鎮的內在要求,產業和小鎮本應該是兩個相輔相成,彼此缺一不可的概念。

我們談及特色小鎮的時候,不能忘記各地常見的“產業園區”這一概念。而當一個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之間沒有拉開差距的時候,小鎮就該反思是不是已經自己把自己“降格”了。


特色小鎮產鎮融合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融合。一是產業發展與城鎮空間和功能融合,二是人居生活與城鎮空間和功能相融合,三是人居生活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法國莫奈小鎮


特色小鎮是“產、城、人、文”發展的空間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多個方面都需要齊頭並進。但是我國特色小鎮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多追求高投入,快發展,往往會忽略產鎮融合之間的必備條件,沒有將鎮域的發展納入產業的規劃統籌中考慮,更沒有把人居生活對於產業能夠起到的作用與產業本身共同思考。


以法國普羅旺斯的格拉斯香水小鎮為例。格拉斯作為香水小鎮,發達的不僅是這裡的香水製造業,更是香水文化本身。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法國格拉斯小鎮


每年這裡都會舉辦國際玫瑰博覽會和“茉莉花節”,可以說只要是在這裡舉辦的盛大活動,無一不與香水和鮮花有關,這個“特色”已經融入整座城鎮居民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村民對於自己故鄉的認知之一。


負責單位要意識到,產業的發達不等於小鎮的發達。產鎮融合,不是每個人都去當地的金融公司或者什麼行業的公司上班,而是發展產業的同時,挖掘特色產業的文化核心,融入到小鎮生活的角落裡,讓全鎮成為一個完整的IP。

6 政策理解不透

從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開始,住建部、農業部、國土部都相繼出臺過不同的通知和意見,不過多贅述,只挑其核心來看其變化。


特色小鎮的“一”大目標,是在2020年左右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三”大原則,是堅持突出特色、堅持市場主導、堅持深化改革;“五”大培育要求分別是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邊界完善的設施服務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缺一不可。


其實這些最基本的要求裡,早就涉及了前面所說的產業特色、產鎮融合等內容,但是卻總是在小鎮建設過程中被“選擇性忽略”。


隨著特色小鎮的發展,問題也逐漸出現,於是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中就開始針對問題提出要求:


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嚴格遵循發展規律、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防政府債務風險為底線,以建立規範糾偏機制、典型引路機制、服務支撐機制為重點,加快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釋放城鄉融合發展和內需增長新空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借特色小鎮之名搞房地產的塞拉維小鎮


為什麼把這些作為重要文件來發布?必然是因為“踩坑”的人太多,不得不提出來讓大家有意識地規避。正確解讀國家政策,其實是窺視業態的最佳途徑之一。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大規模發展特色小鎮是目標,這個目標需要通過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基礎設施配套等等舉措來鋪墊,而不是跳過最基礎的這些東西直接搞“架空”小鎮。


如果不考慮區域發展差異和廣大城鎮的實際條件,大規模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盲目開展造鎮運動,不但不能通過創新形成特色,反而導致同質化建設,造成千鎮一面、惡性競爭的局面,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對於廣大小城鎮,除了選擇試點探索特色小鎮建設之外,主要精力更應該放在打基礎上。一方面,做好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的保護,留住青山綠水和鄉愁。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投入逐漸改善基礎設施,補齊歷史欠賬,縮小城鄉差距。


認真思考和挖掘“特色”文化或產業的價值,發展起一座小鎮的經濟與文化,絕不止步於當地一家公司、一個行業的興旺發達。


浙江又有5個特色小鎮被降格、9個被警告,這6顆地雷為何防不勝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