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如今我們打開很多聽歌APP,經常會發現一些歌曲,有各種Cover的版本,對於很多習慣正經聽歌的人來講,這些Cover版本的演唱者,完全沒有來歷,製作通常也很粗糙,大多數時候和原唱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這裡我可以舉一首最近被Cover比較多的例子,王心凌的《大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各大音樂APP搜一下各種Cover版本,可能會打開你世界的另一扇門,也可能開啟你今夜的惡夢。是好是壞,Gai不負責。

但一個驚悚的現象,就是你覺得這些Cover很奇怪,但偏偏很多人只認這些Cover版本,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些歌曲的原唱姓甚名誰。好多Cover者,在一些平臺上更是大有名氣,成了音樂達人。從原作者的角度出發,你說可笑不可笑,你說可氣不可氣?

當然,這並不僅僅只是音樂APP平臺的現象。事實上,這幾年像抖音之類的短視頻,以及各大音樂選秀節目上,同樣因為出現大量的翻唱版本,從而模糊了原作者和原唱者。

比如當年左立在“快樂男聲”上唱了《董小姐》,很多歌迷就把這首歌曲,當成了他的原唱。還比如《春天裡》這首歌,很多人在當時根本不Care汪峰是Who,但卻知道這首歌曲的“原唱”,是旭日陽剛。

但是,也別笑話把Cover當原唱的歌迷,尤其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老歌迷。自以為對華語樂壇如數家珍,自以為能把原唱和原作者的來歷,打聽得門兒清,但不要忘記,當年的我們,同樣是經歷了一段只把翻唱當原唱的青澀歲月。

比如我們曾經有人認為《故鄉的雲》是費翔的代表作,比如我們曾經有人認為《遲到》是張行的代表作,比如我們曾經有人認為《不要太在意》是田震的代表作,比如也有人認為《外面的世界》是陳汝佳的代表作,以及一直有人以為《酒幹倘賣無》是蘇丙原唱的。

是蘇丙!不是蘇芮!

其實蘇丙的“扮演者”,是後來紅遍兩岸三地的歌后那英,但早年的她和內地許多歌手一樣,都是以翻唱港臺歌曲起步,甚至為了銷售上混淆視聽,還不惜取了蘇丙這麼一個和蘇芮有極大相似度的“藝名”。

雖然關於這一段往事,後來很多年後才聽說的蘇芮,只是莞爾一笑。但如果是這些Cover版本,當年同步到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讓那些原唱者和原唱者的歌迷聽到,他們會不會像今天的你我,嘲笑那些以Cover版本為美一樣。

所以誰也不要笑話誰!

言歸正傳,在三月的季節,進入劉文正的這張有關三月的唱片,它的名字就很應景,叫《三月裡的小雨》。

劉文正的歌曲,當年在國內也是被Cover的大戶,很多內地男歌手,在當時都翻唱過他的作品,而他的一些代表作,像《遲到》、《散場》、《熱線你和我》和《小秘密》等作品,更是擁有很多翻唱版本。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當然,也包括《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的同名主題曲。

這首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在我那個聽歌時代,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竟然就是劉文正本人原唱的,這在當時的年代,簡直就是生命中的奇蹟。

然後來說《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

《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出版於1981年,但關於這張專輯的故事,則先要從1978年說起。

1978年,劉文正從“歌林唱片”轉投新加坡的“東尼機構”。“東尼機構”由新加坡商人王振敬投資成立。在早期,雖然“東尼機構”出口的磁帶和唱片,都印有“東尼機構”的LOGO,但出版商這一欄裡,卻一直只寫“王振敬有限公司”,這應該算是商業領域典型的企業名註冊和商標名註冊的不同步。

早期“東尼機構”就有一個很成熟的東南亞市場體系,它們的專輯在馬來西亞,由“思嘉音樂有限公司”代理,在香港則由“萬興唱片盒帶行”代理。除此之外,“東尼機構”甚至還在泰國佈局,由LEPSO TRADING LTD.作為泰國的總代理。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再往後,“東尼機構”先是深度拓展香港市場,直接成立了王振敬(香港)有限公司,而在1980年年底,又進軍臺灣市場,成立了王振敬股份有限公司。劉文正的《三月裡的小雨》,就是臺灣“東尼機構”成立後的第一張唱片。

在此前的三年間,從1978年的《讓我告訴你》開始,劉文正實際上已經在“東尼機構”,發行了十一張中文唱片和一張英文唱片。而這個時期劉文正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Cover的方式,將當時臺灣地區方興正艾的現代民歌運動中的許多作品,傳播到了整個東南亞市場。比如《蘭花草》、《秋蟬》、《浮雲遊子》、《阿美!阿美!》等作品,很多新馬、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的歌迷,最早聽到的版本,都是劉文正唱的。

但1981年1月發行的這張《三月裡的小雨》則有所不同,這一次的“東尼機構”,因為是首次進軍臺灣地區市場,所以也遍邀請臺灣本土中青兩代的優秀作者代表,為劉文正量身定造了一張全原創專輯。

專輯的製作人是大何,也就是何慶清。在“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榜上,何慶清分別有五張專輯上榜,分別是江蕙的《酒後的心聲》(第28位、)費玉清的《變色的長城》(第44位)、黃鶯鶯的《只有分離》(第82位)、鳳飛飛的《想要彈同調》(第83位),以及張清芳的《激情過後》(第97位)。

不過遺憾的是,不僅劉文正這張經典大作《三月裡的小雨》,沒有入圍“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而且在整個榜單上,沒有一張劉文正的專輯。只有《三月裡的小雨》、《閃亮的日子》和《太陽一樣》三張專輯,入圍了337張專輯的初審資格。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但對於《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作品的流傳度,以及劉文正雋永的歌聲來講,有時候這樣的排名,真的並不重要。

而在何慶清的五張“百佳專輯”裡,倒是有一張唱片,和劉文正的這張《三月裡的小雨》,有著一定的關聯關係,那就是黃鶯鶯的《只有分離》。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只有分離》是黃鶯鶯1992年加盟“寶麗金”唱片後的第一張專輯,而之前的她,簽約的是“四海唱片”,由於“四海唱片”是“百代唱片”的臺灣地區總代表,使得“百代唱片”反過來也成為“四海唱片”的海外發行商,所以至今很多黃鶯鶯CD化的專輯,打的都是EMI——“百代唱片”的標誌。

黃鶯鶯在“四海唱片”的最後一年,發行了兩張中文唱片和兩張英文唱片,其中由譚健常、小軒夫婦包攬三分之二作品的專輯《呢喃》,大受好評。而在這張專輯的收歌過程中,黃鶯鶯也錯失了一首譚健常、小軒創作的好歌。

原因就是何慶清接下了劉文正新專輯的案子,所以他也從譚健常、小軒手裡,搶到了《三月裡的小雨》這首歌曲,而這首歌曲,也是譚健常、小軒夫婦合作的第一首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此之後沒多久,“四海唱片”就向當時算是自家培養的創作組合譚健常及小軒下了禁令,不允許他們把歌曲賣給加盟“寶麗金”的黃鶯鶯。此後何慶清再接《只要分離》的製作案子,雖然帶去了《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中的搭檔:陳志遠、馬兆駿和洪光達,但卻只能跟譚健常、小軒說再見了。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三月裡的小雨》這首歌曲,雖然填詞人署名小軒,但實際上“淅瀝瀝瀝瀝瀝”這段擬聲歌詞,卻是作曲人譚健常改寫的。這個改動,也讓當時的小軒很無語,因為她因此想到了還在幼稚園的女兒,常常會唱的那些兒歌,完全沒了民歌的氣勢。但譚健常要的,恰恰就是這種朗朗上口的流暢效果。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譚健常和小軒,算是開創了臺灣樂壇夫妻檔創作的先例,此後則有林秋離、熊美玲,張宇、十一郎,以及現在國內的董鼕鼕、陳曦等等。譚健常和小軒最早在國內的磁帶中,常常被印成譚軒,以至於很長時間以來,當時的歌迷都以為這是一個人,後來才發現原來竟然是兩個人。

譚健常其實是出生在印尼的華僑,11歲隨家人遷居臺灣,在臺灣政治大學唸書時,他就與同學組成Acition合唱團,並且擔任團長,算是臺灣搖滾樂的先驅人物之一。之後進入唱片行業,譚健常也成為費翔、費玉清、文章等歌手的御用作者和伯樂。像文章的《365里路》,就是譚健常和小軒共同打造的作品,雖然為了歌詞的問題,他們曾經為此冷戰了一個月。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譚健常後來還北上去到“正大音樂”擔任音樂總監,滿文軍等專輯背後,都有他的身影。而說起滿文軍,他那個叉腰造型封面的首張專輯《讓你的天空最美》,最初製作完成交給譚健常過耳時,聽完整張專輯的譚健常,最後只說了意味深長的兩個字——“保重”。

雖然,後來這張專輯和滿文軍都火了。

跑題了,再回到《三月裡的小雨》專輯。這張專輯由著名錄音師徐崇憲(後來麗風錄音室的老闆)操刀,錄音室為冠音錄音室,在製作過程中用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36軌技術,要知道中國內地直到八十年代中後期,還會在有些盒帶封面上,寫下大大的24軌機錄製的宣傳語,用來體現一種AC格。

至於36軌有多先進,你不需要知道,告訴你也不懂,反正就是理解成很牛很先進就對了。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專輯的編曲人有兩個,一個不用多做介紹了,那個年代臺灣地區的頂尖唱片,如果不是陳志遠參與編曲,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而另一個編曲人,也是鼎鼎有名的陳揚。

在專輯裡,陳揚參與了《憶》、《當你年輕》、《春夏秋冬》和《不再孤寂》四首作品的編曲,其它作品除了《跟夏天說再見》沒有標註之外,都是由陳志遠編曲的。

說句題外話,在製作《三月裡的小雨》這張專輯的過程中,某一天陳志遠去劉文正的迪斯科包廂玩,也因此認識了他後來的夫人。一張專輯結成一段姻緣,也是一段佳話。

《三月裡的小雨》在音樂上,是一張既有民歌清新氣質,又有多元律動嘗試的專輯,放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一張既有突破又很純粹的多元唱片。

洪光達加馬兆駿創作的《散場》、《無語》和《跟夏天說再見》,陳小霞和呂承明創作的《春夏秋冬》和《不再孤寂》,為劉文正這張專輯帶來的,是輕盈輕快的清爽,也是清新清純的清澈。

其中《散場》這首歌曲,也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歡的歌曲之一,是八十年代的記憶座標之一。而《跟夏天說再見》直到很多年後,還常常被當年聽這首歌長大的文藝青年,用來當自己QQ和MSN的簽名。

但不要問我MSN是什麼……

《春夏秋冬》最初出版時,叫《春、夏、秋、冬》,後來CD化再版後,才精簡成《春夏秋冬》這個名字。這首歌曲也是陳小霞第一次正式發表作品,在陳揚極具古典氣息的編曲下,真的是將民歌的脫俗和藝術歌曲的格調,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專輯還有一首流傳相當廣的歌曲,叫《小秘密》,這首歌曲和《遲到》一起,幾乎成了當年中國內地“流氓阿飛”追女仔的必備殺器。

除此之外,陳揚編曲的《憶》和《正當你年青》,也是結合了絃樂和拉丁式的律動,尤其是前者還用到了桑巴的節奏。但即使在多變的律動之下,劉文正的演繹依然是穩定且雍容,完全沒有被編曲吃掉。

這種帶著編曲玩,也是老一代歌手的特點吧。

另一首歌曲《飛鷹》,雖然算是劉文正早期的搖滾嘗試,但這首歌曲其實也是結合了拉丁節奏和管樂的搖滾樂,比較接近Santana那樣的曲風。《飛鷹》也是劉文正個人偏愛的一首作品,那種“翱翔在藍天上”,“飛越高山飛過大草原”的“野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對藝術一種壯闊的追求吧。

而後來,《飛鷹》這首歌曲,也成了劉文正創辦的唱片公司名字。這個唱片公司後來的“出產”雖然不多,但“飛鷹三姝”伊能靜、方文琳和裘海正,以及巫啟賢這四位歌手,卻都是華語樂壇歷史上,繞不過去的名字。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三月裡的小雨》是劉文正在“東尼機構”的巔峰之作,而同年,他在推出《雲且留住》之後,也結束了“東尼機構”的生涯,轉投國際公司“寶麗金”。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的“寶麗金唱片股分有限公司”,因為在臺灣地區沒有製作部門,所以劉文正的專輯,也是外包給了本土的廠牌執行製作。比如《一段情》是“海山唱片”製作的,《太陽一樣》是“金聲唱片”製作的,而《單身漢》則是“喜馬拉雅”執行製作的,等等。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編曲大師陳志遠,因為《三月裡的小雨》喜結良緣

不過,到了八十年代末,這種情況就不再發生。因為在收購“齊飛唱片”、“金聲唱片”、“綜一機構”、“天王唱片”、“飛羚唱片”,以及“東尼機構”等廠牌後,“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完成了臺灣本地化的改造,於是有了後來童安格、周治平、張鎬哲等歌手組成的新時代。

而香港“四大天王”的張學友和黎明的國語唱片,也都是交由臺灣“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製作的,其中就包括被認為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銷量最高的那張專輯——張學友的《吻別》。

那就是另外的故事和傳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