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週末和朋友聊天,他突然發來一段話給我。

“這次疫情之後,大概很多年輕人會養成在家備一些口罩的習慣。”

就像一些長輩不喜歡扔東西,喜歡囤物資一樣。

每一代的特定習慣和表現,都曾是傷痕。”

本來挺輕鬆,一下被這句話震住了。

不是因為它看穿了我的小心思,而是因為那一刻,我突然有點理解爸媽。

我媽總是有些捨不得扔掉的東西,但我從沒想過,捨不得扔:


不是因為東西本身,而是因為它背後的故事。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個讀者的故事。

她說外公80多了,一直留著一隻紙箱子,常常在那裡翻閱一個下午。

後來才知道,那是去世的外婆,以前寫給他的情書。


她說:“外公曾經也是誰的寶貝吧。”


於是,我在前些天發起了一個問題:哪些東西,你一輩子都捨不得扔掉?


這些故事,問了父母,問了長輩,也問了自己,關於愛情也關於青春。


今天,想帶你聽一聽。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咚咚


爸爸臥室的抽屜裡,一直放著一個巴掌大小的小石獅子。

後來才知道,那是媽媽上高中的時候要轉學,於是晚上偷偷走夜路到了奶奶家。

把這隻石獅子交給了我爸,並和我爸說:“你要記住我”。


@老馬


捨不得扔掉的,是一個不鏽鋼飯盒。

我爸媽剛結婚的時候,欠了很多外債,日子過得很苦。

那段時間,爸爸每天都會用一個不鏽鋼飯盒給媽媽帶午飯,讓她在單位吃。

雖然很多年後日子越過越好,但他們還是留著這個不鏽鋼飯盒。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是小心心哎


我媽90年的時候,嫁給了我爸,那時候家裡買了一把黑色的鐵剪子。

16年,爸媽離婚了,我媽簡單收拾好東西,帶著這把剪子,回到了姥姥家。

19年,我媽找到了新的歸宿。

今年大年初二回姥姥家那天,她帶走了那把剪子,並對她現在的老公說:

“這把剪子你放車上吧,跟了我大半輩子了。”


——或許,那把剪子就是讀者媽媽青春的見證吧。


@蘋果的蘋


一張泛黃且破舊到不行的信紙。


十幾歲時搬家,媽媽翻出來這張泛黃的信紙,笑眯眯地說這是當年她寫給爸爸的情書。

爸爸在收到情書後就去提了親。

@素北


我記得我5歲的時候,爸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輛摩托車。

那時候他經常載我去兜風,而我經常靠在爸的背上睡著了。

他還教會了我媽媽騎摩托,可能對媽來說,那也是很美好的回憶。

後來爸爸去世了,媽媽一直捨不得扔掉爸爸的摩托車,一直放在家裡的角落。

現在每次看到那輛摩托車,就好像能看到爸騎著摩托車的樣子,很想念爸爸。

@花開彼岸


外婆一直捨不得扔掉的,是一把普通黑豆。

她和外公以前是一對歡喜冤家,總愛吵架。

外公腦溢血去世後,外婆很傷心,在整理遺物時,找到了一把黑豆,那是外公生前收穫的最後一樣東西。

外婆十分珍惜,用小布袋把它們包起來,藏在了抽屜裡。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何


奶奶年輕的時候也很愛美,可是當時的條件不太好。

於是奶奶去打了假期工,攢錢買了一件襯衫,還被很多人羨慕。

這件襯衫一直被奶奶留著,

彷彿襯衫在,青春就不會老去。


@薩滿


老爸年輕的時候沒當過兵,但一直有個當兵夢。

後來爺爺給了他一件軍大衣,他一直留著,今年還拿出來披了一下。


@安寧


媽媽從小就喜歡畫畫和設計,她很有天分,但因為時代和家庭的原因沒有繼續學習。

家裡有個小盒子,放著做衣服的材料和媽媽的畫,我知道那裡藏著媽媽的青春和夢想。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朔月神祇


一臺縫紉機。

原本是外婆家的,後來外婆走了,媽媽就把縫紉機一直放在家裡。

雖然幾乎沒用過,但是我常常能看到媽媽對著縫紉機發呆。


@天豬騎士


家裡一直留著奶奶睡的床。

我爸爸說,小時候沒錢,房子也小,五個兄弟姐妹挨著奶奶擠一個床。

床雖然很擠,但是很暖和。


@Icyercluse

老家搬家的時候,收拾出來一堆部隊裡的小軍挎。

那時父輩家裡的幾個兄弟,聚在堆滿雜物的小院裡,比誰的軍挎破,講誰當時的部隊正規。

近五十的一幫人,挎著十七八歲的光景,一如少年時。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兩兩


外婆是裁縫,我小時候夏天的小肚兜小褲衩都是外婆親手做的。

外婆總是留著我小時候穿過的衣服。

那麼小一件,感覺在外婆心裡我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小寶寶。


@海上鋼琴師的貓

回家整理舊物,發現一個箱子裡面都是我和姐姐上學時候收藏的各種“寶貝”。

箱子裡面是小時候流行的信紙、磁帶、合影、好多甚至是我都忘記了的小禮物。

一問,才知道是爸爸小心翼翼幫我們保存的。

對了,我爸把我從小到大所有的證件照都整理到了一個相框裡,說實話,被小時候的我醜到了。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沙拉醬大人


小時候的獎狀、書本、日記、甚至考試卷子,媽媽也都留著不肯丟。

媽媽說要讓我將來的老公,看看她閨女從小有多優秀。

@猴


爺爺去世後,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張保存完好,我讀小學時得的獎狀。

@Even


一個小鐵鍋。

這個鐵鍋很普通,上海話就是“小奶鍋”。

外婆一直沒扔,因為這是我小時候他們給我沖泡奶粉的一口小鍋。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我不是我沒有


疫情期間在家學做炸雞翅,翻出來一包十年前的澱粉。

於是我大聲質問媽媽怎麼不扔掉,沒想到媽媽說,這包澱粉是十年前我第一次給她做飯時買的。

她一直捨不得用也捨不得扔,而自打那次之後,我再也沒有主動給她做過一頓飯。

媽媽對不起啦,以後我會常做飯給你吃,我知道你不會嫌棄我糟糕的廚藝。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你也曾是誰的寶貝吧

其實仔細想想,最近兩年,一直都蠻流行「斷舍離」的。

扔掉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人的雜念好像也會變少。

但是越長大越發現,那些被扔掉的,從來都不是雜念啊。


那些是,對你愛過的每一個人,犯過的每一次蠢的見證。


它們陪伴你走過了孤獨、熱鬧、迷茫的很多個人生階段。


同事說:“有時候覺得,扔掉了這些東西,就好像扔掉了青春一樣。”


“放在那裡,其實也不算礙眼,相當於給回憶留了一個地方。”


聽到這樣的解釋,我突然覺得很舒坦。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靠的不就是那些回憶嗎。


愛人會離散,記憶會抹去,唯獨回憶,能陪我們走得更長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