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龍擡頭”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鋼市“龍抬頭”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時間又過去了一週,市場開始逐步恢復,貿易商陸續有了生意,下游在密集復工呼聲中有序開展。尤其是後半周,期貨價格大幅反彈,現貨市場也出現了鋼坯、型材、管材、建材、板材等諸多品種反彈的現象。大家擔心大幅殺跌的現象並沒有看到,而且大部分鋼廠和貿易商穩市的信心和行動都是看得到的,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起碼從價格上,延伸了修復的邏輯。但是也不要過於樂觀,累庫還在繼續,供需矛盾也沒有有效緩解。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出現新的變化。倉庫暴漲、資金高度緊張、復工條件的苛刻,甚至原材料鐵礦石價格的快速上漲,鋼材利潤繼續壓縮......一些列問題,說明鋼市同樣面臨一場深刻複雜的“戰疫”。


鋼價漲的是什麼?


鋼價漲的是信心,是預期。為什麼螺紋期貨在節後處於遠月強於近月的格局,這本身就說明隨著疫情控制取得成效,市場對復工預期修復,需求得到拉昇。近月合約也一直處於反彈修復之中,也說明了這一點。而且利好政策一輪接著一輪,也同樣加強了這種預期。也就是說,不論是期貨上漲,還是現貨開始了反彈的跡象,都不是需求驅動。在市場經歷了兩週的極低的成交後,好在市場成交量有了提升。目前建材成交量恢復到一天5-6萬噸的水平,樂觀預計,這周的成交量還會有所提升。但這裡需要弄清楚,多少是下游需求,多少是中間貿易,有多少套保,有多少投機在裡面。目前來看,中間貿易的比重很大,資源在向下遊流轉過程中,還是比較少。

鋼市“龍抬頭”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我從從年前的鋼市運行特點說過,由於鋼市不溫不火,價格不高不低,也沒有出現08年11月大幅下跌的風險釋放,所以冬儲的積極性都不高。而年後工地停止施工延緩,工地備貨不多。疫情來了,大家都措手不及,沒有及時的提前應對,所以當前的這個階段的行情,仍是處於低需求下的供給+預期支配。因此,鋼鐵的補漲,更多基於貨幣政策寬鬆、基建加碼、復工的共性預期。這種上漲的高度,也會受限。


復工、庫存、資金的緊繃,比行情還深的矛盾!


二、三月份鋼價演變的核心取決於復工進度,復工進度取決於肺炎的控制程度。一般3月中下旬為傳統需求旺季開啟時間,天量庫存能否快速下降。對於鋼鐵業來說,主要還是看下游基建、房地產的復工進度,甚至是趕工的情況。目前來說,鋼鐵下游復工的邏輯是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 一般基建——房地產這個邏輯。很多地方工地工人返工人數是正常的20-30%,而不是其他行業的50-90%,這一點,還是要區別對待的。一線工人人員到崗,管控的嚴格、範圍更大、返工復工條件從嚴,在這種情況下,消化庫存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鋼市“龍抬頭”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另一方面,庫存的壓力重頭在鋼廠、資金的壓力重頭在貿易商。從節後庫存變化的規律來看,廠庫增加一度快於社庫,而且鋼廠減產幅度有限,247家高爐日均鐵水產量208.86萬噸,減產率約為5.4%,周鋼材產量下降不到20萬噸,比每週鋼材庫存增加數百萬噸,九牛一毛。而且每天仍有源源不斷的產量堆積出來,怎麼解決?這也讓鐵礦石多頭看到了停不下來的高爐,有了暴漲的底氣。

從資金方面來看,假如開工推遲20天,這20天將影響至少3000萬噸的建築鋼材和2000萬噸的板材需求。那麼這期間的新增庫存的2000億資金問題,貿易商怎麼能承受的住,雖然說有的托盤資金不漲利息,可以延遲還款,但是整個盤子,資金鍊已經到了相當緊繃的時候,會不會在需求沒有集中爆發之前,而斷掉呢,那麼風險通過什麼來釋放呢?

從目前看,庫存高點大概率是要到3月中下旬,復工在2月底、但集中開工到3月份,需求完全釋放或許在3月中下旬甚至4月。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比較深的矛盾!


深刻體會什麼是“命運共同體”!


市場不過於悲觀,也不過於樂觀。短期看,產量下滑的利好與庫存高增的利空不對稱,鋼價承壓;中長期看,肺炎過後物流的恢復,需求的恢復,利好鋼價。冬儲模式中,選擇鎖價鎖量的貿易商比例不高,且整體的量有限,大都是後結算模式。但是通過這次肺炎疫情,更清晰地看到鋼廠、鋼貿商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甚至是捆綁在一起。後結算、有資金壓力、庫存大的貿易商以及一單一議和自銷為主的鋼廠更容易發生搶跑,鋼廠之間不要各自為政,避免發生不幸競爭,同時管控好代理商,嚴防低價拋售擾亂市場,共同維護行業的平穩運行,期望鋼廠和貿易商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鋼市“龍抬頭”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需要說的是,剛看到一點反彈的苗頭,原本簽訂好協議,隨手就反悔不發貨的商家,這確實有悖於商業契約精神。在行情向好的時候,太過於自身利益,說賣不賣了。但行情不好的時候,你有貨,你出不掉,你還能指望別人拉你一把?做生意,是講誠信,看長遠,不能因一時半會兒的行情,隨意撕毀合同,這樣怎麼能做大做強呢?

最後,我們再回顧一下剛召開的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要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這裡的信息含量仍然很大,怎麼影響市場,先不說了,市場會反映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