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甘肅天水麥積山,滄桑的石窟、佛像與寶塔


麥積山位於甘肅天水麥積區,是小隴山中一座孤峰,海拔1742米,山頂距地面142米,其山形奇特,孤峰聳立,猶如麥垛,故稱麥積山。麥積山西南為懸崖峭壁,其上鑿有著名的麥積山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其中敦煌石窟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石窟因其壯麗的石刻而出名,而麥積山石窟則以其精美的雕塑聞名於世。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大興於北魏明元帝和太武帝時期。孝文帝太和元年又有所發展。西魏文帝元寶炬乙弗皇后死後,在這裡開鑿麥積崖為龕而葬之。

已經裂開的寶塔。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建造七佛閣時,曾動用40萬人修建。此後,從隋到清朝的歷代都不斷開鑿擴建,使麥積山石窟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石窟多凌空鑿於離地20至70米的懸崖峭壁上,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等。窟頂有人字坡頂、方塌四面坡頂、拱眉、穹頂、方楣覆鬥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和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實物資料。

唐開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帶發生地震,麥積山石窟的崖面中部發生坍塌,窟群遂分為東、西崖兩個部分。歷史上雖多次遭地震、火災和戰亂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

雕塑走廊。

損壞的古代菩薩雕像。

麥積山東面。

麥積山下風光。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起伏,翠柏蒼松,野花茂草。當煙雨籠罩,橫雲飛渡之際,登高望遠,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就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