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認可創新葯而輕視仿製藥,我只能說:Too simple

儘管創新藥是國家大力鼓勵的方向和行業發展最大的趨勢,但在醫藥行業的投資世界裡,本質上,沒有創新藥企業和仿製藥企業的分別,有的只是優秀和平庸企業的高下立判!

近兩年備受市場認可和憂心的醫改銜枚疾進,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兩輪集採的落地,市場普遍對仿製藥企業心生悲觀、敬而遠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新藥企業在一二級市場均備受追捧,創新藥企業成為優秀的代名詞,仿製藥企業變成淘汰的對象。

其實企業的成長並非一朝一夕,衰敗又豈在彈指一揮間。企業的優劣不以其做何而定,更不應以靜止的眼光視之。今天我們對仿製藥企業的悲觀無非憂慮其無法通過創新來規避日趨激烈的競爭格局。但是這場創新競爭的勝出者未必是創新藥企業。

企業是一個體系,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一個時點。企業的優劣不在於以前和現在做什麼業務,而在於是否具備支撐成功的體系,核心的問題永遠是什麼樣的企業能夠成功。

在劇烈變革的中國醫藥市場之中,其實不存在仿製藥企業和創新藥企業之分,只有優秀的企業和平庸的企業之分。恆瑞醫藥由仿製藥起步成為創新的龍頭可不僅僅因為更早的戰略選擇了創新藥,這從海正藥業的發展中可窺一二。反過來思考,如果恆瑞醫藥從2018年集採之後才開始戰略選擇創新藥,它是否可以後來居上?與之對應的又有多少創新藥企業會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深刻理解“厚積薄發”這四個字才能甄別出眼前這場競爭的最終勝利者。

一、他山之石:“仿轉創”藥企摘走大部分創新紅利

為了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們以2019年12月31日的市值為基準,統計了日本前三十大醫療保健企業的發展歷程,以此來觀察日本大型醫藥企業中由新藥研發起家的比例,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醫改前後成立並發展起來的比例。之所以統計日本企業是因為日本醫藥市場更接近中國,其實歐美的統計結果也相差無幾:

一味認可創新藥而輕視仿製藥,我只能說:Too simple

日本前三十大醫療保健企業中有19家為醫藥企業、5家醫療器械企業、3家流通企業和3家醫療信息/服務企業,3家醫療信息/服務企業中有一家為肽發現研發服務平臺,我們將其視為新藥研發起家,加上19家醫藥企業合計為20家。20家企業中僅有最年輕的兩家以新藥相關業務起步,其中JCR Pharmaceuticals成立於1975年,依靠尿激酶技術由尿激酶原料藥起步;另一家為成立於2006年的PeptiDream,成立之初的實驗室來自東京大學,是一家從事非典型肽藥物的研發公司,自行開發了一套肽發現平臺系統(PDPS)。其餘18家均為歷史悠久的由仿轉創型企業,平均歷史超過140年,中位數超過120年,剛開始的業務也是多種多樣,包括化學、原料藥、仿製藥、藥物銷售、保健飲品等。

根據統計結果,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就日本本土醫藥企業而言,仿轉創型藥企摘走了絕大部分創新轉折的紅利。

二、管理為本:恆瑞醫藥2002年流程再造的啟示

企業是通過管理將人員、資金、業務整合在一起的完整組織體系,一家藥企最基本的構成包括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研發型企業其實也有生產,簡單說就是供應鏈管理。既然是體系就意味著管理,企業最高的門檻就是管理,絕大部分基業長青的企業溯其本源都靠管理勝出,即使創新能力如蘋果,能有今天的成就,它的供應鏈管理也居功至偉,這也是庫克成為喬布斯繼承人的重要原因。

熵增原理認為一個孤立系統內的自發過程,都是朝著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意思是向熵增加的方向發展,制度、文化和職能等管理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對抗熵增。熵越大越混亂,越難標準化的環節越容易混亂,管理的價值也越大;相較於更容易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其實研發和銷售更需要管理。

研發能力是創新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極不易標準化的研發工作卻又特別需要優秀的管理來提升效率,同樣的投入如何研發產出更大,同樣的研發產出又如何投入更低的成本,都需要高水平的管理。體系化的研發能力一定是靠管理勝出而非技術,除非安心做個小企業,依靠靈活性彌補管理的不足。

除了研發和銷售之外,最容易被市場忽視的生產能力也不是簡單的MAH就可以解決,沒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MAH只是個故事。MAH企業如何保證市場中優秀的產能為己服務才是生產管理競爭的核心,優秀的產能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質量和更穩定的供給。這背後是沉甸甸的信譽、市場話語權以及管理和控制體系。

管理能力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歷經多年的試錯、學習、競爭、覆盤和積累,這才是厚積薄發的本意。作為投資人我們經常會遇到企業負責人說缺錢、缺人,其實是缺管理。正如武漢這一場新冠疫情,面對物資缺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造成的混亂卻是管理的欠缺。當我們津津樂道於恆瑞醫藥的成功時,卻鮮有人提到始於2002年的流程再造對之後發展的意義。

當然我們對創新藥企業的謹慎態度並不代表批評創新者,恰恰相反我們對那些創新者和巨頭的挑戰者充滿敬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正是這些巨頭成長的寫照,我們只是更想強調目前市場認可創新藥企業而輕視仿製藥企業的理由似乎太顯單薄。

若干年後回望今天的中國醫藥市場,面對創新藥的春天,摘走大部分盛夏果實的可能就是你今天瞧不上的仿製藥企業。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都知道,要煉成絕世武學,內力至關重要,不然容易走火入魔。張無忌沒有九陽神功護體,也不可能幾個時辰練成乾坤大挪移,但縱是一身絕學,登上九五之尊的卻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朱元璋,金庸除了不想違反基本史實,難道沒有啟發我們點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