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過了一個與家人相處時間最長的假期,家裝姐也不例外。

往年回家過年只有一個星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覺得什麼,可時日一長,媽媽做飯時總是一會腰痠,一會胳膊痛,於是我主動承擔起了幫廚和洗碗的大業。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不論是切菜還是洗碗,年富力強如我,做完也是腰痠背痛,難怪媽媽總喊累!仔細回想,這廚房檯面的高度偏低,站立時腰部下彎,時間一長腰痠背痛是必然。

其實啊,廚房的檯面高度設計,最佳狀態是根據主廚身高而定製,如果經過幾個科學的小改動,根本不至於這麼累!


究竟廚房檯面科學的設計法是什麼呢?


其實,在廚房洗、切、炒三樣主要活動當中,炒菜和洗切的舒適高度是不一樣的。在一些高端櫥櫃廠家的設計方案中,高低檯面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我們來看下面這兩張示意圖: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檯面太低洗菜、洗碗時會增加腰部的負荷,通常洗、切在同一平面上進行,時間一長,或遇上家裡團聚碗比較多時,必然導致腰痠背痛;


如果灶臺與之等高,上面還有架上鍋的高度,相對來說手的操作區是偏高的,炒菜時不自覺架著胳膊,時間一長也是肩膀痠疼。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而如果將炒菜檯面適當降低,洗切區適當抬高,就解決了這個困擾。洗切時,人不必彎腰,挺直腰桿站再久也不酸,而鍋灶降低後,不需要架起胳膊,自然肩膀負荷也就輕鬆很多。


重點來了:為實現久站腰不酸的廚房,要做出哪些小改動呢??


1.高低檯面:洗菜區高於炒菜區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一個好廚房的檯面高度,要根據“主廚”的身高來定製。比較合理的洗切區檯面高度為:主廚身高÷2+(5cm~10cm)。以家裝姐166cm的身高來說,水池檯面的高度大概在88-93cm用起來是最順手的。終於可以“站著洗菜不腰疼了!”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而灶臺區高度,有時候也跟個人使用鍋的習慣有一定關聯,比如你最常用的鍋是比較深的燉鍋或炒鍋,那臺面要更低一點,如果常用扁平的小煎鍋那麼檯面高差可以適當縮小。


通常灶臺和水槽檯面的高度差一般建議在8-15cm左右,比如洗切區檯面高度為90cm,炒菜灶臺則設置為75-82cm。


順便提醒大家,高低檯面的高度差不是硬性規定,具體還要根據主廚身高、烹飪習慣,並結合各家實際使用情況綜合判斷來調整。


2、高區可安插洗碗機或洗衣機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受到空間閒置,有的家庭會把洗衣機也安排在廚房裡,那麼如何空間允許,洗衣機應該放在高區。這兩年隨著嵌入式洗碗機、水槽洗碗機的普及,在高區裝洗碗機也是個好用到哭的神操作。


低區,可以在灶臺下方設嵌入式消毒櫃,如今疫情下,消毒櫃的呼聲漸長,或者就是常規的存放餐具的拉籃。


3.另闢更高的小餐吧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廚房較小的家庭可以在窗臺處、操作檯對面一側,加做一截操作檯。類似於一個小餐吧的概念,方便擺一些小家電,例如早餐烤麵包機、咖啡機之類,偶爾也可以跟孩子快速用個簡餐。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或者小家電區使用木質檯面,並設計得高一點,與櫥櫃融為一體,更能合理劃分廚房區域。


4、補充一些廚櫃裝修容易踩坑的事項:

(1)廚房門與冰箱門開啟不要衝突。

(2)灶臺設計要避免靠近窗口,以防風吹熄灶火。

(3)冰箱進廚房,不要離灶臺太近,以免後者的熱量影響到冰箱溫度。

(4)水槽下方、灶臺下方別忘預留插座,以防如果後續裝淨水設備,或是消毒櫃等,漏做可能留遺憾。


廚房這個地方改動10cm,媽媽做飯再也沒喊“腰痠背痛”

(5)廚房做完水電、鋪完瓷磚後記得在牆面做記號,以免未來牆面如果要裝釘入牆體的掛鉤、收納籃等不慎破壞內部管路。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媽媽、婆婆、丈母孃之類的人,稍一做家務就喊這痛那痛,有時候我們只是以為老人家身體不好也正常,但反過來我們也該思考,會不會是家的設計出了問題?


自己也親自體驗幾次家務,試煉一下你家的這些家居設計是否符合人體工學,是“媽媽婆婆們”太矯情,還是當初裝修時沒有做足功課呢?如果你也有關於裝修難解的題,歡迎留言給我們。


更多裝修設計靈感,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紅星美凱龍家裝平臺,或下載紅星美凱龍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