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最近《大明風華》正在熱播中,本劇堪稱大劇作,還原了明朝前期的一些歷史事件,讓人真正瞭解了明朝那些事哦!此劇並不像之前的眾多歷史劇那樣把對象瞄準在明朝朱元璋開國前期,而是以他的兒子朱棣為基準,引出他兒子、孫子、重孫等一系列人物的歷程。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都知道朱棣是通過戰爭手段將自己的侄子趕下皇位的,登上皇位之後,朱棣北伐蒙古,南下征討安南,開運河,下西洋,幾乎每天都奮鬥在第一線,而這一切的所謂展現大明風華的工作的背後,則是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在背後默默支持的肥胖身影。

可以這樣說,在朱棣從他侄子手裡獲得皇位之後,就讓朱高熾作為皇太子處理全國的政務。在整個朱棣當皇帝的二十二年中,大明實際上掌權的就是他本人,只不過朱高熾父子二人被他一同統治而已。

或許會有很多人非常羨慕這位朱高熾,就是因為是第一個孩子,就很便宜的獲得了太子的位子,並有了監國的權利,好像就是一出生就超越了很多人一輩子的奮鬥。但是在無比榮耀的身份和尊貴無比的地位之外,誰又能看到朱高熾內心的恐懼與煎熬,雖然有幸身在帝王家,但是同樣而來的也是那句“無情最是帝王家”。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首先讓朱高熾感受到“無情”的地方之一首先就是自己父親對自己的態度。可以這樣說,朱高熾身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幾乎沒有獲得多少父愛,甚至可以說,是生活在一種冷酷與窒息的氛圍之下。

因為朱高熾和朱棣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在朱棣征戰的時候,所有的後方的管理以及後勤的供給,都幾乎是這個兒子來完成的。雖然說朱棣在前方作戰,但是如果不是這個大兒子朱高熾的辛勤工作與有效率的調度後勤補給和守衛大本營,朱棣想要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也是因為這樣長期的把持行政以及財務大權,再加上不同的執政理念,造成了父子之間很深的怨念和羈絆。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是在朱元璋攻打應天時候生的,這位皇子從一出生就在軍營中成長,跟隨的也是自己的表哥,大明的一代名將李文忠。每天所接觸的不是戰場上殘忍的血腥殺伐,就是篷帳中的爾虞吾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使得朱棣更加確信,所謂的權利和讓別人誠服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暴力,那種讓人從骨髓中感到恐懼的力量,才可以讓所有的人跪在自己的面前。也是因為這樣的思想,他攻入了南京,依靠暴力獲得了皇位,也是因為自己的暴力,讓一直讓躁動的蒙古恢復了平靜,更是極致的暴力-誅十族,讓天下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儒家族幾乎徹底的消失在人類世界,這種極致的暴力毀滅,從此讓所有的天下輿論和非議之聲頓時寂靜下來。此時的朱棣更加的確信,只有無邊無際的恐懼之心,才可以讓自己永遠掌控著別人命運的能力。

太子朱高熾對自己父親朱棣的所作所為非常的排斥,朱高熾是在一群以科舉考試出身的讀書人環境中成長起來,自然而然在思想中有了施仁的政治理念。這樣的儒家理念和他父親的霸家理論,就是天生的對頭。在加上這位朱高熾一直不注意身體鍛鍊,所以使得身體肥胖臃腫,動作遲緩,在形象上也讓朱棣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覺得不像自己。

但是以上那些因素,都不是對朱高熾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威脅,還是那個一直折騰朱高熾的親弟弟-朱高煦。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首先,這個朱高煦曾經在關係到朱棣生死的白溝河以及東昌浦子之戰中,眼見朱棣要被朝廷的軍隊圍住,生死一線的時候,帶領手下的蒙古僱傭軍騎兵,日夜兼程趕來解圍,才把朱棣從朝廷的包圍之中解救出來。朱棣也看到了自己這個兒子在戰場上的英勇和矯健,就鼓勵的拍拍自己兒子的肩頭,說了一句相當有蠱惑人心的話“你好好加油,你大哥身體不好”。朱棣說出這樣的話,絕對是老江湖才有的水平,因為這話你細細的琢磨就會發現,朱棣好像對朱高煦說了什麼,承諾了一些東西。但是日後朱高煦要來兌現,朱棣也可以說,就是因為你大哥身體不好,所以才讓你多多加油,為你老爸分憂,這也是孝道的體現啊。只可惜天真單純的朱高煦就這樣被自己的老司機老爸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的拼命,每當在作戰危險的時候,只要想起父親拍著自己的肩膀說的話,朱高煦都會有點小激動,感覺大明明日的皇帝就是自己了。

但是朱高煦同學還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在登基之後,果然自己還是被忽悠了。永樂二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難道朱棣就真的完全忽悠朱高煦,不願意讓他做太子嗎?我們從歷史的很多細節可以看出,這絕非是朱棣的本意。在朱棣稱帝登基到冊立太子之位,前後時間將近兩年,這兩年的時間太子之位都是空的。而且在這兩年的時間之內,很多的朝廷大臣都上書朱棣,要求冊立太子,且冊立太子的人選很清楚,就是朱高熾。但是朱棣都以各種理由推脫,並向所有的大臣諮詢究竟立誰為太子?從這點來看,朱棣確實在冊立太子之位上,有過想換人的念頭。究竟為什麼最後還是由朱高熾成為了太子,那是因為朱棣在大臣們的奏章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朱棣沒有想到,就在他縱馬奔騰驅逐敵人的時候,這個看著胖乎乎的兒子,已經掌控了整個國家全權利,舉目四望朝堂中的大臣,幾乎都是朱高熾一手培養起來的。

《大明風華》朱棣明明更喜歡朱高煦,為何還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但是,就在冊立太子之後,一道詔書又很快發佈 : “ 凡百官朝渴 東宮 , 偕進偕退 , 不許獨留私見 。 ”從這點來看,朱棣對自己的兒子是相當的不放心的,畢竟自己是造反起家的,說不定哪天這個兒子忽然也有了想做皇帝的想法,就學習自己搞一個“xx之役”則天下又被捲入戰火中,民不聊生。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就是

“好聖孫”的典故,說的是朱棣之所以讓朱高熾繼承皇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可以這樣說,朱瞻基的存在多少是有一定的因素,但是絕對不是朱棣讓朱高熾繼位的主要原因。畢竟,一個所謂的好孫子,絕對不可能成為朱棣把皇位讓朱高熾繼承的原因,這裡面作為帝王的朱棣要考慮多層的原因和利益關係,平衡各種勢力,畢竟沒有強有力的支持,所謂的皇帝不過也是一個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