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小時候常常被父母唸叨,只恨自己不是“別人家的孩子”,那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別人家孩子”的爸爸,應該是什麼樣子?

《銀河補習班》來告訴你。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在這部電影裡,白宇飾演的成年版馬飛,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航天飛行員,是不折不扣的“別人家的孩子”。那他的爸爸是什麼樣子的呢?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不走尋常路,他打開孩子書包,扔掉除了課本之外的所有教輔;不逼孩子按部就班完成功課,抓緊一切機會讓他去學習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苦再累也不能窮了孩子,這個窮是指心靈見識上的貧窮,即便馬上就是決定性的期末考試,也要帶孩子去看他心心念唸的航天展。

即便所有人說他兒子“缺根弦”,他也一直堅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孩子,只要“一直想”,就可以做成任何事。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馬皓文在馬飛身上進行的是一場極其前衛的家庭教育實驗:人生路很長,也很寬。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高考考上好大學,而是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堅強,學會堅持理想。

就像馬皓文告訴馬飛的,北大清華不是目的,是過程。

這樣的爸爸,是不是真的夠cool?

最終馬飛成為最年輕的航天飛行員代表中國登入太空,正是因為他爸爸為他專設的“銀河補習班”夠牛。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但《銀河補習班》講述的不僅僅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教育奇蹟,這部片子最值得讓人稱道的是,影片對親子關係和教育理念有全景的展示,對當下現實也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

除了像馬皓文一樣的“別人家”的爸爸,我們還能看到要兼顧管兒子和事業以及再婚家庭而焦頭爛額的媽媽;除了像閆主任一般“唯分數論”的教導主任,還有像小高老師一樣聽得進馬皓文教育理念、願意理解孩子的班主任。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在這些群像上,我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父母。

片中的一些細節,更是就像是有攝影機在自己身邊記錄一樣:相信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聽到過這樣類似的質問:學習能不能用點心?能不能像隔壁家某某一樣?能不能給我爭口氣?

即便是“別人家的爸爸”馬皓文,也會有崩潰失控的時刻。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這些近乎氣急敗壞的情緒表達背後,都是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其實歸根結底,家長對孩子的期盼只有一個“好”字。這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量化成不同標準:小時候,學習好;畢業後,工作好;成家後,家庭好。

在期盼“好”的過程中,家長們難免會有心急。而青春期的我們,因為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時光,當然無法理解父母的焦慮。所以,我們和父母之間會有衝突,會有矛盾。

年輕時我們不理解,那時候父母也不曾表達。其實不管我們上了什麼大學找到了什麼樣的工作,永遠都是父母的小驕傲呀。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回到電影本身,《銀河補習班》並不是要創造一個近乎“神話”的爸爸,馬皓文和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這部電影是要讓我們看到一個父子雙方樂於溝通、樂於分享、懂得換位思考的相處方式。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點映時,這部電影就吸引了許多學生和家長一起到場觀看,電影中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家長們深受啟發,還促成了一位嚴父和女兒的和解。

什麼樣的爸爸能培養“別人家的孩子”?來這個“補習班”尋找答案

如果有空,你真的不要錯過這個“補習班”,或許,它就是這個暑期檔最暖心的驚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