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達說當年自己留學尤金·奧尼爾戲劇中心的時候,看到同屋同學拿了一臺小型電視正在看一部叫《The Cosby Show》(《考斯比一家》)的劇。
他驚愕為什麼演著演著旁邊還有人大笑,對這種電視劇的表達方式有點不解。
於是問同學,這是什麼?
英達得到了一個答案:sitcom(Situation Comedy)。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接觸情景喜劇。
後來,因為看情景喜劇,英達的英語水平開始突飛猛進。當他可以隨著劇中的梗和場內笑聲一起大笑的時候,英達覺得這種電視劇形式太牛了。
回國後,便決定拍出中國自己的情景喜劇。
1993年,在英達的籌備運作下並由他執導,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誕生了。
27年過去,豆瓣評分依舊高達9.3分。
都說經歷了時間檢驗的作品是好作品。
《我愛我家》讓我們說到情景喜劇的時候總是對它念念不忘,它好在哪裡?
神仙陣容
《我愛我家》故事講得是北京一家人的里長裡短、生活瑣事,整部劇的風格可以用四個字形容:胡侃臭貧。
其實,“胡侃臭貧”這四個字難度極高。
因為要真正做到胡侃而不胡,臭貧而不臭,這後面,就需要一個幕前幕後強大的團隊才能襯得起來,拿捏得好。
其中,梁左不得不提。
天才編劇。
論借笑話講故事的本事,馮小剛和王朔都難望其項背。
他帶給《我愛我家》的質感是決定性的,尤其是由他主筆參與的前四十集,在中國情景電視劇史上,只可追仰,難以超越。
除此之外,還有英壯、梁歡兩位“嫡系”編劇緊緊圍繞在梁左的周圍。
所以,在《我愛我家》那些“胡侃臭貧”背後,我們能看到故事的舉重若輕。
情景喜劇,如果劇本成了,基本成功了一大半。
而剩下的另一半,就看演員的輸出。
恰好,《我愛我家》的演員陣容,匹配的堪稱一絕。
人藝的宋丹丹、楊立新,話劇演員出身,演起情景喜劇得心應手。
編劇梁左的親弟弟梁天,與葛優、謝園並稱中國喜劇三劍客,在《我愛我家》裡,梁天飾演的賈志新就是一臺包袱輸出機。
而文興宇老爺子,更是精彩絕倫的自創了“傅老”說話方式:一本正經的打著官腔聊家務。
“傅老”這個形象有多入木三分?以至導演英達需要多次在不同場合向觀眾解釋文興宇本尊的說話方式和“傅老”完全不同。
不誇張,《我愛我家》的主演陣容,無論演技還是當時的人氣,在中國情景喜劇史上空前絕後。
客串明星的數量與質量,更是創下記錄,堪比美國《老友記》,包括但不限於:
老藝術家韓影。
胖子郭冬臨。
“小鮮肉”郭濤。
知名藝術表情包,葛優。
“唐明皇”劉威。
廳長夫人陶慧敏。
“但求最貴”李成儒。
“風流倜儻”濮存晰。
扎你兩針容(李)嬤(明)嬤(啟)。
演技代表李雪健。
專業坑兒蘇(倪)大強(紅)。
以及,姜文,姜武,“姜”雨。
以小見大,舉重若輕
和後來的情景喜劇不同,《我愛我家》特別喜歡,也特別擅長講兩層故事。
諷刺、自嘲、借經典聊今事用的是登峰造極。
後來者也只有《武林外傳》得其皮毛。
不奇怪有網友會盛讚:
“思想啟蒙之作”。
由於幕後主創英達、梁左等人不甘流於表面的喜劇,加上京圈文化人中和王朔諸人的“交叉感染”。他們結合了自身經歷和語言風格,把家庭瑣事弄出了種一本正經搞笑的效果,但在大笑之後又有多層次的回味。
簡單說,家有國事,家有社會,以小見大,舉重若輕 。
例如劇中新時代對百姓生活帶來的改變貫穿始終,集中反映了當時民眾的精神面貌以及社會變革中人們社會地位的重組與變化。
而大量經典名人名言的“現用”。
則把90年代中青年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的生活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故事之中有故事。
例如劇中傅老和孫女圓圓的關於滅鼠的一段對話:
傅老:不光打架,還得挑動它們自相殘殺,這個具體的辦法就叫做這個,以鼠滅鼠法...啊...,先逮住它一隻大老鼠,最好還是公的,然後在它的屁股裡塞進一粒黃豆...啊...,再用線把它縫死,然後把它放回窩裡去,這個老鼠它無法排洩,它就很難受...啊...,而且那粒黃豆呢,還在繼續地膨脹,那當然就更難受了,這個,於是鬧得它,逮著誰咬誰,把這一窩老鼠全都咬死,最後它自己,也活活地憋死啦。
圓圓:真慘,我想它當時一定瘋了,因為它咬死的都是它們自己家的人。
傅老:自己家的鼠。
圓圓:反正是它的太太啊,孩子啊,兄弟姐妹什麼的,只要它一清醒過來,一定會後悔萬分的。
傅老:圓圓,你這個情緒很不對頭啊,消滅老鼠這是對敵鬥爭嘛。
看,傅老用階級鬥爭的語境和孫女聊了一大通滅鼠道理,既符合傅老人設又讓觀眾聽出了迴響。
這些細節都是《我愛我家》在嬉笑之後厚重感的由來,讓人念念不忘。
整部電視劇對90年代初中國新時期的人文風貌,是一種別樣的記錄。現在去看,不但能喚起50、60後的年輕回憶,也有70、80後的童年記憶。
當時很少有電視劇如此精準詳細的記錄了年代的精髓。
它不但和那個時代碰撞、摩擦出了精彩的火焰,也是整個時代的一段迴音。只是可惜,《我愛我家》之後中國的情景喜劇再也沒能邁過這座巔峰。
閱讀更多 紅豬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