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be silly,原油暴跌的真相

每天都在見證歷史,先是國際原油暴跌近30%,再到美股開盤熔斷(歷史第二次)那麼這一切的原因都起源於opec+談判失敗,俄羅斯離開了談判桌,而年輕的薩勒曼直接就掀翻了桌子......

Don't be silly,原油暴跌的真相

小薩勒曼

關於掀桌子的過程和細節不做贅述,今天來理一理這場“石油戰爭”誰是最大贏家?俄羅斯拒絕減產協議,沙特挑起石油價格戰,全球股油雙殺,按道理說這場“鬧劇”沒有任何贏家,更像是這個年輕的王子薩勒曼和老辣的普京大帝的“彆扭”,但這個可能性幾乎為0。

第一,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不會因為情緒作出錯誤衝動的判斷。

第二,雖說產油成本低,但是如此大打價格戰,損失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普京大帝家也沒有餘糧啊!

第三,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頁岩油成本40美元左右)躺在中槍,在這場價格戰中無數頁岩油生產商虧損,但這可能都不是川普最擔心的,大選之年,股市和經濟是特朗普的最後王牌,此次原油戰爭導致美股熔斷,股市暴跌。因此沙特方面很有可能已經提前知會特朗普。

Don't be silly,原油暴跌的真相

一條船上的巨頭

那我們按角色分析一下,沙特、美國、俄羅斯、中國、其他國家在這場原油戰爭中的得失。

沙特

週末有一則消息可能你看到了但是沒有太注意:沙特王儲薩勒曼逮捕了前王儲穆罕默德·本·納耶夫。此外,納耶夫的兄弟納瓦夫·本·納耶夫和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表弟也被捕。一些阿拉伯消息說,進行的預防性逮捕,可能與沙特國王的健康狀況惡化有關。

看起來有沒有一種宮鬥劇的感覺?

介紹一下被抓的沙特實權派以及親美派王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

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是沙特阿拉伯前任王儲,沙特阿拉伯現任國王薩勒曼的侄子,沙特阿拉伯前王儲納伊夫·本·阿卜杜勒的次子,沙特阿拉伯首任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赫曼的孫子。

Don't be silly,原油暴跌的真相

穆罕默德·本·納伊夫

2015年1月23日繼任副王儲、內政大臣兼第二副首相。

2015年4月29日,薩勒曼進行沙特王儲資格的調動,免去異母弟穆克林·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的王儲之位,以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繼任正王儲,這標誌著沙特王位繼承開始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

2017年6月21日,國王薩勒曼免去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的王儲之位,任命自己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為新任王儲。

2020年3月,穆罕默德本·納伊夫與弟弟納瓦夫·本·納耶夫王子遭到逮捕。

從老薩勒曼手裡接過沙特最高權力,在opec忙著開會中時,抓了幾位握有實權的沙特王子。可能逮捕這件事不大,但是聯繫在一起看或許就有些不同的認識。拿下沙特國內具有實力的王子派系,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鎖定國王的繼承權,並且顛覆以往的繼續模式,使得沙特走向薩勒曼王朝。

而這一舉動必然是要獲得美國和俄羅斯的同意的,如果沒有特朗普和普京的點頭,薩勒曼的“鐵王座”可能很難坐穩。所以對於薩勒曼或者沙特來說,需要的是國際社會對於權力接替的認可,因此OPEC會議,大概率是一場雙簧戲,但是觀眾可能不是美國,因為這很可能是一臺“三角戲”。

俄羅斯

對於普京大帝來說,完全可以預料到這場會議談崩後帶來的後果,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因為這符合他的利益。

國內經濟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俄羅斯,沒有理由要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真金白銀不要,就為出口氣,這是小孩子的想法。面對俄羅斯國內疲軟的經濟以及國內的各方勢力,普京需要表現出強硬的態度,爭取更多的利益和話語權。

在OPEC方面普京需要更多的利益和話語權,在減產協議上表現非常強硬,因為第一,以後OPEC各方小弟想要過好日子,都需要先聽聽俄羅斯的態度。第二,打壓油價,會打壓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金融市場,然後。。。美股熔斷了。(只是想來市場上賺點錢,你們為什麼來想著拉著我見證歷史)由此帶來的民族自豪感會在俄羅斯國內,給普京加分。

美國

對於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佔便宜就算吃虧”是最大的準則。大選之年,特朗普當下最想要的肯定是贏得大選。

Don't be silly,原油暴跌的真相

做交易的藝術——特朗普

暴跌的油價令諸多美國頁岩油企業虧損,類似德克薩斯、賓夕法尼亞、西弗吉尼、俄克拉荷馬州等頁岩油主要生產州,而這些州也是中期選舉的搖擺州,是特朗普能否連任的關鍵州。

還有暴跌的美股,要知道美國人有一半的財富在美股中,暴跌的美股令美國人財富減少。

當此時,特朗普相對應的推出救市計劃,迫使美聯儲降息,挽救美股和美國人民於水火之中,任誰也受不了啊。

等原油跌到30美元左右跌不動了,而四大州的頁岩油巨頭來找特朗普訴苦後,只要答應他的條件,那麼此時和薩勒曼打個電話,迫使沙特和俄羅斯回到談判桌上,既獲得國內是有巨頭的支撐,又向美國人民證明自己完全有能力連任。

特朗普獲取選票以及國內支持,普京爭取話語權,搶佔原油市場份額,薩勒曼則坐上“鐵王座”,其他英國、日本、法國等則獲得原油“打折券”,不可謂不完美,雨露均霑,各取所需,所以Don't be silly,哪有那麼多戰爭,只不過是一場皆大歡喜的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