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鸟瞰


社会工程

美术馆所在的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起初地方政府考虑在城外的开发区内选择建设用地,然而我们作为建筑师则建议将美术馆设立在人口密集的乾州古城的中心区,因为我们认为文化设施应该尽可能地方便居民使用。穿城而过的万溶江流经吉首的核心地带,因此我们构想了一座横跨江面、兼做步行桥的美术馆。我们希望人们不仅会专程去欣赏艺术,也可以在上班、上学、或者购物的途中与艺术邂逅。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万溶江上的吉首美术馆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从相邻街道看吉首美术馆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鸟瞰



插入肌理

如今,许多诸如博物馆和剧院的当代文化设施都被当作独立的纪念物而远离社区。我们认为美术馆不应该从区位上脱离受众,因此将其嵌入到现有的城市肌理中,两岸的桥头部分与万溶江畔的排屋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些排屋包含了店铺、餐馆、小旅馆,楼上通常便是屋主的居所。因此,吉首美术馆位于河两岸的入口都可以被视作混合功能街道界面的一部分,从而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吉首美术馆嵌入现有城市肌理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东侧入口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西侧入口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西立面局部


转释传统

被称作风雨桥的廊桥在我国山区里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跨越河流或山谷的功能,它们也是供旅人休憩、商贩摆摊售卖的公共空间。作为对这一古老建筑类型的当代诠释,我们的设计在保持传统廊桥的交通与歇脚功能的同时引入新的艺术内容,并将风雨桥的形式语言加以现代化。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风雨桥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黄昏中的吉首美术馆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钢结构桥局部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步行桥层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透过步行桥天窗仰望大展厅



桥梁建筑

美术馆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下层的钢桥是开放的桁架结构,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一个带顶的街道,同时也助于疏导洪流;上层的现浇混凝土拱桥内部设有画廊。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美术馆的服务空间如门厅、行政办公、商店和茶室则被安置在两端的桥头建筑内。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侧河岸进入美术馆。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桥身立面筒瓦遮阳系统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大展厅末端玻璃幕墙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大展厅内混凝土拱桥下方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大展厅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东侧入口大厅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东侧大厅楼梯间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过渡空间左墙上的混凝土预应力锚索紧固件

吉首美术馆:艺术,在生活的途中

▲三楼混凝土拱桥内部画廊

项目名称:吉首美术馆

  • 项目地点:湖南
  • 项目规模:3535.4m2
  • 设计公司:非常建筑
  • 委托方:吉首市德夯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 建成时间:2019
  • 摄影师:田方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