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突圍!東莞製造走出微笑曲線

3月5日傍晚5時許,東莞市慕思寢具有限公司的一場大型視頻會議之後,慕思公司的工作人員們沒有下班,反倒是繼續投入到一輪直至深夜的加班之中,因為3月6日還有一場大型的全國直播。

“我們目前還是摸著石頭過河。” 慕思愛心基金理事長邱浩洋謙虛地表示。但是,慕思直播帶貨的能力已經讓不少同行羨慕。

截至3月3日,慕思直播活動共計吸引共計超550萬觀眾在線收看,全國共計下定共103348單。

逆势突围!东莞制造走出微笑曲线

利用直播等互聯網工具進行銷售,正是東莞傳統產業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眾多突圍路徑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東莞傳統制造業備受衝擊的同時,也憑藉深厚的積累和不斷自我革新的精神,不斷提升競爭力。一直以製造見長的東莞傳統產業,在疫情的推動下主動謀變,加速學習線上營銷新技術及場景,打磨研發設計硬功夫,提速邁向微笑曲線兩端。

疫情之後,這些富有生命力的企業將有望迅速恢復元氣,並獲得更快的發展加速度。

自救:

遭遇訂單難和復工難

東莞大朗人有一句老話:“有冬天的地方就有大朗毛衣”。但是疫情面前,最喜歡冬天的大朗毛織企業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流。3月1日,大朗毛織貿易中心正式復市,在貿易中心入口處,管理人員搭起防疫點,對進出人員測量體溫,並檢查健康申報情況。但是在內部大廳內,來往的人流卻顯得稀稀拉拉。

東莞大朗鎮被譽為“織城”,全鎮擁有超過1.3萬家毛織相關企業,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原料輔料、機械設備、洗水印花、物流貿易等產業一條龍配套。全鎮毛織品市場年交易額佔廣東省毛織品銷售總額的70%以上。

過去,在這片土地上高速循環著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停下來。儘管疫情防控為重成為普遍共識,但是產業鏈在“流血”也是事實。

一家不願具名的大朗企業坦言,今年春款產品開發生產了10多萬件的現貨,目前銷售情況很不理想。

企業不開工,收入沒有了,但是每個月卻必須支付廠房、辦公室、店鋪的租金以及員工工資,許多企業都覺得“壓力山大”。

四川人王小蘭在虎門博頭開了一家微型製衣廠,有10多名員工。雖然她的工廠很小,但每個月租金也要近萬元。王小蘭目前人在老家,照顧腳部受傷的丈夫。雖然生活表面上很平靜,但是已經兩個月沒有收入的她心中卻非常焦慮。

房東主動給王小蘭減免了每月1000元房租,但這只是杯水車薪。

幾個月下來各項開支已經基本掏空了她的積蓄。

對企業而言,春節後最大的危機是其實是訂單的不足。

春節至今,王小蘭還沒有接到新的訂單,沒有訂單,她的工廠也沒法復工。“家裡還有債務要還,女兒還要學費。”王小蘭說,如果再接不到訂單,她準備先把工廠停掉,到其他製衣廠上班賺錢來度過危機。

對於大型企業而言,訂單的重要性也是一樣。“關鍵是要把訂單恢復,寧願不賺錢,也要有現金流。”創域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國榮表示,目前最擔心的還是銷售停滯導致整個企業生產的停擺。為了支持經銷商,創域在2月中旬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幫所有經銷商的導購員發一個月的工資。林國榮說,疫情期間企業面臨不少困難,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給經銷商帶去溫暖,堅定信心共克時艱。

接到訂單並復工之後,員工能否及時到位也同樣是個問題。盛寶兒針織有限公司旗下擁有著名服裝品牌皇仕鯊,是大朗毛織行業代表性企業之一。企業負責人張鳳金表示,今年開春以來,工人復工較往年有所推遲,並且工人返莞後需進行14天隔離,因此預計工廠要到3月中下旬才能恢復正常生產。

拓渠道:

電商優勢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疫情期間,“宅”經濟成為主流,電商渠道,成為各大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線上賣貨,正是虎門服裝產業的強項。服裝電商最早於2003年便在虎門萌芽。到2019年,虎門鎮全鎮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及個體戶超過8000家,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網上銷售額約478億元,年快遞業務量約3.8億票,日均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超100萬票,約佔東莞市快遞業務量的1/4。

東莞市卡蔓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曉軍表示,為了提升銷售,卡曼儘可能運用各種線上銷售渠道,讓公司銷售保持熱度。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和很多商場保持聯繫,不少商場緊急組織了很多微信營銷群、小程序,卡曼積極加入上述銷售渠道,並將自身的銷售網絡匯合到一起,儘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2019年舉辦的大朗織交會上,就首次舉行了首屆主播大賽,凸顯出“毛織企業+直播帶貨”的新趨勢。許多商家也期待網上銷售能夠成為今年毛織業一個重要的爆發點。

“我們工廠雖然暫時停工,但是較早開展電商業務,在唯品會等平臺銷售,疫情期間銷售額反而較往年有所增長。”張鳳金表示。

“網上銷售能夠更好更快對接供需兩端,同時對產業鏈也是一次重塑,壓縮了中間環節,對於企業走出當下困境可以發揮特殊作用。”大朗電商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葉梓欣表示,大朗電商協會已經積極從人員培訓、渠道對接等方面為鎮內企業“觸網”提供幫助,包括引入阿里巴巴、拼多多等重要電商平臺,幫助毛織企業賣貨。

“這次疫情更顯示出電商的重要性,今年毛織企業面臨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的問題。”葉梓欣表示,如今在廣州等大的服裝集散市場,銷售人員線下銷售和直播賣貨兩頭兼顧的情況已經較為普遍,在這方面大朗的毛織企業和商家還有很大轉型空間。

在2月底舉行的大朗毛織管委會工作會議上,分管副鎮長曾悅就表示,結合走訪企業所瞭解的情況,毛織管委會接下來不僅要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還要規劃大朗毛織的未來發展。總體方向是抓住銷售和設計兩端,推動大朗毛織從生產基地向貿易市場發展。具體包括摸清家底,建立完善的毛織數據庫;營造更好的毛織產業發展氛圍;加快搭建完善銷售、設計、生產、電商四個平臺等。

除了直接賣貨給消費者之外,服務於商家的電商工具也受到歡迎。眾家聯副總裁陳清華表示,傳統企業,轉型步子比較慢,步伐重,但好在近幾年東莞的傳統制造業也都已經習慣了使用互聯網,並不斷加速線上渠道的建設。為了幫助企業復產。眾家聯作為以“傳統產業+互聯網+金融資本”為核心路徑的傢俱產業鏈整合服務平臺,也在積極助力家居企業復工復產。眾家聯通過打通傢俱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幫助疫情期間的傢俱生產企業能夠更加方便和低成本地採購到各種原材料。

新探索:

直播帶貨同樣玩得飛起

“潘總不容易啊”“潘總加油”……3月1日20時許,廣東新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結儉走進直播間,粉絲們一下炸開了鍋,紛紛留言加油打氣,讓第一次走進直播間的潘結儉十分感動。

直播帶貨,正成為許多東莞傳統企業用好互聯網經濟解決企業難題的方式之一。

“3月1日晚,我們舉辦了互動活動,其中就有CBA球星簽名球衣、籃球等環節,當天我也是第一次出席直播間,極大調動了粉絲積極性。”潘結儉告訴記者,當晚直播賣貨效果不錯,“一晚賣了十多萬元,比平時多了幾萬。”

3月4日下午4點,新盟食品專營店準時開播,“鄉親們”“好嗨喲”……網紅主播積極與粉絲們進行互動,直播間裡擺滿了每日生機、小牧、皇族等品牌食品。

“小牧蘇打,御之味蘇打,鐵尺蘇打,您值得擁有。“”直播間裡,主播正忙著和粉絲互動,不時有粉絲前往下訂單購買。記者留意到,整個直播間裡,粉絲量基本維持在1萬多,高峰時可達2萬多人。

在東莞,通過直播賣貨初戰告捷的企業還有很多。截至3月3日,慕思直播活動共計吸引共計超550萬觀眾在線收看,全國共計下定共103348單。據瞭解,慕思團隊從2月初開始策劃籌備本次活動。3月1日便開啟了全國首場大型直播活動。“活動剛開始,直播間就吸引了超過160萬的用戶在線,高峰時期超過291萬人同時觀看。”活動當天訂單數量就超六萬單。

按照計劃,3月25日前,這些訂單成交後,慕思還將以客戶名義每單捐出100元用於疫情防控。

“疫情期間很多人在家裡待的時間長,因此對健康睡眠產品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長。”慕思愛心基金理事長邱浩洋說,疫情期間,企業必須開拓銷售渠道,而在很多線下家居商場尚未復工的當下,線上渠道尤為重要。一方面,慕思此前已經在天貓商場等平臺開設了網店。有了一定的線上銷售的經驗積累。另一方面,慕思也將繼續積極探索包括直播賣貨在內的其他線上銷售渠道。

嚐到了直播帶貨的甜頭後,越來越多的東莞企業開始嘗試通過直播帶貨提升銷量。此外,微商形式的服裝銷售也成為虎門鎮小微企業的突圍的方式。“老闆就是銷售員,每天在朋友圈和各個微信群推廣自家產品,通過社交工具滲透對接需求,在艱難的時候活下去。”虎門鎮一批發商告訴記者,許多小微企業主親當業務員,儘量減輕損失。

逆势突围!东莞制造走出微笑曲线

重研發:

疫情激發企業的創新意識

2月18日,東莞市博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左九玲接到了一個棘手的訂單——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發熱門診擴建項目緊急採購121臺通風設備。

“第九人民醫院的通風設備是我們原本就有的產品,可以立刻上馬開工。雖然量大,但輕車熟路,辛苦點就是了。但海南醫院發熱門診的訂單不但要的時間急,而且對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對於公司的技術人員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左九玲表示。

在此之前,該醫院也找了很多廠家進行詢問,但無一例外地被拒絕。“醫院要求工期只有3天半,但通常這個工作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左九玲笑道。

她同樣犯愁,“對於我們來說,這121臺設備,按通常的時間,需要15個工作日的時間。而且技術難度大,中間需要多個技術難題的攻克。”

除了與疫情賽跑外,左九玲還遇到了急需攻克的技術難題——在通風設備里加入紫光燈、多層過濾層,實現保持通風功能的同時,為通風設備添加防護口罩和殺毒滅菌器。

“這樣的產品幾乎是從“0到1”的創造,我們之前從來沒做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唯有一步步地摸索。”左九玲說:“經過無數次的調整和嘗試,我們團隊的成員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在規定的時間內研發趕製出‘N95版’通風設備。

從2月18日起,歷經三天三夜,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就此上演。當2月21日下午3時許,當最後一批通風設備裝車運走之後,左九玲和同事們同時鬆了一口氣。“當把產品送上貨車的時候,奔赴一線的時候,我跟幾位團隊成員的愉悅難以言喻。”

左九玲說,過去該公司只是生產傳統的通風設備,但這次研發“N95版”通風設備的過程讓她更深地意識到了自身的潛力和創新的重要性。左九玲已經決定,接下來將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產品,在環保、節能等方面下功夫,在產品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新模式:

“共享模式”有妙用

近期接到不少訂單,廣東新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結儉卻犯了難,因為“訂單越來越多,但不少員工不能返崗,產能卻遠不能滿足”。

共享員工、共享信息、共享訂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食品名鎮東莞市茶山鎮積極打好政策“組合拳”,以擁有110家會員企業的東莞市食品安全促進會為載體推動企業抱團取暖,通過“共享模式”為產業突圍開出了一劑“良方”。

2月29日,在新盟食品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響成一片,佩戴口罩的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從其他企業“借來”的32名員工在包裝食品。

“2月2號復工後,公司就接到不少利潤豐厚的訂單,但有1/3員工暫時沒能回到工作崗位,導致產能無法滿足訂單需求。”為解決用工難題,身為東莞市食品安全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的潘結儉曾向其他企業提過“借人”意向,但總因工資發放、社保關係、勞動關係等相關法律難題被“卡脖子”。

但幸運的是,在茶山鎮政府協調下,新盟近日與一家企業達成“共享員工”協議,這也成了東莞市首宗“共享員工”協議。

“借來的員工上崗後緩解了一些產能。”潘結儉稱,公司計劃今年增資擴產,企業目前產能在50%左右,缺工200多人,“相信有‘共享員工’和政府相關暖企政策,員工缺口大的問題很快能解決,將會很快恢復100%產能。”

據茶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新盟外,茶山還有多家企業亦通過“共享員工”模式解決用工餘缺調劑,人社部門也在積極協調。

除了“共享員工”,茶山鎮在“共享物資”保障復工復產上,也有不少嘗試。

針對口罩、消毒液等物資緊缺的情況,茶山鎮統籌協調企業防控物資保障,按照上崗人數給予60元/人的一次性防疫物資採購資金補貼,併為企業提供代購服務。在此基礎上,茶山鎮依託行業協會引導企業根據儲備實際,合理調配防控物資。

如今,“我的”就是“你的”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茶山企業在幫助他人、也從中受益。比如,廣東佳匯香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志博就是個熱心人,得知武漢等地急缺口罩時,他主動把準備的口罩捐了。公司開工後,蔡志博才發現僅剩的口罩只夠用10天左右。但他的困境,卻迎來了不少企業的援手。

茶山還積極鼓勵行業協會組建聯盟,引導企業共享物流渠道、共享訂單、客戶需求和材料供應等信息,抱團發展進一步穩定開拓市場。

年前,東莞市樂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遊祖奇與南京客戶約定了發貨時間。原本合作的物流公司受疫情影響沒開工,遊祖奇只能找專車物流,但費用高且需裝滿一個車才能發貨。

瞭解到其他企業也要發貨到南京,遊祖奇便與他們商量,並決定同拼一輛物流車。“能準時把訂單發出去,我也鬆了一口氣。”

與遊祖奇共享物流車的遊海明也得到鎮內其他食品企業的支援。

經營東莞市利明軒食品有限公司的遊海明告訴記者,“開工後,我發現製作麵包的黃油存量不多。跟其他企業老闆說了後,對方還沒開工就特意趕回來讓我到倉庫拿材料。這批訂單年前就定下交貨時間,不按時交貨有損信譽,如果不是他的幫助,我們損失就大了。”

“疫”考之下,“信息共享”解決了廣東漢和食品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天波的資金難題。

“我們增加了防疫物資的生產,年前準備的資金買不到充足的材料。”得知政府出臺了惠企政策,周天波便邀請新盟食品、樂盟食品等企業一起向銀行申報貸款,幾家企業聯合申請、相互給銀行做擔保,解決了一些小企業擔保難的問題。

集專業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東莞市秀峰香食品有限公司訂單多,眼下,雖已復工復產,但產能仍有所限制。當得知同行有些企業缺訂單,他們主動將價值1000萬的20萬箱麵包訂單分流給鎮內2家企業。

“疫情之下,從接到訂單到出貨,20萬箱麵包能在10天內順利交付,這得益於企業協作模式的潛能爆發。”該公司總經理游水生說。

重服務:

疫情期間,名傢俱展組委會與家居企業、經銷商、設計師、家裝機構等群體聯合發起共建為期5天的“戰疫情·家居人在行動”首期官方社群公益課,推動家居業人士相互抱團,交流取暖。這次社群活動不但帶動了家居企業之間的交易合作,還募捐了16104元用於捐贈給湖北省慈善總會。

逆势突围!东莞制造走出微笑曲线

名傢俱展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組織這次活動,是為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更好地服務參展商和觀眾,為行業的發展發揮展會的作用。在公益社群微課堂中,侯德峰、歐傑、趙家堯、賴常富、徐紅虎等嘉賓分享了不少行業乾貨,同時在交流過程中,也設計了買家需求發佈、品牌企業線上路演、疫情應對策略分享等環節,堪稱是一場線上“微展會”。

除了行業協會積極為企業提供服務之外,品牌商也通過多種服務,全力支持經銷商度過難關。

“如何提升經銷商的理念,目前最有效的辦法是在網絡上培訓”。城市之窗副董事長趙家堯透露說,經銷商壓力很大,如果失去信心,將來就沒有機會去重新佔領市場,而家居企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是通過經銷商來實現的。

信心比金子還貴。為此,城市之窗抓緊時機為展開各類培訓,幫助經銷商從坐商到行商,開闢多種渠道,從簡單地賣傢俱轉變為承接全案服務、一站式服務的高級服務商。

具體來說,城市之窗給經銷商開網課,佈置作業,提升經銷商對全屋定製的理解和對品牌產品的理解。例如讓經銷商更加了解產品的設計理念、結構、工藝、材質、亮點、賣點。目前,城市之窗已開闢了三期的產品知識講座,有1000多人參加。此外,城市之窗還舉行了整案設計大賽,吸引了哥專賣店的100多名設計師報名。

此外,城市之窗還在網絡上向經銷商開放其整裝中心的模式素材、案例,引導經銷商從簡單地賣傢俱演變成整案、全程服務的服務商,打造整體方案。

“疫情影響雖大,但市場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成功的家居人就是敢拼敢闖,敢於挑戰。”趙家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