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沒有一位明星流量、沒有華麗的場景,《驢得水》僅僅用話劇性的拍攝手法、精湛的演技、引人深思的故事情節拿下豆瓣高達8.3的評分。

《驢得水》用喜劇的形式傳達著1942年那個特殊時期極致的悲劇,將教育、謊言、人性、貪婪、純真、妥協展現得淋漓盡致。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part one :悲慘年代——從整體看荒誕

沒有一個人是錯的,但所有人都是錯的。

故事發生在1942年由國民黨統治的一所鄉村小學中,由於地方偏遠,學校裡只有一位校長、三位老師和六位學生。校長與教師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工資,將學校一頭拉水的驢上報為英語教師,就這樣,呂得水的工資一直被應用於各個方面。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當國民黨教育部領導需要視察呂得水老師,校長與教師開始用更多的謊言、犧牲來詮釋當初的貪婪,在撒謊時每個人都將僅有的善良貢獻了出來。

電影用短暫一個多小時的時長刻畫了數個極具鮮明特色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著社會、教育與現實的真相。

一個謊言的出現往往需要無數謊言去彌補

在1942年那個混亂的年代,在極度貧苦的地區為了多拿一份工資,多獲得一份利益,校長帶領教師們撒了第一個謊。

在教育特派員來調查呂得水老師的情概況時,大家便慌了神。正義的鐵男與單純的佳佳希望將事實說出,但是被其他人阻止了。

鐵匠就這樣被迫登上了鬧劇的中心,假扮呂得水老師、欺騙特派員獲得每月被教育局剋扣7萬法幣後的3萬法幣、騙取美國教育慈善家、鐵匠假死、佳佳成為為了讓父親拿到美金而假扮鐵匠未婚妻、鐵匠“復活”與佳佳舉辦婚禮等等一系列的荒誕謊言陸續上演。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一個謊言的出現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更大的犧牲來彌補。但謊言終究是謊言,總有一天會被此避免一系列鬧劇出現的根本就是不去撒第一個謊。

當悲劇、氣氛烘托到極致的時候,鐵匠的老婆一聲吶喊劃破婚禮的喜悅,用喜劇的方式將整個由謊言編制的“夢”絞碎。觀眾心中也由極度的壓抑轉化為極度的痛快!

得不到便想去撕毀是多數人的極端自私表現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這是電影中裴魁山與鐵匠在“成長”中轉化出的一種極端思想。

裴魁山原本喜歡著張一曼,“一曼,我喜歡你,我想娶你,我想和你過一輩子。”“你根本不是放蕩,你就是太單純了。”一曼拒絕了,她難道真的那麼無情且放蕩麼?不,她是真正看到了裴魁山的內心。在裴魁山離開一段時間後,他穿著一身貂皮回到了學校。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正是夏天,裴魁山的貂皮大衣一方面暗示了自己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對一曼恨到了極致。得不到一曼的真心便將自己愛幻化為無限的恨意,第一個謾罵一曼、不願意為教育犧牲自己的利益、對待特派員及其諂媚,裴魁山成為最為卑賤狡猾狹隘的人。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鐵匠也漸漸由無知轉變為自私,他對一曼是真愛,起先也以為一曼對他是真的愛,但當一曼為了讓鐵匠與鐵匠老婆和好說出“你就是個牲口”時,鐵匠將自己珍藏的一曼的一縷頭髮灑落在地時便完成了轉變。

鐵匠開始嘗試分析當下的局勢,逃避自己彪悍的老婆,明白大家必須需要藉助自己才能將謊言繼續。藉助特派員的權利來進行侮辱一曼,當聽到佳佳要去美國時自己從棺材中“甦醒”也要去美國等均是鐵匠的“崛起”。鐵匠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便要毀滅,是“鳳凰男”崛起的怨恨報復,同時也是在掌握權利後的“全面反擊”。

在特殊年代的利益抉擇中犧牲的往往都是女性

在1942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在特殊統治時期,在金錢、 利益的抉擇中女人往往都是受傷害的一方。

一曼與鐵匠發生關係是校長的放縱、是裴魁山與鐵男的懦弱、是在利益抉擇中的女性犧牲。在鐵匠老婆來找第三者時,一曼也被局勢所迫而自己承認自己與鐵匠的關係。為了讓鐵匠能夠繼續冒充呂得水老師,為教育局繼續貪汙美國支援教育的資金,一曼被校長剪了頭髮精神失常了。單純的佳佳被拉下水,為了所謂全局的利益冒充鐵匠的未婚妻甚至與鐵匠結婚。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在1942年的那個特殊年代,為了集體的利益與“教育”的未來,一曼與佳佳紛紛被校長與其他人拉下了利益的陰溝。男人們的懦弱往往需要女人來承擔,在利益的抉擇過程中犧牲的往往是女人。

最能教人成長的是認清自己的處境

“當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裴魁山與鐵男在酒後交流時感嘆著。

在1942年的社會大背景下,最缺乏教育的是社會中的黑暗與利益爭奪,而最能夠教人成長的是認清自己的處境。

鐵男認清楚自己手無寸鐵的處境、佳佳明白自己單純善良分文不值的處境、鐵匠明白自己需要奮起反擊的處境等等均開始成長,將原本的自我“殺死”,開始尋求真正的自我。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當我們開始認清並分析自我的時候,便是開始成長的時候。

part two :特殊時期——從個體看荒誕

電影中每一位人物角色都將純真、善良與壓抑、荒誕的博弈展現至極

  • 校長:一位堅持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被世俗磨練得圓滑與利益至上的教育者。

開始的謊言便是校長提出,他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另一方面又希望將教學進行的更好。校長將個人的利益隱藏於教育至高點之後,將自己所做的行為、所說的話語都歸根於發展農村教育,但校長卻是將利益高於一起的個體。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影片中,在風平浪靜時校長是那個陪一曼跳舞的溫柔紳士,在面對利益抉擇時校長放任一曼為學校的利益與鐵匠發生關係、讓一曼自己承認與鐵匠發生關係、親手減去一曼的頭髮。

但是天道好輪迴,校長為不讓美國人看到一曼瘋癲的樣子一再囑咐一曼“什麼也別聽,什麼也別管。”,後來校長在女兒結婚時別綁在窯洞裡時,一曼聽從了校長的囑咐,“什麼也別聽,什麼也別管。”並沒有將校長解救出來。

校長有錯麼?沒有,他是真正熱愛教育的人,也是在不斷維持局面的人。

校長沒錯沒?有錯,他如果勇敢一點、真實一點、忽視利益一點便不會出現後續的謊言騙局。

  • 張一曼:一位追去自我與自由的新女性

電影中極具爭議性的女性角色,原本淪落風塵的她在看淡世間一切後追尋自由、嚮往自我、及其聰慧但是卻仍然有血有肉。她的存在真真正正展現了有情有義。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從紅花滾滾的世界摸爬滾打過的一曼具有超高的情商,能夠隨機應變化解無數尷尬局面。她能夠理性判斷一個男人的本質。對於裴魁山,可以一起玩,但是不能一起永遠。

《動物狂想曲》中的兔子小春是他人眼中的“公交車”,但是這是小春認為自己作為食草動物被尊重被重視的唯一方式。

為了學校的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為了讓裴魁山放棄自己,一曼選擇與鐵匠發生關係。為了讓鐵匠的媳婦在美國人來檢查時快點離開,她選擇放下尊嚴自己承認自己的行為。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她屬於新思想的女性錯放在了舊思想的環境,她並不放蕩而是見過太多黑暗仍保持自我後的太過單純。

她有錯麼?沒有,她最有溫度最單純,雖然嚮往自由但是最有情有義。

她沒錯麼?有錯,她不該在那個年代拋棄所謂的婦德,不該為了那些根本不值得的人去與鐵匠發生關係。

  • 趙鐵男:手無寸鐵的真爺們

最開始的隱瞞,鐵男就是不同意的。當鐵匠讓大家謾罵一曼時,鐵男最仗義,他堅持著自己的正義、不滿、氣憤與友情變向謾罵著鐵匠與其他人。

“我要你打她!”

鐵匠又一次凌辱一曼,讓鐵男出手打罵一曼,但鐵男並沒有屈服而是誓死抗爭。

鐵男算是電影中最為剛烈正直的男性角色,他講義氣、有血性、敢於與一切不公平說不,他曾經無數次想要將真相揭露,但是他除了敢於吶喊的思想以外什麼都沒有。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在鐵匠要殺驢,並堅稱自己是呂得水老師後,鐵男將一切全盤托出。

但是利益已將將事實掩埋,“我看誰敢往這過,有種你就崩了我!”

當那一聲槍響,趙鐵男就“死了。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只是因為第一槍打中了而已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後來的趙鐵男已經是一副向世俗屈服的軀殼。當看到一曼要被強姦時,鐵男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敢於站出來保護一曼的男人,而是一個一味求饒的“懦夫”。

鐵男有錯麼?沒有,當子彈從他的臉頰旁穿過的時候,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無能與魯莽,他開始向世俗屈但卻仍然保存著自己的良知。他明白了只有手裡有“槍”才能夠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

鐵男沒錯麼?有錯,他向特派員下跪了,向權勢下跪了,他將原本那個正直仗義的鐵男“殺”了。

  • 鐵匠:一位後起的“鳳凰男”

一次機緣巧合讓鐵匠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工作與生活,原本單純的鐵匠好像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原本的生活有多麼渾渾噩噩與黑暗無知,他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了不再沉淪於妻子的鞭打與辱罵,他開始變得更加自私與無情。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披上代表黑暗與貪婪的貂皮大衣,他利用呂得水老師的身份開始掌握騙局,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他開始嘗試展現自己的貪婪與他人的貪念。

鐵匠有錯麼?沒有,他只是有無知走向了黑暗

鐵匠沒錯麼?有錯,當原本一無所有的人手握匕首時便開始摸不準方向,素質與能力不匹配會帶來無限的災禍。

  • 裴魁山:“痴心漢”的背面是“屠殺者”

對一曼單純得痴愛, 原本想為一曼爭取最好的一切,但是到後來他發現一曼是自己得不到的女人,發現一曼與鐵匠發生了關係,他對於一曼的愛便開始有了質的轉變.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他拋棄了原有的痴愛變成為披著貂皮、冷酷、唯利是圖、諂媚的模樣。他對於一曼,愛得不到那就恨到極致。無限的謾罵與羞辱,“哈巴狗”式的阿諛奉承著教育特派員,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小人。

裴魁山有錯麼?沒錯,他無法忍受自己心愛的女人與他人發生關係,他開始將視線轉移到自己的事業上。

裴魁山沒錯麼?有錯,他太過極端且自私,太過諂媚與狹隘。

  • 佳佳:單純善良、幼稚無邪的青年人

電影以佳佳這個單純的女學生正直的思想與金錢為線,將大家為了利益撒的謊言一個個串聯起來。她說一個單純善良的學生。

有人罵佳佳是蠢貨,不會評判局勢,所有的禍端都是佳佳引起,

但佳佳只是一位學生,一位單純、善良、幼稚、美好的學生,她沒有經歷過社會的鞭策,她的世界永遠乾淨與美好。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當佳佳披上婚紗、塗上紅唇時,原本的那個稚嫩孩童就消失了,她真正成為了大人。

佳佳有錯麼?沒錯,她是純真、善良、正義的代表,沒有經歷過社會黑暗的洗禮。

佳佳沒錯麼?有錯,她最終向社會低下了高昂的頭顱。

  • 鐵匠老婆:無所畏懼才能與正義站到一邊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鐵匠老婆可以算作電影中唯一一個無所畏懼的人物了,

用傳統的方式經營著自己“女強男弱”的婚姻,當老公出軌時敢於立刻去討要說法,當老公再婚時敢於跑到婚禮大鬧,徹底打破這一系列荒誕的謊言。

沒有人是錯的,但每個人都有錯

電影以一曼將親手縫製的校服擺放好後自殺、佳佳放棄到美國發展而是去延安找自己的哥哥為結局。

這對於一曼來說是最好的解脫,她終於獲得自己真正的自由與自我,不必再遭受社會世俗的鄙視與唾棄;這對於佳佳來說也是最好的結局,在經歷種種後的她成長了,看透了1942年的社會大背景,決心到延安尋找自己靈魂中的正義與善良。

喜劇是最極致的悲劇《驢得水》:一頭驢引發的人性思考


那是一個無限黑暗的社會大背景造就的悲劇,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醜陋。

沒有一個人死去,但每個人都死去了

這就成長麼?不,不是!

《少年的你》中陳念說過:“高考過後我們就是大人了,但是沒有曾經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該如何變成大人。”

還好佳佳去了延安,去尋找延安的光明與正義,去維持自己心中自由與理想。

1942年,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驢得水》,那是一個特殊年代的荒誕鬧劇。

但只要心中正義就永遠不會被黑暗淹沒。只要心中有光明,就永遠不會被利益打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