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最萌动物评选,请选它


大熊猫原产于中国竹林地区,在过去半个世纪内一直是野生动物保护的象征,拯救大熊猫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图:竹林后藏着一只大熊猫。它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周围,对着最爱的食物大快朵颐。熊猫曾经既吃肉,又吃植物。至少200万年前,它们的食谱变成了竹子。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中国中部的偏远山区,这里竹子茂盛,气候凉爽湿润,最适宜它们生活。夏季,它们可以攀爬到13,000英尺的高度,采食生长在高坡上的竹子。图:一只大熊猫宝宝躺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草地上。 摄影:AMI VITAL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食草动物往往有着较长的肠道,用以帮助对纤维物质的消化,而这种特征却是大熊猫所不具有的。而且,在2009年对大熊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科学家们发现大熊猫缺乏一种基因,该基因与所有已知的能够帮助分解发现于竹子及其他植物中纤维素的酶类相关。图: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大熊猫。这种标志性的黑白色哺乳动物数量正在缓慢恢复中。 摄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大熊猫对于竹子的胃口似乎永远不会满足。大熊猫通常一天中整整有半天时间都在进食——每24小时中要吃上12个小时——并且每天要排便数次。大熊猫每天需要吃28磅竹子以满足日常需求,甚至用拇指一般的修长腕骨拔出植物的茎秆。它们有时也以鸟类或啮齿类动物充饥。图:在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大熊猫正在树梢上玩耍,一脸憨态可掬。 摄影: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理论上来说,野外栖息地连在一起后,大熊猫会更容易找到配偶,并提高基因多样性。它们的活动空间也更大了:随着气候变化,爱吃竹子的大熊猫可以自由地觅食。图:在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大熊猫正带着宝宝探索领地。 摄影: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大熊猫喜好独处,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可以帮助雄性避开彼此,并在春季求偶交配。雌性大熊猫在五个月的孕期后分娩,每胎产1-2仔,但无法同时照看一双幼仔。图:在中国大熊猫繁育中心成都研究基地,一头年幼的大熊猫正在享用竹子大餐。摄影:JAK WONDERL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