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以前一直有每月整理看過的書的想法,就是一直犯懶動不起來。

直到看到《影響力》中的一句話:“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因為書面承諾需要付出比口頭承諾更多的努力,而所付出的努力越多,承諾者努力完成承諾的幾率也就越大。

於是我決定以後每月都會將上個月看過的書整理成一篇文章發出來,既是分享,也是對看過的書一種交代。我總覺得,看過的書不留下點什麼就相當於白嫖,那麼希望到年底,我能超自信地說:我沒白嫖!

先說明一下,我看書是沒什麼章法的,看到什麼感興趣就看什麼。雖說看書成體系會好點,但是這樣我往往看不到2、3本書就厭煩了,感覺就像學語文學久了就想做做數學題換換腦子,於是我除了每月會固定看一本寫作指導類的書之外,其他的書就全憑自己心情。

2月份一共看了5本書,按時間排序分別是

《巨人的工具》、《聖誕頌歌》、《情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金字塔原理》


《巨人的工具》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嚴格來說,這本書不完全算我這個月看的,因為我前前後後加起來看了一個多月。

之所以看這麼久,是因為這本書實在不算有趣,想一口氣看下去吧又覺得稍顯枯燥,放下不管吧又覺得裡面有些東西很吸引人(其實是想著萬一就找到人生的成功秘訣了呢)。

咋說呢,拖拖拉拉地總歸是看完了。

這是一本集合了美國知名投資人、作家、編劇、演員、運動員等成功人士的成功智慧的書,內容來源簡單講就是作者蒂姆·費里斯辦了一個挺出名的博客節目,請了許多有頭有臉的人來聊天,並將他們的聊天記錄整理整理出版成書,看這書有種看大神分享通關經驗的意思。

《巨人的工具》這個書名也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思在,內容分為健康、財富和智慧三個板塊,健康談的是生活方式,我不太感興趣,主要還是看了財富和智慧的部分(嘿嘿,想成為有腦子的有錢人)。

內容雞湯歸雞湯,平心而論,有些內容還是挺讓人有啟發的,特別是看到那些現在功成名就的名人們在20、30歲的時候也會有迷茫失意的感覺,就會覺得自己其實也沒那麼糟。

讓我很有啟發的是書中很多人提出了“不要害怕”的觀點,年輕的人們總是怕這怕那,怕死、怕失敗、怕變成異類、怕被嘲笑……但真正冷靜下來想想,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就像書中提到的『焦點效應』,我們以為人們都很關注我們的一舉一動,事實上,沒有人在乎我們在做什麼。

對書感興趣可以看看→


《聖誕頌歌》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這本書是在看《巨人的工具》書中提到的“狄更斯法”時被種草的,是查爾斯·狄更新的中篇小說代表作。

書中主要講的是吝嗇鬼史克魯吉在聖誕夜前後與代表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幽靈度過了讓他刷新三觀的驚魂時刻,受到感化後,最終變得樂善好施的故事。篇幅簡短,極富寓言含義。

在我看來,史克魯吉是用一生在治癒童年的那一類人。童年和少年時期過得貧窮缺愛,到了能出賣勞力賺錢時更加體會到錢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提升,為了賺更多的錢,他拋棄了愛人和被愛的權利,從一個純真善良的青年變成了唯利是圖的中年人、老年人。

他曾經的未婚妻這麼對他說:

“你太害怕這個世界了,……你把所有其他的希望,全部融入到追求財富上,不要因為貧窮而遭人恥笑。我眼看著你高貴的志向一個接一個墜落,直到賺錢這件事完全佔據了你的心思。”

所幸,他最後醒悟了過來,變成一個樂於助人仗義疏財的有錢老人,與年幼的自己達成和解。

這本書挺適合作為家庭讀物,一家老小不同年齡段的人讀到的東西應該會很不同。

另外,書本之外還有個冷知識,現在聖誕節的很多習俗都是從這篇文章中演變來的,狄更斯也因此被稱為“聖誕節之父”。

對書感興趣可以看看→


《情人》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這是一個有野心的法國少女設計勾引中國富少,最終雙雙墜入愛河卻不得不分開的故事。

這本書我在去年看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時就想看了,因為王小波說:

“憑良心說,除了杜拉斯的《情人》之外,近十幾年來沒讀過什麼令人滿意的小說。”

能得到王小波這麼稱讚的小說,總是想找來看看的。

怎麼說呢,第一遍看這書有點難懂,內容帶有作者杜拉斯的自傳色彩,語言偏意識流,書裡的人稱轉換和時空變化也很任性,看著看著腦子裡就浮現了那個經典問題:“我是誰?我在哪?”

但看完一遍再回到開頭時,那句“我已經老了”就顯得直擊人心。

世間的情愛總是要虐戀才會顯得情深,明明是各取所需的兩個人,最終還是栽進了這場從還沒開始就知道不會有結果的感情裡,不談未來,只看現在,不去想階層差異、種族鴻溝,聚的時候縱情聲色,散的時候決絕果斷。

臨老,垂垂老矣的少女收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的男人跟她說:

“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

也只不過是徒留一聲嘆息罷了。

能將這段過去幾十年的畸戀寫出來,我還是很佩服杜拉斯的。大抵作家,就是要把最真實的自己剖出來給世人看吧。

對書感興趣可以看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信中那人告訴你她從13歲就開始暗戀你,還為你生了一個兒子,你會是什麼感受?

這是茨威格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的故事:一個作家在41歲生日時,收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信中女人向他坦誠她暗戀了他11年,18歲時與他有過一夜情、為他未婚生子、後又淪為妓女,甚至放棄了做伯爵夫人,只為堅守對他的一顆真心。後來兒子不幸因一場高燒病逝,女人備受打擊下,也跟著重病過世。

初看時會被女人的一腔痴情感動,這是一份多麼不計回報、無私奉獻的愛。但看完之後我覺得這樣的感情很可怕,失去自我的愛情,只能是一場災難。

女人為作家奉獻了自己的肉體、青春、尊嚴、未來甚至生命,卻在作家心中連個名字都沒留下,更遑論面容身影。不客氣地說,女人實際上愛的只是她想象中的作家,這種沉溺於想象中的愛戀最終害了她自己。

一直覺得,一個人在愛人之前先要學會愛自己

,連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別人又怎麼會愛你呢?愛情該是勢均力敵,有進有出的,一味給予或一味索取都不是一段健康的感情該有的樣子。

愛情不該是一件需要拋開全部尊嚴的事情,學會愛自己,是讓自己保持一條尊嚴的底線,不管怎樣的愛情,都不能讓你突破這條底線,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對書感興趣可以看看→


《金字塔原理》

2月書單回顧 |“寫下來的承諾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開頭說過,我每個月都會有看一本寫作指導類書籍的指標,2月看的是《金字塔原理》這本書。

這是一本集寫作、思考、演示邏輯為一體的書,事實上,這三者之間是相通的,最終都是通向“表達"這扇大門。

有時候,被誤解可能不怪理解的人,許多人作為表達者,從一開始就沒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講清楚。

要想表達清楚,首先要掌握『思路清晰』這項技能,書中提出一些方法,對經常信手寫文的我來說很有啟發。

感興趣可以看看→

這本書雖然主要是指導寫作和引導思考,其實還提出了一個平常我們很少注意到的盲區:就是無論表達什麼,我們最終都是要走到解決問題這一步的,在表達之前多想想表達的內容要解決什麼問題,對成為一個有條理的人很有幫助。

當然,缺點也有,因為是外語翻譯過來的書籍,表達會稍顯拖沓,語言不是很簡練,但對其要表達的思想和方法來說,瑕不掩瑜吧。


總的來說,2月份是在別人悲慘的愛情中流淚和體會人生道理的一個月。書單裡的書總在不斷增加,想看的書很多,慢慢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