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就是——

劉半農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原名壽彭,是近現代史上中國的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創作了《揚鞭集》、《瓦釜集》、《半農雜文》,編有《初期白話詩稿》,學術著作有《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等,另有譯著《法國短篇小說集》、《茶花女》等。那麼劉半農一生是怎樣的呢?

1天才少年,名聲初顯

劉半農以江陰第一名成績從翰墨林小學考入常州府中學堂,同期錄取的還有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國學大師錢穆。後被遠近聞名的史學家屠敬山收為徒弟,並且在學校的各項考試幾乎都是名列前茅,被學校“列入最優等”。這樣劉半農的名聲一下就流傳開來。

錢穆晚年回憶說:“不三月,壽彭連中三元,同學爭以一識劉壽彭為榮。”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2奮鬥文壇,闖蕩上海

出於對學校保守的教育體制的不滿和失望,劉半農毅然從學校退學。1912,劉半農前往上海,在時事新報和中華書局謀到了一份編輯工作,並業餘在在《小說月報》、《時事新報》、《中華小說界》和《禮拜六》週刊上發表譯作和小說。由於國文功底好,悟性高,再加上勤奮和才情,劉半農很快成為上海灘文壇上一個十分活躍的小說新秀,擁有了—批讀者。

經過幾年奮鬥,劉半農在上海灘聲名鵲起,被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3以筆救國,文學革命

一個偶然的機會,醉心於通俗小說創作的劉半農在《新青年》雜誌上看到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大受震動,決定與舊文學決裂,投向新文學。同時因為與《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的會談,讓其看出劉半農是—個可造之才,於是向北大校長蔡元培推薦了劉半農

隨著一紙聘書,劉半農這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人,一步跨入了北大這個全國最為顯赫的高等學府,進入北大後,劉半農變成了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4機緣巧合,發明了“她”

劉半農在北大這個學院派佔統治地位的地方,像他這樣—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大學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視為“下里巴人”,對他能否勝任教學工作常常表示懷疑,於是劉半農很受打擊,決定出國留學。

劉半農到倫敦後不久,於1920年9月4日創作了一首題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小詩,這便是“她”的由來,同時很快被同在倫敦的趙元仁改編成了歌曲,隨後在國內流傳至今。劉半農從法國學成歸國,受到北大熱烈歡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語音實驗室。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5一語成畿,好友離世

1931年,劉半農邀請在倫敦的

徐志摩等好友聚會,徐志摩在席間說:“我明早六點南飛,明晚此時,當與小曼共飯也”劉半農打趣道:“飛空之戲,君子好之,我則不敢嘗”,徐志摩回應道:“危險再所難免,我自甘之,我苟飛死,君當為我作輓聯”劉半農笑著答應了下來。殊不知,這一別盡成了永別。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6為寫書籍,甘願捱罵

劉半農在北京賦閒的日子裡想出版一本方言罵人專輯,於是他在報紙上刊登了徵文廣告。於是和他有仇的人都樂壞了,首先,周作人用紹興土話把劉半農罵了一頓,接著語言大師趙元任用湘川皖魯等地方話罵了劉半農,等劉半農回到教室上課時,平時不喜管教的學生分別用兩湖兩廣方言罵了老師一頓,最後章太炎用漢代,唐代罵人的話罵了劉半農一通並解釋了出處。

不過可惜的是,最後也沒見

劉半農出一本關於這樣的書,可以算是遺憾。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7不幸染病,庸醫誤診

1935年2月19日是斯文·赫定的七十大壽,瑞典皇家地理學會計劃出版紀念文集,向

劉半農約稿。劉半農出於對斯文·赫定的尊敬,從1934年5月起就開始著手寫祝壽文章。後來劉半農決定再寫一篇有關北平、綏遠沿線方言聲調的論文,為斯文·赫定祝壽。為了寫這篇文章,劉半農於1934年6月19日攜白滌洲等助手離開北平,前往內蒙古等地實地調查方言音調和聲調。但在考察途中,劉半農遭到昆蟲的叮咬,不幸傳染上致命的迴歸熱。於1934年7月10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後,又被庸醫誤診,7月14日才入北平協和醫院,當日下午便與世長辭,年僅43歲。

他曾預測徐志摩的離世,自己卻被庸醫所誤。

創作不易點個贊,發個評論再走唄,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