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今年,比拼演技的節目扎堆出現。

《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演技派》。

相信你們雖然沒有全看過,但肯定看過其中一兩個,這樣的節目。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於演員而言,這是“機會”。

證明自己的機會,獲得曝光的機會。

畢竟參加這樣的節目,會讓更多人的人認識,讓更多的導演認識,讓自己的演技被人看到。所以不管是剛剛踏入娛樂圈中的新人,還是沒有知名度的老演員都不會放過。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很多熟悉的老演員,就連阿嬌和明道都來了,看來這個節目不僅能為新人打開大門,還能為老演員重新增加知名度。

殊不知。

在這場演技競爭之下,卻暗藏著一步步摧毀中國演員的弊端。

01

浮躁下的產物,好演員的災難。

說到演技類綜藝。

不得不提那17年開播的首部演技類選秀節目《演員的誕生》。

當初的初衷,嚴肅而有溫度:

節目以演技為視角,為有實力的追夢演員搭建一個演技切磋的真實平臺。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雖然還是為人詬病,宣傳全靠流量小生小花。

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好演員也的確因此發光發亮。

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鏡頭就像是照妖鏡,演技好壞一眼就可分辨出來。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如今,演技類綜藝氾濫。

本以為會是真正好演員春天的到來,卻不曾想,這是一場大型的舞臺真人“秀”。

眾所周知,一部電視劇、電影,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創作,短則幾月,長則一兩年甚至十幾年,而演員在正式拍攝之前,也都會有準備期。

好作品都需要時間打磨,而那些速成品少有優質。

但在這類綜藝中,卻時刻透著緊迫感。

時間設限,在幾天,甚至幾小時之內——

導演選取影視片段,打磨劇本,場景佈置,有時還要加上拍攝剪輯等等,全部濃縮在這短時間之中。

留給演員的時間,非常有限。

對於演員來說,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熟悉整個劇本故事的人物關係,情感變化,甚至兩個毫不相識的演員,要迅速培養出默契,反覆的進入角色情境,再從中抽離。

實在沒時間,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觀眾看到的,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瑕疵品。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這並非完全是演員演技不到位,而且真人秀本身自帶的矛盾點。

演技並不能在短時間內速成,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它需要在真正的攝影機前,不斷地演繹出錯再進步。

李少紅導演也直言參加綜藝節目的拍攝對導演和演員的挑戰都很大。

“拍攝短片和電影雖然介質不一樣,但創作都是一樣的,在短時間內進行這麼多信息的覆蓋,其實很有難度。”

在她看來,影視演員在現場拍攝時,“一條演不好可以有第二條,導演也是一條拍不好有第二條,可是在競技類節目裡面沒有第二次機會。

我幾乎沒有碰到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演員排練、備播、最後一次演出,幾乎在同一時間連軸轉弄出來。

這點不光對演員,對導演挑戰也是很大。”

李少紅認為,這對導演來講是考驗應變能力,以及是否在很短時間裡找到演員的一些問題,以最有效的辦法讓演員達到最高、最優秀、最好的狀態。

而李冰冰一個有著資歷的老演員都曾直言時間不夠,太過緊迫和慌亂,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表演。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那對於經驗不足的演員來說,更加難以入戲。

所以一檔比拼演技的節目出現的全是演員演技不到位,導演怒摔耳機這樣的畫面。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演員們嚎啕大哭,對劇情無法理解,短時間內進不到情緒,完全不知道怎麼演,已在崩潰的邊緣。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說到底,綜藝整體才是一出大戲。

演員不斷出錯,這樣才有話題度。

導演急頭白臉,這樣才能上熱搜。

而對於真正想要靠演技獲得機會的演員來說,這樣快節奏下的比拼,演技失去了應有的體驗,只有浮於表面的東西。


02

只要哭的好,就是演技炸裂


演技有很多種表現形式。

而通常來說,在誇讚演員演技時,常拿哭戲舉例。

演員楊紫常常因哭戲上熱搜。

她在戰長沙裡面哭的撕心裂肺。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姚晨在都挺好裡面哭的令人心疼。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這的確是好演員該有的品質。

鏡頭一開,眼淚立刻掉下來。

而後所有人鼓掌叫好,高聲呼喊這才叫做演技炸裂

然而,

票票卻發現——

這綜藝上的演員,提到演技的高光時刻,清一水的“哭”。

每場戲都淚如雨下。

哭的五花八門,還有不同的層次感,好像不哭就沒法證明演技。

有循序漸進的。

包文婧翻拍《天下無賊》中劉若英的角色,得知掩護她的丈夫已經去世的消息後,她的一場哭戲。

從起初的輕聲哽咽再到無法抑制的哭,吃著烤鴨的手和嘴滿是油膩,全然不顧形象的食不知味往嘴裡塞,眼淚也不斷的往下流。

她不停地哭著,現場觀眾也跟著她嗚咽著。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有突然崩潰的。

李宇春翻拍《無名之輩》中任素汐的角色,全身癱瘓一心求死。

兩個善良的蠢賊發現她尿了一地,匆忙地幫她換了尿布,這時候尊嚴無助一瞬間表露於她的痛哭之中。

她哭的上氣不接下氣,這場哭戲被稱為感染力十足,還登上了熱搜。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還有壓制和釋放結合的。

陳凱歌改編的《海洋天堂》,牛駿峰飾演弱智的弟弟,靠著姐姐照顧她長大,這天姐姐卻發現自己患了癌症,時日不多。

一場大戲,先是弟弟外放的崩潰,像瘋了一般推倒了家裡所有的東西,無法控制的癲狂,卻無法像常人一樣大哭。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再是姐姐的隱忍,所有的痛苦壓力都要一個人承擔,她早在崩潰的邊緣,無能為力的無聲流淚,卻更讓人心疼。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票票並非針對選手,以及懷疑她們的演技。

他們確實演的很好,也哭的很好。

但是所有演員觀眾也都清楚:

哭戲僅是表現演技的一種,並不能代表全部。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場戲中,哭最為重要,那些嘻嘻哈哈搞笑的,或是另外的表現,常是配角。

觀眾會更為哭戲鼓掌,是因為這種釋放型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引起共情。

但,觀眾真的喜歡看嗎?

一打開電視,滿屏的痛哭流涕。

輕喜劇《粉紅女郎》最終落點在哭戲。

經典瓊瑤劇《還珠格格》戲中戲的賣慘煽情。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演技綜藝就像是走了音樂類節目的老路,靠著嘶啞的聲線、嘶吼的高音轟炸觀眾的耳朵,一步步將一檔好節目變成了雞肋。

而單一的劇本故事,演爛了的哽咽嚎啕,更讓人審美疲勞

影視作品中不僅有悲劇,還有喜劇鬧劇懸疑劇各種類型。

那對演員而言呢?

這真的是在選好演員嗎?

或許,這更像是在毀演員。

如果最後只會哭了,還談什麼演技呢?


03

一局定輸贏的賭博


兩年前,徐崢在《演員的誕生》中對著任素汐說了這樣一句話: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當時的這幾個字,太有力量了。

讓太多演員們看到了希望。

可事實上呢?

兩年過去了,演技類綜藝扎堆,影視圈的腐壞現象依然存在。

有人在說:戲好沒有用,導演會說你不紅就是不行。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有人會在節目上大聲地嚮導演們質疑:為什麼流量之上演技作配。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可即便如此,深諳影視圈法則的“這類演員們”還是擠破了頭往裡鑽。

因為他們“無能為力”

他們是誰?

在這演藝圈內不同的“潛伏”之人——

有些人早有代表作,想再來露臉獲得更多機會;

有些人有著十幾年戲齡,可缺少流量苦於無出頭之日;

還有人是剛入行的新人演員,就想學點東西再混個臉熟……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有些人失敗過。

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在綜藝上卻輸給了比自己小很多的年輕人,但他們未曾放棄,仍會盡更多努力去爭取。

偶像出身的炎亞綸,會提前把臺詞背的滾瓜爛熟,不僅是自己的臺詞,連對方的臺詞也都背下來。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好久不見的明道也來參加這個節目,還記得當年臺灣的偶像劇,屬於最鼎盛的時候,而明道也算上是一位偶像劇王子了,只要他出演的偶像劇沒有不火的,並且總是出演特別有錢的豪門貴族,成為當時許多少女們心中的理想男神。

但是這次的明道來參加《演員請就位》節目,不是要單純的提升自己名氣,而是想公開告訴所有人,自己目前無戲可拍,雖然沒有作品,但是自己依舊是存在的。

明道哪怕沒自己的戲份也守在導演身邊學習,眼神充滿著求知慾,他想學更多地東西。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有些人從未被認可。

沈夢辰是科班出身,可大多數人還是慣有思維,主持人哪會演戲啊。沒人找她拍戲,她在綜藝上逮到機會就演。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金靖之前是演小品的,浮誇的表情豐富的肢體動作,她一出場就讓人想笑,可她卻真誠地說,我真的好想站在鏡頭前演戲啊。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我們看到的是他們不服輸的堅守初心。

即使是那一點點“可悲的希望”。

確實有人因此浮上了岸。

週一圍評分8.4的《少林問道》少有人知,可綜藝上短短几分鐘的片段就能讓他爆火。

哭的好等於演得好,你確定?

但,前有古人,後有沒有來著不一定。

對於很多演員來說,這就是一場賭博。

賭好了和週一圍一樣火了,得到更多的機會,賭不好就會被質疑,信心被打擊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