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王大珩,致敬中國光學之父

今天,王大珩誕辰105週年,他是為中國科技“畫龍點睛”的人,緬懷致敬!


他是著名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1938年,他遠赴英國留學,留學期間,他意識到應用光學對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性。為了學到真正的製造技術,他放棄了即將獲得的博士學位,選擇在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做一個普通的工人。


歸國後,他受中國科學院邀聘籌建儀器研製機構,創業初期,物資匱乏,中國在光學領域一片空白。他拿著國家給他的全部經費——1400萬斤小米,帶領團隊從零做起。


5年間,他相繼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多臂投影儀、大型光譜儀等精密儀器以及一系列新品種光學玻璃,俗稱“八大件和一個湯”

,為中國光學事業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兩彈一星大型工程中,他帶領近千人的隊伍,研製了所有需要的光學觀測設備。他研製出了我國第一架高速攝影儀,記錄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珍貴影像;他為“東方紅一號”配備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相機,中國人第一次成功看到清晰的衛星拍攝資料。


“珩”在辭典上的解釋是珩磨,即一種精密儀器的光整加工方法。名字中的“珩”似乎在冥冥之中決定了他發展祖國應用光學事業的一生。


他說自己是時代的幸運兒,是祖國讓他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他填過一首詞:“光陰流逝,歲月崢嶸七十。多少事,有志願參馳,為祖國振興。光學老又新,前程端似錦。搞這般專業很稱心!”這正是王老從事光學事業一生的真實寫照!


緬懷王大珩,致敬中國光學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