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西府隴東之六

1948年春,西府戰役拉開戰幕之時,在西北野戰軍右翼,在新4旅771團、16團被野司調走後,6縱司令員羅元發於4月22日重新調整了部署:新4旅第24團守彬縣,已經佔領靈臺的教導旅第1團回防長武,與已經在長武縣城西部構築野戰工事的教導旅第2團共同抗擊可能來襲的整編第82師,教導旅第3團則赴靈臺換防。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西北“四馬”中最為兇殘的馬步芳

鑑於整編第82師以騎兵為主,總結了以往他們較量的經驗教訓後,教導旅第2團將西蘭公路旁的木頭電線杆截斷後,裁成高約2米、行距2米的雙行拌馬樁,並將電線纏繞在拌馬樁上,織成網狀的絆馬索。這種專門對付騎兵的防禦體系從南到北,橫向封鎖了黃家冢至姜曹溝一線約三華里的地段。此外,教導旅在公路旁村莊的窯洞頂、屋頂、土堆頂等制高點掏出了許多射擊孔,並構築掩體,架設機槍、迫擊炮,嚴陣以待阻擊來犯之敵。

就在22日這天,整編第82師副師長馬全義率整編騎兵第8旅、青海省保安騎兵第1團,自慶陽沿長慶公路南下,直奔鳳翔路口。24日,整編第82師師長馬繼援率整編第100旅、師直屬特務團、山炮營、特務營、輜重連、野戰醫院、衛士大隊和第43兵站支部等分別從隴東寧縣、西峰出發,殺向長武。

也就是說,整編第82師實際出動的兵力在8個團以上,為彭德懷估計數量的2倍。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4月23日清晨,整騎8旅進抵長武。馬繼援電令馬全義和整騎8旅旅長馬步鑾:“採取猛烈攻勢,摧毀敵軍在長武以西的前哨陣地,等待整100旅抵達後,共同進攻長武城,然後東下彬縣,佔領涇河渡口,截斷南下寶雞敵軍迴歸陝北的退路。”

馬全義和馬步鑾決定兵分兩路,採取正面進攻和側面迂迴相結合的打法:馬步鑾指揮整騎8旅第2團沿西蘭公路向長武實施正面突擊。馬全義則北上長慶橋,會合正在長慶橋跨過涇河的整騎8旅第1團和青保1團,自長慶橋沿涇河向長武城北迂迴。

在炮火的掩護下,整騎8旅第2團向教導旅第2團陣地發起輪番突擊,但均被密集火力與工程障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前碰得頭破血流。當晚,教導旅第2團主動撤進長武縣城,旅屬警衛營則在郊區佈防。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24日中午,整騎8旅第1團和青保1團迂迴到長武西北郊,從正面進攻的整騎8旅第2團也推進到長武西郊。教導旅第2團憑藉工事頑強抗擊,但終因以一敵三,寡不敵眾,丟失了西郊陣地。恰在此時,自靈臺回防的教導旅第1團抵達長武西南,見狀直插青馬騎兵側後。青馬遭此意外一擊,被迫從長武西關後撤到城西十里鋪一帶。6縱司令員羅元發命令剛趕到的教導旅第1團接替第2團防務,第2團從長武撤出,向城南轉移待命。

24日晚,教導旅發現青馬步、騎兵約2個團,正從縣城北向東迂迴,有截斷教導旅東撤彬縣退路的可能。羅元發當即決定立即放棄長武縣城,沿西蘭公路向東撤至長武東南的冉店橋佈防,在這個地勢險要的西蘭公路咽喉之處抗擊青馬騎兵。

冉店橋,位於長武縣城和亭口鎮之間,距縣城25裡,是西蘭公路的咽喉要道。這裡由南部麟遊山地至北部涇河河谷,橫亙著一條深約10餘米的深淵。修築西蘭公路時,在此地修建了一座長約120米,寬約4米的鋼筋混凝土橋。東西兩端道路均在黃土斜坡夾道中綿延,使冉店橋成為西蘭公路上地勢十分險要的地段。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負責防禦冉店橋頭的,是教導旅第2團2營。該團1營防守冉店橋西南的董家莊,3營防守十里莊。教導旅第1團負責控制亭口坡頭。6縱縱指機關、直屬隊和教導旅旅部、直屬隊佈置在冉店橋東接近二廠村附近。各部門連夜到達指定地點構築工事。

25日上午,馬繼援抵達長慶橋,獲悉戰況後大發雷霆,怒斥整騎8旅畏首畏尾。他隨即重新調整部署:整騎8旅第2團從正面向冉橋店發起攻擊,馬全義指揮整騎8旅第1、第3團從長武北側迂迴迂迴北原,從水銀溝畔的南村翻溝爬坡,繞到冉店橋東,兩面夾擊我軍。

10時許,整騎8旅第2團騎兵對冉店橋東端發起波浪般衝鋒,企圖一舉突破我軍的防線。教導團第2團2營在公路正面地堡里布置了2挺馬克沁重機槍、6挺捷克式輕機槍。密集的彈雨打得青馬騎兵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整編第82師的正面進攻雖然碰得頭破血流,但2個騎兵團卻成功迂迴到了冉店橋東側二廠村以北地區。這裡恰巧是教導旅第1團和第2團防線的結合部,也是教導旅從冉店橋到亭口整個防區的最薄弱處。毫無心理準備的教導旅第1團倉促迎戰,但沒有綿密的火力網和工程障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步兵根本就擋不住騎兵的密集突擊。

不過,青馬騎兵突擊6縱司令部的企圖,卻被6縱警衛營用密集的手榴彈雨和衝鋒槍掃射挫敗了。雙方激戰至15時,教導旅的防禦體系被撕裂,只得後撤。2團留下5連指導員王世才帶領一個班繼續堅守冉店橋,為主力撤退爭取時間。這個班又堅守了1個多小時,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後,整騎8旅第2團才突破冉店橋。冉店橋阻擊戰,教導旅第2團2營共計擊斃敵連長2人、排長3人、士兵150餘人,打死軍馬300餘匹。

26日晨,教導旅撤至彬縣西南安化溝以南的冢子坡、張家坡一帶佈防,掩護後方機關撤退。教導旅第1團在冢子坡佈防,第2團在張家坡一線構築工事。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7時許,教導旅第1團2營與尾追而來的青保1團接火。2營充分利用崾峴的天險地形,修築了兩個機槍工事,2挺重機槍和7挺輕機槍的密集火力,挫敗了青馬騎兵的數次衝鋒。聞訊趕來助戰的蔣軍飛機,將燃燒彈誤投到了青保1團的戰鬥隊形中,造成了重大傷亡。

眼見正面強攻無效,青馬留下一部分部隊佯攻正面,大隊人馬經冢子坡東側的鐵渠、王前嘴,從懸崖上的一條路迂迴到冢子坡和張家坡之間。羅元發見勢不妙,立即命令教導旅第1團撤退。但青馬騎兵的速度實在太快,教導旅第1團的戰鬥隊形很快被衝亂,在冢子坡正面的青馬部隊乘機發動猛攻,騎兵紛紛湧上,突破了第1團2營的正面陣地。

遭到前後夾擊的第1團被迫向西跳入深溝,向後方張家坡方向轉移。關鍵時候,第1團3營7連1排佔領了冢子坡村烽火臺,居高臨下用機槍打得青馬騎兵人仰馬翻,掩護了主力轉移。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冢子坡被突破後,青馬騎兵立即向防守張家坡的教導旅第2團發起突擊。慘烈的戰鬥從下午一直打到黃昏,雙方人員的屍體鋪滿了整個戰場。日落時分,1個營的青馬騎兵迂迴到張家坡陣地側翼,教導旅第2團被蜂擁而來的青馬騎兵衝散。羅元發急令部隊向西撤退。

在張家坡平坦的原野上,教導旅各部建制被打亂了。被分割的各單位都儘可能抱成一團,集中火力殺出一條血路,跳入深溝,以擺脫青馬騎兵。

權家橋,是冢子坡西南5公里的一個腰峴,長約40米,寬約3米,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土橋。橋北為一個狹長鬍同,橋南則是一個高地,東西為深溝。教導旅第1團1營2連1個排奉命堅守權家橋頭,掩護全旅轉移。他們用樹枝、車輪設置路障,利用橋頭南端的水池和大樹做掩護,頑強抗擊整騎8旅第1、第2團,以及青保1團,共計3個騎兵團的輪番進攻。在斃傷青馬騎兵200餘名、300多匹戰馬。最後,這個排的指戰員大部分壯烈犧牲,少數人跳溝生還。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突破權家橋的青馬騎兵,登上崔木塬,繼續向南追擊。不過,他們追出約4公里後,遇到了斷後的教導旅第1團1營2連3排。這個臨時加強了2挺輕機槍的步兵排,眼見追兵沿一條山溝裡盤旋而上的簡易公路追來,便在排長的指揮下佈置了一個三角形的阻擊陣地:1個班和2挺輕機槍在溝西的上頭側擊,1個班和2挺輕機槍在溝邊設伏,1個班和1挺輕機槍迂迴到溝東的上頭。等青保1團的部隊行至深溝的大半時,3排立即從3個方向集火射擊,打得不少青馬騎兵連人帶馬摔下深溝,溝裡慘叫不斷。

戰鬥進行了2個多小時,這個排斃傷敵數十人,自己無一傷亡。等1個營的敵騎兵從深溝的另一方向好不容易迂迴過來時,3排已經從容撤走。

4月26日夜,6縱縱直和教導旅陸續突圍到靈臺縣境內的山區,爾後繼續向麟遊方向轉移。激戰一天,教導旅損失相當嚴重,第2團當晚只收容到不足千人。27日,6縱在麟遊收攏了一些失散分隊,開始恢復各營連的建制,並向靈臺縣前進。進入靈臺縣後,6縱主力與教導旅第3團會合,一些被打散的班排陸續歸隊,第1團大部分連隊恢復了建制,而第2團則剩下不到2個營的兵力。由於部隊倉促撤退,幾乎所有的輜重物資全部丟失,損失十分嚴重。

西北野戰軍遭遇青馬騎兵,三戰失利,1200人被俘,究竟敗在何處

萬幸的是,預期中的青馬騎兵繼續追擊並沒有發生。因為馬繼援擔心西北野戰軍主力可能會掉頭對他實施報復,因此於27日收兵撤回了隴東,準備迎戰。其中,整編第82師師部和直屬特務營、通訊營、輜重連、衛士大隊、野戰醫院和43兵站支部4000餘人回防西峰鎮;整編第100旅(欠第3團)5000餘人駐西峰,該旅第3團2000餘人駐鎮原縣城;獨立騎兵第5團2000人駐驛馬關;師直屬特務團2000人駐蕭金鎮;整騎八旅7000人駐紮平涼、三關口和安國鎮一帶;青保1團2000人進駐涇川;師直屬工兵營、特務營、特務團所屬的輸送連1500人分駐寧縣、慶陽、合水一帶,與甘肅保安第1團共同駐守各地要點。在回防的同時,馬繼援還電令青海保安第2團、甘肅保安第2、第3、第4團等作為預備隊,也做好戰鬥準備。

至於在長武、冉店橋、張家坡三戰中俘虜的約1200名6縱指戰員、支前幹部、民工,有700餘人被整編第100旅第1團輸送營押送到寧縣關押,其他人先被運送到西峰、蕭金等地關押,後來先後被押往西安綏署青訓所和蘭州西北行轅青訓所關押。

6縱與整編第82師交手3次皆失利,主要原因還是6縱指揮員沒有把僅有的4個團攏成拳頭,形成縱深梯次防禦。細分析長武、冉店橋、張家坡三戰,整編第82師的正面進攻從來沒成功過,但側翼迂迴次次都奏效,就是因為6縱防禦縱深太淺,側翼和縱深內無論是火力還是兵力,都太過薄弱的緣故。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