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對觀眾而言,中國的演員可謂如過江之鯽,不計其數,但真真能稱得上完美的,一隻手可以數過來,表演是一種藝術,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駕馭這種藝術,英國小說家毛姆說過:“藝術是什麼?藝術是感情的流露,藝術使用的人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在表演的藝術上,焦晃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這種對完美藝術的追求,促使他真真地踐行了“戲比天大,觀眾才是最重要的”這一信條。

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在電視熒屏上,焦晃是雄才偉略的康熙皇帝、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也是一代明君漢景帝;在舞臺上,他則是莎士比亞名劇中的悲劇英雄安東尼,也是果戈裡筆下瘋狂頑劣的“欽差大臣”;在觀眾的眼中,他則是一位儒雅瀟灑的“老戲骨”;甚至在同行眼中,他則是一位痴迷於“完美藝術”的踐行者。

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大道至簡、重劍無鋒來形容焦晃是合適的,對每一位演員而言,演技是歲月的沉澱,是對錶演這門藝術的深刻理解,它如同一個人的智慧,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數十年如一日的磨練和沉澱,以及數十年如一日對於舞臺、對於藝術、對於美的純粹追求,從而造就了焦晃在演技上令其他演員無法逾越的高峰。焦晃的出身是非常好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可謂是書香門第,正是在這種優良環境的薰陶下,使焦晃順風順水地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成為了話劇界的明星人物,也順道為焦晃打下了堅實的個人素養,比如在《北平無戰事》中,焦晃飾演燕京大學副校長何其滄,那種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感覺鋪面而來,看到他,觀眾才覺得文采風流是莊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甚至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在焦晃老爺子飾演的眾多經典角色中,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他在《雍正王朝》中飾演的康熙皇帝,普通觀眾最喜歡把他和陳道明作比較,因為兩人都飾演過康熙皇帝,如果說陳道明演出了康熙霸道的一面,演出了這位“千古一帝”雄才偉略的一面的話,那麼焦晃飾演的康熙皇帝深刻地刻畫了一位頂峰權力者的滄桑,一位帝王的暮年,千里之外,是國家多災多難,民不聊生;而在身前,是諸子爭嫡,黨同伐異,面對這種局面,焦晃飾演的康熙表現得從容有度,給人一種收放自如、不怒自威的感覺。在劇中,無論是教訓諸位皇子,還是在草地上與諸位大臣談話,焦晃飾演的康熙始終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甚至一度有觀眾評價“焦晃就是康熙”。

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崛起於舞臺劇的焦晃,在一次次的表演中,那些他曾經飾演的角色彷彿經過他的表演活了過來,被賦予了靈魂,有了血肉。他主演的莎士比亞劇作《無事生非》和《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為他贏得了“莎劇王子”的美譽;除此之外,在莫里哀劇作《吝嗇鬼》、美國當代劇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黑人中士之死》以及英國劇作《背叛》中的出色表現,足以讓觀眾見識到他深厚的功底,也足以讓其他話劇人終生學習。

追求表演藝術的完美,觀眾眼中完美的“康熙皇帝”—焦晃

在焦晃將近60年的演繹生涯中,他始終對完美的表演藝術有一種“宗教般”的狂熱,不瘋魔不成活,沒有招之即來的成就,也沒有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的榮譽,藝術本來就不是一件商品,它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它,呵護它,而焦晃,則是這種對待藝術如生命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