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復旦大學教授甘願降格,去北大當副教授

在國內人文學科領域,鄧廣銘先生是宋史學界的一代宗師,堪稱20世紀中國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

身為北大的著名歷史學家,他長期不懈鑽研,勤奮治學,終在宋史領域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

這個復旦大學教授甘願降格,去北大當副教授


他費盡一生功力,精研於中古史尤其是唐宋遼金史研究,不僅涉獵面廣,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學術文化史各方面的重大課題無所不包,精於歷史人物傳記,而且在古籍整理上也有精深研究。

這樣一個學術大家卻是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傾注學術研究與史學教學教育上。

36歲那年7月,鄧經傅孟真(斯年)的極力舉薦,被複旦大學(當時已內遷至重慶北碚)聘為史地系副教授。

由於他在復旦講授的全校公共必修課“中國通史”頗受學生歡迎,他兩年後就晉升為教授,任復旦的史地系教授。

這個復旦大學教授甘願降格,去北大當副教授


38歲那年夏秋之際,他應時任北大代理校長傅教授的邀請,決定回北京大學史學系任教。

當時有一種不成文的慣例,如果是在別的大學做了教授,教授到北大來任教只能降格任副教授。

當傅斯年提出任職的名義問題時,鄧廣銘先生不計較,也沒提出異議,甘心情願,默認此安排。

39歲那年5月7日,他從重慶坐飛機飛到北平。


這個復旦大學教授甘願降格,去北大當副教授


自其到達的第二天開始,應傅代校長的要求,他就到崗協助工作,成為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無聘書、無薪給的兼任秘書。

到了8月,胡校長正式就職北大校長後,鄧先生仍兼任校長室秘書。

10月,北大正式開課,鄧廣銘任史學系副教授,講授“中國通史”及“隋唐五代宋遼金史”課程。

鄧教授不惜名利、不計得失,不拿薪水當校辦秘書,更能退一步轉當副教授,他根本不把別人眼中的委屈當回事。

如此度量,如此風範,彰顯出這位史學大師的高尚品格。

前輩大家在人品上的無私付出,在學業上的孜孜以求,值得今人學習!

這個復旦大學教授甘願降格,去北大當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