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崇禎三太子,75歲高齡時被康熙凌遲500餘刀

明朝崇禎皇帝兒子朱慈煥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甲申之變時他剛剛12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大順軍對他哥三個還不錯。但接著華夏變色,吳三桂剃了頭打開山海關城門引清入關,在和吳三桂連續激戰兩天後的大順軍被突然殺入的清軍徹底擊潰。大順軍潰敗後他兩個哥哥被多爾袞俘獲並殺死,朱慈煥得幸逃脫並開始了亂世飄零。天下之大,哪裡才是容身之處!

他一路乞討,來到一個王姓鄉紳家裡時,王鄉紳見他氣質特別,文才不凡,談吐文雅,詳細問了他的情況。朱慈煥見王鄉紳並不壞,就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王鄉紳留著眼淚緊緊拉著朱慈煥的手,他冒著風險收留了這位落難的皇子,把他改名為王士元,並讓他跟自己的兒子一起唸書。

幾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家怕惹禍不敢再收留他,朱慈煥只好再次流浪,他來到浙江餘姚,隱姓埋名當了和尚。後來,一位胡姓鄉紳到廟裡祭拜,發現20出頭的朱慈煥氣宇非凡,滿腹詩書,還十分擅長下圍棋,料定其並非一般人,於是極力勸其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於是,朱慈煥在這裡落戶,以教書為業,結婚後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岳父去世後,加上子女又多,沒過多久家庭生活變得異常困難,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書的活以養家餬口,有時不得不向地方鄉紳打秋風來勉強維持生活。

朱慈煥一生小心謹慎,安分守己,一旦風聲緊,他就趕緊帶著一家人逃亡,幾十年間一家人流浪於大江南北,受盡艱辛與困苦,期間又添了一名孫子,好不容易熬到七十歲,此時已是康熙年間,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畢竟活過了古稀之年,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又有了孫子,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但朱慈煥下落不明一直讓滿清統治者心憂,康熙為了爭取漢人民心同時為打消隱匿的朱慈煥顧慮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同時康熙設下圈套,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

可憐的崇禎三太子,75歲高齡時被康熙凌遲500餘刀


雖然朱慈煥哪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仍然對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但人總是有傾訴的慾望,尤其是遇上像康熙這樣的“仁君”朱慈煥覺得自己可以鬆一口氣了,所以有一次酒後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了一點自己的“身世秘密”。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有爆炸力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一場大禍從天而降。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朱慈煥隨後被抓,在抓他之前,官員曾到餘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當官兵趕到其家,除了一個兒子外,其他六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

朱慈煥被捕後,也極力為自己辯護:“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意思是我數十年來改名易姓來避禍,今年已經75歲了,已是垂暮之年,我在三藩之亂都沒有造反,又怎麼會在天下太平時造反呢?而且,所謂謀反,必定會招兵買馬,打造武器盔甲,佔據城池,囤積糧草,這些我做過哪一個?)

可憐的崇禎三太子,75歲高齡時被康熙凌遲500餘刀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供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坐等最後的判決。不料,康熙帝所說的“查訪明朝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如今“朱三太子”落網,他大喜過望。雖然對方只是一個七十五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並無謀反,但他卻絕不放過。康熙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康熙的諭旨中還有一句話特別刺眼:“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這該是中國史上最殘忍的“莫須有”。

逃亡一生鬚髮皆白的朱慈煥也沒能逃脫與家兄弟姐妹一般的命運,最終被押上了刑場,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殘忍的被一刀刀凌遲而死。

可憐的崇禎三太子,75歲高齡時被康熙凌遲500餘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