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嘉祥縣城南行7.5公里,便是松柏蔥蘢、峰巒突兀的 青山。在 青山西麓, 青山寺坐東面西。但見香火繚繞,遊人忽現,神秘而又幽深。置身於稠密、陰森的林木中,躲過七月驕陽如火的熾烤,頓覺涼爽臨秋。史載,青山寺原是祀 西周侯國焦王的祠廟,故又稱焦王祠。 北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封焦王為寧應侯,稱崇佑廟, 宣和年間又增封為惠濟公,又稱惠濟公廟。

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進鐫有“雲林勝概”的第一道山門,沿蜿蜒曲折的石徑前行百餘米,過第二道山門,再登數十及陡立的石階,步入古木聳天的庭院,便見 青山寺的主體建築“惠濟公大殿”。該殿單簷歇山,青磚碧瓦,梁枋彩繪,恢宏壯觀。

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大殿後有一泓“感應泉”。泉池清澈如鏡,微泛漣漪。泉水透過殿底流向殿前,經殿前一虯鬚怒目的龍首口中潺潺流進一石砌八角形的“玉液池”內。據說,當年 秦始皇東巡,登 泰山封禪,下 泗水撈鼎,專程來 此覽勝並設立行宮,捧飲甘冽的泉水, 秦始皇帝讚不絕口;時下,遊人攜壺佩盞,以飲品玉泉而生“祛病延壽”之趣。

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寺院內碑石林立,造型別致,筆法俊逸,為歷代文人墨客及官宦、捐施人士所刻;寺院南鄰有一天然古洞,洞中有洞,深達百米,暗泉四季叮咚;近處有一“藤穿碑”奇景,盤根錯節的古藤,從一巨碑穿過, 似巨龍擺尾,給千年古剎再添幾許神秘。

山東濟寧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

青山南北逶迤數里,除青山寺外,還有法雲寺、普興寺等古剎。青山寺,素有魯西南“小岱宗”之美譽,2006年青山寺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