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个园的文字,却无从下手。因为研究个园的人很多,赞美个园的诗文更多,而且还出版了不少关于个园的书。我经常带学生来个园实习,陪客人游览个园,还多次借这里的宝地召开各种会议,从1984到2020的35年间,少说也有35次来到个园,也自然熟悉这里。记得有一次拜读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史》,看到书中记述的与夏山上的那棵桧柏不符,我还写信给周先生指出来;他还复信我说修订时更正。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作者带东南大学的学生在个园实习(2007年4月3日)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陌生的是个园的逻辑。

有人说,逻辑上能成立的东西,必定是时间所需要经历的东西!任何一座历史名园,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涤,都是逻辑上能够成立的事物;按理说,个园也一样。但当你仔细分析个园时,你会发现,它的逻辑是“混乱”的。

个园的不合逻辑之处,首先在它的名称。1956年,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前,个字的繁体字是“個”,因此,在这之前肯定不会称作“个(Ge)”园;或者,之前称作“個”园,那么又与“半竹”园无关了。因为有导游说,个字是竹叶的一半,故称作半竹园。可是,你看过南方的竹叶吗?另外,清代的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真是因为“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吗?这些对个园名称的纠结反而成了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故事。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2018年11月12日,作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教授考察个园


个园的不合逻辑之处,其次是它的竹子。因为“半竹园”的关系,也就是春景与竹子的关系,也可能是苏东坡爱竹的原因,个园一直在引种各种各样的竹子,努力让它成为一座“竹类植物园”。竹子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要在温带的扬州集聚各种竹子,难!但扬州的园林技术人员硬是克服气候难关,在个园里引种成功了数十种竹子。不遵循自然规律,却饱了游客眼福,符合审美规律:物以稀为贵。还放大竹文化效应,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竹”为主题的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个园的不合逻辑之处,还在于它的宅园。初到扬州时,个园南部的住宅部分还是一片民房,这其实是个园主人家产的主体。所谓前宅后园,来访个园时应该先到东关街上个园的南门进得家门,谈完事主人有雅兴了才邀请你进入后花园,游园品茗,抚琴听戏。文革后个园开放时从北面入园。南边住宅后来收回,宅园一体,但住宅再也不如后花园有名了,也是为了大量游客停车入园方便,只能维持现状,把盐阜路上的北门留作主入口了。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2007年9月19日,作者与柏林艺术大学园林与设计史哥特教授考察个园


个园的不合逻辑之处,根本在它的假山。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在古代造园中,通常是一园一石一山。个园则在同一个并不算太大的空间里,在无石无山的扬州,居然使用了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等多种石料,叠成了四座假山,这似乎又不符合逻辑。但造园者巧妙的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将四座假山冠以“春夏秋冬”,用时间轴将分布园内各处,材、质、色毫不相干的多处假山提练出“四季假山”主题,成为我国古代叠石艺术的人间孤本。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综上所述,个园的逻辑是“混乱”的。奇怪的是,个园很有名;有名的地方也就是这几点不合逻辑之处。换句话说,个园就是靠逻辑的“混乱”而出的名。个园因竹而名,随宅有园,凭山成古。因为个园不安常理,不合逻辑,自成体系,富有特色,故称之为“个园”,一座真正富有个性之千古名园。还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或可以说,个园,是园林艺术中的极品!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个园召开


周武忠:个园的逻辑

与柏林艺术大学哥特教授考察个园(2007年9月)


我终于明白——艺术,可以不讲究逻辑。

周武忠

2020年3月10日于沪上朴园小墅

s_s�\u001a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