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來到長春,作為航拍攝影師,最不能錯過的,一個是南湖,另一個就是因築壩蓄水呈彎月狀而得名的淨月潭了。在無數的作品中都見過它那半山半水的風光和造型獨特的碧松淨月塔樓。雖然此次行程中並沒有它,但還是起早穿越了半個長春城,去一睹它的風光。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冬日的清晨,淨月潭安靜而神秘,到處是銀霜素裹、一片純白的世界。樹木上都掛上了厚厚的一層雪,道路也被積雪所覆蓋。遠處觀潭山上的樓閣線條格外醒目,在白色的湖面襯托下更有神韻。這便是太平鐘樓和碧松淨月塔樓,如今長春市的標誌之一。

初見塔樓,以為他們是一座建築。後來才知道,它是完全兩座樓連接而成。太平鐘樓坐落於1991年,是全國唯一的森林防火鐘樓,為紀念吉林省從1981年~1990年的10年間無重大森林火災而建。而碧松淨月塔樓則建成於2000年,高50.2米,分別是為了紀念建國50週年和長春建制200週年。雖然相隔近10年的時間,但兩座樓最終被一條長廊連接在了一起,成為了淨月潭中最醒目的標誌。而碧松淨月塔樓那如松柏的造型,成為無數淨月潭風景照中的常客。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許多人都會將淨月潭與臺灣的日月潭聯繫起來。據說,當時偽滿洲國國都建設局局長鄭禹起名時,確實是為了與日月潭相對應,畢竟當時都是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一直以來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當年織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宮時,傷心的落了兩滴眼淚在人間,一滴落在了南方,變成了日月潭,一滴則落在了北方,變成了淨月潭。傳說畢竟是傳說,日月潭是臺灣的第一大天然湖泊,而淨月潭則是人工建造的水庫。

淨月潭的修建則要追溯到上世紀初,與日本的殖民統治和對長春城的定位密不可分。為了將長春打造成偽滿洲國的首都,日本人對長春城精心設計,大興土木,而淨月潭就是所有計劃的根基——長春城的水源地。1934年動工,1937年竣工,蓄水壩將流經此處的河水攔腰截斷,形成了淨月潭水庫。同時開始植樹造林,確保水源的安全。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或許是預示著日本侵華必定失敗,作為第一座為長春市城區供水的水源地,淨月潭只使用了五年便滿足不了供水需求,被黃龍公園水庫,也就是如今的南湖所取代。

這裡不僅是長春的綠肺,更是一座微縮版的長白山。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裡陸續種下了8000公頃的林海。而這些樹木,又模擬著長白山植物垂地分佈的特徵,550多種樹木遍佈期間。大雪過後,冬日的淨月潭儼然成為長春的林海雪原。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雪後初霽的淨月潭,長春的林海雪原,日月潭的姊妹湖


朝陽透過厚厚的雲層將陽光灑向湖面,灑向樹梢,原本灰白的風景也變得五彩起來。這一刻,沉睡的淨月潭彷彿甦醒了過來,潔白的潭、灰白的山,深灰的林,都被染上了些許的金黃。此時,皎潔的月色已然變成了金色的彎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