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半年他的職務才是軍長,後成開國大將,毛主席對比句贊之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就有許光達。

許光達原名許德華,湖南長沙人,生於1908年,與開國上將王震、張宗遜、王新亭,以及陶鑄、薄一波、廖承志 李運昌、伍修權、鄧萍、韓練成、李貞(開國唯一女將軍)、周立波(著名作家)等同齡。

1925年5月,在長沙師範學校讀書的許光達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許光達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學習。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內部也大肆清黨,限期三日重登黨籍。許光達拿起筆,大義凜然地在《學員政治面貌登記表》中填下七個大字“死不退出共產黨”!

1949年上半年他的職務才是軍長,後成開國大將,毛主席對比句贊之

許光達

1927年7月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炮兵營任見習排長,8月2日,許光達奉命由九江赴南昌參加起義,但到達南昌時起義部隊已經撤離。後在江西寧都趕上起義部隊,任第11軍25師75團3營11連排長,這一年,他才19歲。

此時後來的開國上將周士第是11軍25師的師長,他手下的小排長許光達後來卻成了開國大將。

南昌起義失敗後,起義軍餘部南撤。10月初,許光達參加了三河壩戰鬥,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聯繫。

從1927年11月到1929年5月的一年半里,許光達“千里尋黨”,輾轉奔波於廣東、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北、北平、江蘇等地,甚至當礦工做苦力,跨長江渡黃河。鐵的信仰指引他執著尋找黨組織,永不放棄。

1929年5月,許光達在安徽蕪湖找到了黨組織。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蘇區作為黨中央代表,從事軍事鬥爭。1930年2月,許光達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先後任軍參謀長,第17師政治委員和師長等職。參與開闢了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多次率部參加反"圍剿"作戰。1932年春身負重傷,子彈距心臟只有十公分!後赴蘇聯治療。在蘇聯期間,曾入國際列寧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49年上半年他的職務才是軍長,後成開國大將,毛主席對比句贊之

許光達在1932年6月到達蘇聯後拍下的證件照

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光達回國,歷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從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研究,培養抗日軍政幹部。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部長,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衛戍司令。後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2軍分區司令員,領導軍民開展游擊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初期,許光達任晉綏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1947年8月,率3縱隊西渡黃河,改屬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參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澗)、宜川等戰役。

1949年2月,許光達任一野第3軍軍長,7月任一野第2兵團司令員,在圍殲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戰役中,率部迂迴敵後,斷敵退路,為保證戰役全勝起了重要作用。繼而揮師西進,攻破蘭州南山敵軍主陣地,搶佔黃河大橋,與第19兵團全殲城中守敵(馬步芳軍事集團),解放了蘭州。

1950年4月,許光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9月兼任了第一所坦克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學校校長,後又兼任了裝甲兵學院院長。

1949年上半年他的職務才是軍長,後成開國大將,毛主席對比句贊之

許光達一家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時,根據許光達對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所作出的貢獻,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大將軍銜。許光達得知後,除了當面向賀龍提出降銜要求外,還主動給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寫信,請求降為上將銜。

彭德懷得知後,特意做他的工作,許光達還是堅持自己的請求。為此,毛主席讚許光達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感慨“

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最後,中央根據許光達的貢獻,仍授予他大將軍銜。許光達又堅持要求降低行政級別,這一申請被批准。因此,在10位大將中,其他9位都是4級,唯獨許光達是5級。

1956年,許光達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1969年6月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1歲。(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