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在未來,如果想要考博士,可能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有41所大學將全部或部分院系通過“申請考核”制進行博士招生工作,佔全部院校的97.6%;僅有的一所——西北工業大學也宣佈將於2020年開始實行“申請考核”制。

其他高校也緊追其後,貌似“申請考核”制已是大勢所趨,博士路將越來越窄!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申請考核”是什麼概念,在這裡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申請考核”制區別於一般統考,將由考生個人提出申請,提交相關材料,通過初審、綜合考核,按照擇優錄取原則進行錄取。

該項考核制度的嚴苛之處就在於有很多高門檻:

英語六級≥425分;有影響因子大於XX的獨立創作SCI文章;獲得過國家和省部級獎學金。這些門檻已經直接讓很多擁有博士夢的學生望而卻步了。

有些網友對此也發表了犀利的評論:“普通招考,你報了名,就有資格參加考試;但是“申請考核”制,你可能連“報名資格”都夠不到。“

培養博士人才,質量or數量?

增加數量還是嚴控質量一直都是我國教育發展中必須要直面和調控的問題。

在我國研究生髮展的這幾十年中,博士生教育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1978年我國授予的第一批博士人數僅有18人。再到2018年,授予博士人數為 95502人,至此我國博士學歷人數已累計達到125萬人次。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注:1978-199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率暫未算入

事實上,我國博士生規模變動情況並非穩步增長,而是具備一定的階段性特徵。

1993-2003年,我國博士增長規模出現“井噴”式現象,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社會對於高層次人才的大量需求。

2003年之後,我國各大院校開始減少對博士的招生需求,博士增長速度一度出現滯緩。該階段現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03年之前博士大批次產生所引來的一系列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2003年之前,各種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層出不窮,甚至有的博導最多曾同時帶過40多名研究生。

至此,博士人才的質量問題受到了我國教育部的重視,如何優化招生方式成為了博士教育亟待解決的現實。

03年成為博士教育改革的分水嶺

2003年之前博士生入學統一考試是高校面向社會招考選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試成績(多采用

“初試外語+2門專業課筆試+面試”的模式)為主要的參考標準,雖然保證了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公平性,但是沒有考慮到生源質量的問題,致使我國優秀博士生源十分短缺。

2003年後,我國博士招生的人數開始逐年放緩,同時我國也開始嘗試變革招生方式。“申請考核”應運而生,成為了高校面向社會招考選拔博士生的“唯二”方式。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2003-2007年,“申請考核”制邁入初探階段。以北大、復旦為首,作為試點開始試行“申請考核”這一制度。

2013年,3月,教育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下發《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建立“申請考核”機制,至此該項制度正式開始實施,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鋪開。

數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我國不同程度上實施“申請考核”制度進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達到了80餘所,步入從重點學科逐步推廣到其他學科,再到全校範圍展開的過程。2016年,清華大學博士招生開始全面推進“申請考核”制!

全面普及“申請考核”成大勢所趨

2019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發佈,該實施方案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直接攻博“等招生機制。

2019年7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官方宣佈“申請考核”制將在哈工大全面推行。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2019年11月四川大學研究生院發佈的一則消息,震驚了考博圈。川大2020年博士招生將取消以往實行的考試招生,全面實行“申請考核制”。

2019年儼然成為博士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申請考核”制的“地位”在今年後或將再升一步。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除了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外,目前國內其他博士招生單位也紛紛跟進,實行“申請考核”制,推行該制度的高校日益增多。

在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選取部分北京高校,其中93%以上的高校都開始實行“申請考核”制。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綜上可見,全面實行“申請考核”用於博士人次培養已然成為大勢所趨。


其實對於中國教育來說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申請考核制”在國外早有實行,並且不僅是博士招生,歐美很多國家也將該制度應用於碩士和本科招生當中。不過國外並沒有對這一制度有統一標準,各大高校可以根據申請者的教育背景、學術水平、工作經歷、研究興趣及職業發展等情況進行自主選拔。


總之,無論是借鑑歐美的以往經驗還是以招生效果為重要標準,中國博士人才的選拔手段由考試機制向“申請考核”的過渡都是必然發展的。在未來,“申請審核”制度很有可能取締統考成為高校面向社會選拔博士人才的“唯一”方式。

“申請考核”制雖為大勢所趨,卻也爭議不少。

雖然很多人認為“申請考核”制更看重學術成果和學術經歷,能夠有效的甄選具有更高專業素質的優秀人才,但是該項制度的公平性卻遭到大眾的質疑。


未來考博難上加難“申請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報名資格真的公平麼?

不同高校的報名資格和審核要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對學生的

科研水平、研究成果、論文篇數有具體的門檻,這些對考生科研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要求無可厚非。

但是大部分高校“985工程高校畢業的碩士(或其他相似條件)才有資格進行申請之類”的硬性標準卻顯得有些不近人情,這導致變相流失了很多非名校出身的優秀人才。

導師權力制衡?

雖然說申請考核制側重通過“申請材料”和“綜合面試”,但是導師的審核標準真的公平客觀麼?目前大部分高校並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考核標準和評分方式;並且複試環節,並沒有具體細則的說明,導師的權力看似大於審核標準。面對爭議,高校校監督機制的完善顯得尤為重要。

天津大學招收博士生審核的全過程要錄像備案,考核的分數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導師名下第二個指標的分配由全體導師共同投票決定,考生如果對考核、錄取等方面有疑問可以申訴等等。

你的讀博動機是什麼?

未來,博士的招生和培養方向一定會更偏重選拔具有傑出科研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人才,考試選拔的方式已成過去。如果你想要讀博,個人綜合素質需要很多時間來養成,個人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你有時間和興趣去培養。

成為一個普招博士,你需要經歷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三年碩士、最終四年博士的時間。

當你真的邁向博士這條路的時候,你已經用去了23年的時間。因此明確自己的讀博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讀博,那就朝著你想要努力的方向不懈努力吧。

“越來越窄”的博士路,雖然擊碎了很多人的博士夢,但同時也給給了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你究竟為什麼讀博,能否堅持到底,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