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不用“有一次”,如何寫出精彩的開頭


記敘文不用“有一次”,如何寫出精彩的開頭


到了高年級,寫記敘文如果還用“記得有一次”、“還有一次”、“曾經記得有一次”等來開頭,就顯得循規蹈矩、單調乏味。

問題來了,不用此類句子開頭,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避免單一無味,寫出精彩呢?

有,一一說給你聽。

01 寫人寫事,以“話語”開頭


什麼意思?

就是直接描寫人物的語言。這種方式,在《紅樓夢》裡,運用在王熙鳳身上,效果特好。我們來看:

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王熙鳳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你看,王熙鳳人還沒上場,話語聲卻先來一步,有人稱它是先聲奪人。

有什麼好處?立刻讓我們感覺到王熙鳳與眾不同。因為有賈母在場,大家連大氣都不敢出,不敢隨便說話。可王熙鳳老遠就開始嚷嚷。

我們再看她說的話,“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一句話,就為自己開脫,像是在賠禮道歉一樣,真是鳳辣子,厲害!

到了小學生作文裡面,該怎麼寫呢?

記得有一次,小L捧著成績單欣喜若狂。她跑到我面前說:“耶!太棒了,我三科都上90分了!”我望著她淡淡地說:“冷靜!不就是上了90分嗎?小心樂極生悲。”

我們改一改,用話語來開頭:

“耶!太棒了,我三科都上90分了!”小L捧著成績單欣喜若狂。我望著她淡淡地說:“冷靜!不就是上了90分嗎?小心樂極生悲。”

兩者一對比,我們就能發現,原文寫法顯得比較陳舊生硬,改後的語段就生動活潑,感染力也增強了。

不少寫人寫事的文章,都可以這種方式開頭,顯得自然有力,不呆板。


記敘文不用“有一次”,如何寫出精彩的開頭


02 寫景物或場景開頭


對,描寫景物和場景,也可以作為極好的語段開頭方法。我們先看一個名篇中的例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裡。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這段話選自《橋》(作者譚歌)。文章開篇,“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到大雨瓢潑的情景中去。藉著,用比喻描寫山洪暴發時的狀態和村民們驚醒後驚慌失措的樣子,有把讀者帶到了災難現場,一下子緊張起來。

相信你也發現了,描寫場景的開頭方法,好處就是代入感很強,像電影鏡頭一般,不由分說就把觀眾引入其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孩子作文該怎麼用這種方法呢?

有一次,我們班的搗蛋鬼開始作惡了。我和同學一起下樓梯時,突然那個搗蛋鬼用腳踢了一下我的書包。我差點兒就摔倒。

如果改成描寫場景開頭,可以是這樣的:

下課鈴打過,樓道里人流大了起來。一眼望去,黑壓壓的。我和同學下樓梯時,突然那個搗蛋鬼用腳踢了一下我的書包。我差點兒就摔倒。

怎麼樣?改完之後,讀者眼前彷彿出現了同學們一湧而出,進入樓道的情形;同時,這樣寫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為搗蛋鬼趁機作亂提供了一個“時機”,使上下文顯得連貫緊湊。

運用這種方法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急著去寫“有一次”和“發生了什麼,先問問自己,當時是什麼場景,周圍有什麼景物,氛圍如何。

這樣一來,就可以滿滿習慣用“寫場景或景物”的方法來寫好開頭了。


記敘文不用“有一次”,如何寫出精彩的開頭


03 寫行為或動作開頭


什麼?文章開頭還能寫行為或動作?

當然可以。我們來一起看個例子吧:

走一會兒,坐一會兒,他始終懶得張羅買賣。一直到了正午,他還覺不出餓來。想去照例地吃點什麼,可是看見食物就要噁心。胃裡差不多裝滿了各樣的水,有時候裡面會輕輕地響,像騾馬喝完水那樣,肚子裡光光光地響動。

這段話出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你看,這段話一開頭,就是“走一會兒,坐一會,他始終懶得張羅買賣。”這樣的行為描寫。好處是什麼?

在讀者面前鮮明地呈現祥子那種無精打采、病怏怏的狀態。如果用類似“有一天下午”開頭,就失去了強烈效果。

舉一反三,孩子的作文裡,該怎麼用這種方法呢?

原文是這樣的:

有一次,我起來後感覺迷迷糊糊的,我就把您叫過來,沒想到一量體溫,39度。這下把你急死了!

改一改,成了這樣:

一摸額頭,燙!我感覺自己迷迷糊糊的,就把您叫過來,沒想到一量體溫,39度。這下把你急死了!

就這麼一點小小的改動,效果大不一樣吧。

改動之後,文字就有衝擊力,讓讀者感同身受,一下被吸引住了。

我們小結一下:

記敘文不用“有一次”這樣的開頭,我們可以改用如下幾種方法。

(1)寫人寫事,以“話語”開頭

(2)寫景物或場景開頭

(3)寫行為或動作開頭

你明白了嗎?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