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位於亞洲的日本為何會被稱為西方國家

如果單純從地理概念上而言:日本是一個東亞國家。那麼什麼是東亞呢?所謂東亞就是指亞洲東部地區。地球總面積的71%左右是海洋,剩下的29%左右是陸地,而全世界的陸地分屬於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這七大洲。這其中的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而這一詞彙最早來自於古希臘語中的“東方”一詞,意思就是說“亞洲”一詞本身就是指的東方大陸,而東亞也就是指的東方大陸的東部地區。這裡有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所謂的東方和西方實際上本身就是相對而言的概念。地球是圓的,這意味著東和西本就是不是絕對化的概念。歐洲人習慣性地將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定義為東方,然而哥倫布卻別出心裁地試圖通過向西航行到達歐洲人心目中的“東方”。儘管最終哥倫布意外發現了美洲大陸,可我們知道如果他能堅持一直走下去是可以到達中國、印度、日本等地的。“日本”這一國名本身就是“東方日出之地”的意思,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於西部的亞洲大陸而言的,如果日本人碰到夏威夷人還能自稱是東方日出之地嗎?作為地理概念的東和西是相對的,因為我們主觀上把歐美國家定義為西方國家,所以我們就是東方國家,然而事實上如果我們一直往東走也能到達歐美不是嗎?儘管東和西是相對概念,但以亞洲作為東方、以歐美作為西方的東西方劃分方法由來已久,在這種劃分標準之下日本無論如何看起來似乎都該是一個東方國家,然而事情卻沒這麼簡單。

明明位於亞洲的日本為何會被稱為西方國家

事實上國土橫跨歐亞的俄羅斯就始終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處於一種不東不西的狀態。如果我們要單純從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來看,那麼就很難界定這究竟是一個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俄羅斯四分之三左右的領土均位於亞洲,其最東部一直延續到白令海峽,這可比我國領土最東段還要偏東,那麼俄羅斯是一個東方國家嗎?然而俄羅斯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領土位於歐洲,俄羅斯的歷史發源於歐洲,俄羅斯在種族、語言、宗教等各方面均是西方式的,那麼俄羅斯是一個西方國家嗎?事實上俄羅斯在目前的現實國際格局中是被排除在西方體系之外的。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這個在地理、種族、語言、文化等各方面都充斥著典型的東方因素的國家在國際政治體系中卻是被納入西方陣營的。這種現象的形成其實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日本儘管是一個東亞國家,但始終處於一種遊離於東亞文明邊緣的狀態。古代的東亞世界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宗藩朝貢體系所主導的世界:中國皇帝是受命於天而治理天下的天子,周邊藩國的君主只能稱王而不能稱皇稱帝。在理論上天子所治理的並不是某個國家,而是由天朝直轄的領地及周邊藩國共同構成的天下。日本在其早期歷史上也接受這種以中國為核心的冊封朝貢體系,這從漢光武帝冊封漢倭奴王、曹魏冊封親魏倭王等事件可以證明。然而大約在相當於我國隋唐時期起日本就開始逐漸退出以中國為核心的宗藩朝貢體系:隋煬帝在位時期就收到了一份來自日本的國書“日出處天子致書於日沒處天子”。這份國書標誌著日本正式對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宗藩朝貢體系發起挑戰。此後日本實際上就已退出了東亞宗藩朝貢體系,統治者自稱天皇的日本儘管小,卻是一個獨立的天下體系。從這時日本儘管仍不斷學習中華文明,然而在經濟文化上高度借鑑中華文明的日本在政治上其實已然遊離於東亞宗藩朝貢體系之外。

明明位於亞洲的日本為何會被稱為西方國家

遊離於東亞宗藩朝貢體系之外的日本不斷向大陸派出遣唐使,試圖通過引入大唐文明構建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國家。然而日本構建律令制國家的嘗試最終是以失敗告終的,武士階級的崛起使日本表現出與中國、朝鮮、越南等東亞大陸國家不同的特質:日本從中世紀以來的社會結構就始終缺乏東亞大陸中央集權式的統治特徵,而更像西方中世紀的社會結構。日本社會中的大名和武士 更類似於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領主和騎士,而與中國的州牧、郡守等直接聽命於中央的地方官有很大的不同。正是這樣一種接近於西方的社會結構使得近代日本更容易地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到了近代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全面效法西方國家進行改革:經濟上模仿西方的資本主義工業化推行“殖產興業”政策;文化上實行“文明開化”政策。一時間日本人以穿西服、吃西餐為時尚,西式社交方式被引入,小學生開始學習英語。1885年3月16日東京出版的政論新聞《時事新報》上刊載了一篇名為《脫亞論》的社論。《脫亞論》聲稱:“所奉行之主義唯在脫亞二字。我日本之國土雖居於亞細亞之東部,然其國民精神卻已脫離亞細亞之固陋,而轉向西洋文明“”我國不可狐疑,與其坐待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很顯然這是一種主張全盤西化的理念,從此日本在觀念、體制、價值觀上都高度向西方靠攏,因此與亞洲鄰國顯得格格不入。

明明位於亞洲的日本為何會被稱為西方國家

二戰後美國按自己的意圖對日本進行了全面的民主化改造。冷戰格局形成後所謂的”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已不再單純只是地理概念了,而更多是一種政治概念。這時所謂的西方國家其實是指的政治上追隨美國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之對應的東方國家則是指的以蘇聯為核心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而在政治上既不追隨美國也不追隨蘇聯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則被稱為第三世界國家。日本作為一個奉行西方體制的在政治上高度追隨美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是被視為西方世界的成員的。70年代日本加入了至今仍是大多數亞洲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西方富國俱樂部——G7(七國集團),在這個組織內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都是典型的傳統西方國家,而日本加入其中實際上標誌著日本已完全被接納為西方世界的成員。長期以來日本始終扮演著亞洲唯一發達國家的角色,即使時至今日亞洲也不過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四個發達國家。如今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人均高居前列。高度發達的經濟使日本在心理認同上更偏向於將自己和西方發達國家並列。如果說在種族文化上本該屬於西方國家的俄羅斯卻因冷戰思維的延續和獨特的地緣格局而被排除在西方體系之外,那麼如今的日本也是一個不東不西的國家:如今日本仍延續著來自中國的茶道、花道、書道等傳統技藝,在家庭觀念、消費觀念等生活理念方面也仍是偏東方式的,他們有著東方人的靦腆,這一切常使我們產生中日文化同源同種的感覺。然而日本在保留著這些東方傳統的同時其實也是一個高度西化的國家:如今日本在政治制度、思維模式等方面其實已高度西化。歐美的最新書籍日語翻譯版的上市速度遠遠超過了作為西方語言的法語和西班牙語版本,也就是說在日本的書店永遠能看到最新的西方書籍上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